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自闭症论文 > 浏览文章

发展自闭症儿童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2008/5/12 来源:红烛育人工程学校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自闭症儿童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不说话,如何使他们说话就成了教育训练治疗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们曾按照口唇舌训练→呼、吸气训练→看口形发声训练→模仿单字、词训练→简单句训练等……程序教孩子说话,效果不甚理想。在苦苦地探索和寻求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在视听训练室内看动画、幼儿歌舞、儿歌表演的光盘时,神情是那么的专注,一动不动地坐着,睁大双眼,由衷喜悦地注视着电视屏幕。这时有人和他说话,他会立刻把你推开,以示不要打扰。但是老师静静地坐在他的旁边,并轻声念屏幕下面的歌词或儿歌的字幕时,他会欣然接受,并侧过脸来报之以甜甜地微笑。在这一瞬间我们捕捉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孩子们喜欢在欢乐的情景中听老师的语言。基于对自闭症孩子身心特点的了解,使我们迅速萌生出一个教育训练治疗自闭症的孩子语言的计划雏形,在对这个雏形计划进一步分析、思考和研究后确立了教育训练治疗自闭症孩子语言的“三要三不要”原则和实施的具体步骤:


一、 教育训练自闭症孩子语言的“三要三不要”原则

 1. “三要”:原则
 一要为孩子学语言创造一个自由、和谐和欢乐的宽松环境。
 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孩子学语言。
 三要随时随地地教孩子学语言,他的注意力在哪,就在哪教。
2. “三不要”原则
 一是不要强迫孩子学语言。
 二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耐烦时,不要勉强孩子说话。
 三施教者不要急躁、厌烦。

 

二、 教育训练孩子语言的具体步骤:


1. 营造一个视听结合的欢乐情景作为孩子学习语言的切入点


  老师每天定时领着孩子到视听室内椅子上坐好观看精心为他们安排的动画、歌舞、儿歌等节目,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边看节目边听老师轻声地伴唱或清晰的独白。往往每当一组节目放完后,孩子会很快地拿起遥控器的给老师,要求再播放一次。生动有趣的动画,节奏明快的歌舞,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孩子身心愉悦、兴趣盎然、此情此景中的语言(动画中的对话、歌词、儿童歌曲)也随之悄悄地潜入孩子们的心田,印入他们的脑海,适当的时候再回赠给老师和父母。事实正是如此,同一个节目孩子观看了4-5遍后,就会“接下茬儿了”,即当老师(或家长)说出儿歌的上句,他就会接下句,再后来是大人说出儿歌的名字,他就会接着说一首完整的儿歌了,这一成果令老师兴奋不已,也使家长们感到欣慰,对孩子的未来满怀希望和憧憬。


2. 通过专业训练室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展孩子的语言


  我们学校设有七个专业训练教室,在室外有七个专业活动区(已有另文专述)。每项专业训练活动既需要老师教,又需要孩子们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必然要使用语言。比如手眼协调活动教室内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精细动作的能力,在教孩子穿珠时,有意识地教他认识珠子的颜色,大小和数量,在组装动物玩具时,教他认识各种动物的名称、特点;感觉统合训练室内的活动,目的是训练孩子大动作的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时教他认识各种器材的名称,如蹦蹦床、大龙球、羊角球、吊袋、抱筒等等。在跳蹦蹦床、骑羊角球跳走时叫他边跳边数数;语言训练室更是孩子们集中训练学习语言的地方,这儿有成套的彩色图片;包括动植物、水果、人物、交通工具、四季景色、服装等等。还有适应不同年龄图文并茂的成本的儿歌和各种小故事书。在教孩子认识图片,看图听讲故事和儿歌的时候,孩子们总目不转睛地盯着图画书看、注意集中地听老师念故事和儿歌。让人惊诧不已的是,有的孩子竟然从中学会了认识字,如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入校时只会回答几句简单的问话,而且吐字不清,只经过两个月的教育训练,他居然能字音清晰、语句完整地独自一个人念完一个小故事,是在场的人惊喜万分,有的搂着孩子说:“你真了不起!真了不起!”有的急切地说:“快数一数看有多少字?”大家一起数共有141个字。此事若非笔者亲眼所见,断难相信。


  为使孩子们从图片、故事、儿歌学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生活的交际用语,我们将有关的学习内容改编成一个个小问题。如孩子会说儿歌《大公鸡》后(大公鸡真美丽,红红的鸡冠,花花的衣,还会喔喔啼,叫我早早起,)就问孩子:“大公鸡头上有什么呀?”,“大公鸡身上穿的什么衣服呀?”,“大公鸡怎么叫呀?”,“大公鸡为什么要叫呀?”。回答这些小问题以后,又可以将回答的串联成一个小故事,让孩子复述。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所学语言,又扩展了语言的实际应用。
  在语言训练室还有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电脑语音图书”,当孩子亲手装上发声卡片,按下开关键,一个亲切的声音说:“小朋友,请你把χχ指给我看。”,孩子指对时可立即看到一个闪烁的小红灯亮起来,与此同时一个赞赏的声音说:“你真聪明!指对了!”或说:“你真棒!”或“你真行!”等等。照此程序进行下去,每张卡片可提出30次问题,几十张发音卡片,几乎涵盖了孩子日常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孩子们学习时要眼睛看耳朵听和动手操作,并得到及时的强化,这种学习方式使孩子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更大的学习兴趣和更为集中的注意力,这也是巩固孩子所学知识的切实而有效的方法。


