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特殊教育的推动以融合教育为主流,自闭症儿童在普通环境的社会互动及沟通能力更为重要,自闭症的主要特征是缺乏社会互动和沟通上的能力,原因之一就是对他人情感表达的理解上具有困难 ,导致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产生阻碍,所以无法理解他人的情绪,因为欠缺一种心智理论能力的同理心。心智理论是指推测别人想法(包括思想、信念、需要、意愿等)的能力,并同时运用这种能力来理解别人说话或行为背后的意图和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动。而我们所说的心智解读能力是从心智理论发展出来以透视他人情绪与想法(包括思想、信念、需要、意愿等)的能力。
我们知道孤独症有三个方面的核心障碍:
①社交障碍(孤独症儿童不知道别人的想法、感觉、行为背后的动机)
②语言、非语言沟通障碍(孤独症儿童不明白别人说话的语气、声调、意思)
③缺乏抽象思维/想象力(孤独症儿童不理解抽象的概念【假象】的处境)。儿童心智解读就是针对他们核心障碍而设计的专题教学;这教学内容是分为三个部分:情绪、知识/想法、假想游戏,每个部分分为五级,从低到高的训练来提升自闭症儿童解读别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自闭症儿童除了不能明白他人所想外,也不能准确地从他人的表情辨认出基本的情绪,我们在情绪的理解训练时,应先从辨认他人的四个基本情绪表情(开心、不开心、愤怒、害怕)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儿童辨认基本情绪表情,我们还需要运用不同的相片或图片做辅助。
例1:情绪部分第一级:相片表情辨认
在辨认相片上人物的四个基本表情时,我们要教导儿童如何观察图片中人物的眼睛、嘴巴、鼻子等不同的特点,来决定相片中人物的表情:是否开心、不开心、愤怒、及害怕.。
例2:情绪部分第四级:辨认与愿望有关的感受。
我们需要准备两张卡通面孔图画(开心与不开心)及一些处境图画。图画的内容是:志力小朋友有一个愿望,他希望乘坐地铁去图书馆。第二天,爸爸真的带志力乘地铁去图书馆了 。
感受提问:志力会觉得怎样?
提示:他会感到很开心或不开心。
总结:志力感到很开心,因为志力的愿望实现了,所以他感到很开心。同时让儿童明白了他想要的东西得到了,他会感到很开心;或当他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时,他会感到不开心。
我们还要让情绪的内容泛化到现实生活中。在每天的分享食物课中,我们会要求家长带儿童爱吃的食物来进行分享。如小伟很爱吃苹果,当小伟表达他要吃苹果时,我却给他梨,这时,小伟显得很不开心,我拿着镜子给小伟看他不开心的表情,然后帮助他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说:“我不开心”。告诉小伟因为他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所以他会感到不开心。我再分给小伟苹果,问到:“小伟,你吃了苹果,你觉得怎么样?”,这时,小伟显得很开心,我拿着镜子给他看自己开心的表情,然后帮助他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说:“我很开心”。,再告诉他“因为你想要的东西得到了,所以你会感到很开心”。在教授情绪部分中,小伟学习到人的外貌表情能反映内心感受(开心、不开心、愤怒、害怕),并开始留意别人的情绪。
十八至三十个月大的幼儿在说话中已包括了很多想法的字词,如“觉得”、“以为”、“想”、“梦见”、“假扮”等等,而自闭症儿童欠缺想法的理解能力,他们很难去推测别人看到什么。不了解想法的含义,在学习想法内容中。我运用了知识/想法对儿童进行训练。
例一:儿童知识/想法的第一级:简单的视觉角度练习。
我们准备一些图画卡,每张卡的前后都有一幅不同的图画,我们从材料的图画中随意挑一张,先让儿童看两面的图画,然后把图画放在老师和儿童的中间,问儿童看见了什么及老师看见了什么。当儿童答对了,我们给予表扬,答错了 ,我们就告诉儿童正确的答案。
教授的原则概念,使儿童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和其他人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件事物,我们所见要根据我们所处的位置和角度而决定。
例二:知识/想法的第三级:“所看构成所知”练习。
在训练时,我们先请儿童闭上眼睛或观看整个过程,开始我们将一对物件其中之一放进盒子里(放的时候避免发出声响)再问儿童问题。当儿童答对了,我们给予表扬;如儿童答错了,我们就告诉儿童正确的答案。我常常会用白雪公主里面的故事,我给小朋友们讲《白雪公主》的故事时,当讲到白雪公主吃了有毒的苹果死掉时,欢欢很生气,我问:欢欢你为什么生气,欢欢答:白雪公主知道苹果有毒还要吃。我再详细解释,因为小朋友们看到女巫下毒,所以你们不会吃,可白雪公主没有看见女巫下毒,不知道苹果有毒,所以就吃了。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使儿童明白了人只知道他看见的事,如果他没有看见,就不知道。
自闭症儿童的假扮游戏非常的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还是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及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所玩的假扮游戏都是有限的,同样是玩耍物件,自闭症儿童却缺乏幻想。
例:假想游戏第四级:运用想像性物件:
老师可与学生一起玩假想游戏,如:假想开生日会时,拿起空的玩具杯装作喝茶,或者让一个儿童拿起香蕉放近耳边,扮作打电话等。
我们还引进其他游戏为主题,使儿童的想象力丰富了许多。如乐乐小朋友玩刷牙的游戏时,他知道这是假装刷牙,并没有把牙刷放进嘴里;又如我拿了一根绳子,对洪洪说这是蛇,蛇来咬你了,他却哈哈地跑开说:“不咬、不咬”,当我问他这是什么,洪洪回答到:“绳子”。在这些游戏中,儿童明白我们就算把一物件当作另一物件,这物件可没有变,它还是它。
通过心智解读的训练来引导儿童,增进他们对社交行为的理解,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交技巧,提高他们在社会适应与人际互动的能力。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