3. 因时因地及时教育以丰富孩子的语言


  具有良好的户外活动场地和条件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每天老师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就孩子眼手所及的叫他认和说相应的事物。如在玩沙时教说小铲子、小桶、铲沙子、装桶、倒沙子、把沙子拍拍紧、堆得高高的……;在校园内散步时教他认和说园内的花草树木的名称和特点。如高高的白杨树、大大的杏树、又高又大的山楂树,枣树、一丛丛的樱桃树;红红的玫瑰花、黄黄的向日葵花、五颜六色的太阳花等等。每天放学时,孩子们要拿着小脸盆接水洗手洗脸。这时候老师就一边帮助孩子说儿歌《洗手歌》,“哗啦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伸出小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
  学校区和生活区之间有两条路相连,一条是宽宽的柏油路;一条是较窄的乡间小路。每天家长接送孩子时,若走小路就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圈养的鸭群、散养的大公鸡、小黄狗`和水中的大白鹅。还有各家门前的花坛上开满的鲜花以及房前的大树带给路人的一片阴凉。当孩子驻足鸭群前观看时,家长教孩子说儿歌:“小鸭小鸭扁嘴巴,摇摇摆摆找妈妈,小鸭叫妈妈呷呷呷,妈妈叫小鸭嘎嘎嘎,呷呷呷,嘎嘎嘎,找到妈妈笑哈哈。”。当孩子基本学会儿歌后,可将鸭子的嘴形、走路姿势,独特的叫声和小鸭子找到妈妈后喜悦的表现,用问答的方式与孩子对话,以此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如果家长带孩子走宽宽的柏油路可教孩子认识各种车辆的名称和特点。如飞驰的汽车、风跑的摩托车、穿梭的自行车、不紧不慢的三轮车,这些车辆组成了乡间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走路时可教孩子说《手牵手》儿歌:“妈妈走,我也走,我和妈妈手牵手。手牵手,慢慢走,一走走到大路口,汽车来了停一停,汽车走了咱再走。”


  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每个时段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里,学校都提供辅助训练计划(包括训练的内容、数量、器材、效果等)让家长也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这种高密度式全程训练教育,为孩子的迅速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上述的教育训练,使在校的绝大多数自闭症孩子,有的仅用两个月最多也不过四个月就都先后开口说话了,只是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不同而已。有的孩子能说20多首儿歌、还会唱歌,特别是主动语言发展起来了,向他提问时也几乎是有问必答,主动语言的发展是自闭症儿童迈向健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同时结业的十八个人中就有十四个孩子分别入了幼儿园、学前班或是上了小学。(另外四个孩子也是因为家长有特殊原因,仅训练一个或两个月没到结业就中断了训练治疗,故未结业)。这样的成绩真是令人鼓舞和欣慰。这使我们在自闭症的教育模式上有着理论性的突破:


  (1) 自闭症孩子不说话,不等于不会说话或不能说话。
许多孩子在入学时,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大多提到“孩子一岁多时就会叫爸爸妈妈还会说些简单用语,如拿、要、抱抱、走、灯等。后来,不知怎么的就不说话了,”这和国内外研究的有关结论(自闭症孩子的发病年龄多2-3岁之间)是一致的。我们现在所做的教育训练工作,就是要重新激活起孩子说话的需求和愿望。这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付出千百倍的爱心和耐心,相信我们的付出孩子会给予回报的。
  (2) 全方位高密度的训练是发展自闭症孩子语言的有效方法
全方位高密度的训练是指教师和家长对发展孩子的语言有高度的敏感性,能抓住课上课下、室内室外、走路与游戏,起床后与睡觉前的时间,训练教育孩子认和说感官所及的事物,即在环绕孩子生活的时空中,随时随地地教,当然,这种学习是建立在孩子自愿、方式自然、气氛自由的条件之下的,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3) 一种洋溢着温馨与宽松、充满着理解与关爱的氛围是自闭症孩子学习语言的理想环境。
自闭症孩子心灵的自由与温暖,会使他们自闭冷漠的心变得舒展和重新点燃。自尊与自信得到复苏,从而开启自闭之门,接纳语言这一人类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
我们的誓言:百分的付出,有一分的回报,就要坚持去做!

  只要坚持就能开启希望,只要坚持就能开启光明!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发展自闭症儿童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 相关文章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