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孤独症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文作者阐述及探寻的是三元训练课程体系对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中全面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孤独症 早期干预 三元训练课程体系
背景:孤独症(亦称自闭症)是1943年美国精神科医生肯纳(KANNER)首先发现并命名了这种发生在儿童36个月之前,由于脑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的精神性疾病。中国是从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教授首先提出了4例孤独症儿童以来,首先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逐渐在教育界,康复界,心理学界,引发了对孤独症童教育问题的广泛性研究和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也成为特殊教育的任务之一。我国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机构与教育训练人员不断增多,国外的训练方法和康复思想也不断地介绍到大陆来。但是由于受到我国文化背景,教育资源,教师水平以及政府介入等因素的限制,很多训练方法和训练思想不完整,尤其是如何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实验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从1994年开始,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周耿教授受北京市教委委托,主持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试验开始,接触了数百名孤独症儿童,与同仁逐渐形成一定的思路和做法,探索出了我国本土化的,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体系--孤独症儿童三元训练课程体系。
一,三元训练课程体系总体构思:
(参考自“孤独症早期干预”一文,周耿 中国特殊教育2007第5期)
三元训练课程体系(以下简称“三元体系”)的构建宗旨是为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包括典型的、非典型的、孤独倾向等儿童)构建一套综合教育康复训练课程体系,以适应当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孤独症儿童发展的需求。
“三元体系”的构建要和普通幼儿园的课程体系相协调,还要与符合基础教育课改总体思路,并与普通小学的课程以及培智学校新课程方案相协调。
“三元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性,差异性,个体需求性,三元训练体系本身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调整和改善。
“三元体系”的教育训练目标是:全面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主要指社会化障碍,语言障碍,行为情绪障碍),为他们进入学龄期义务教育及以后生活发展,进一步纳入主流社会打下基础。
“三元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正常化原则指导下,在优质环境的支持下,实施三个主要方面的训练。即运动综合训练(S),沟通与认知训练(C),行为情绪训练(E)。使三个主要训练形成相辅相成的整体效能。
"三元体系"的三大模块间的关系是各自独立,且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结构。
示意如下:
综合运动(S)
环境
沟通认知(C)行为情绪(E)
二,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课程实践:
鞍山天使之翼孤独症儿童培训中心作为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实践基地,担负着三元训练体系课程内容的实践与完善工作,中心的部分老师从2005年开始即是三元训练体系的实践部分课题组成员。根所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要求(以综合运动训练为基础性训练,以沟通和认知训练为主流性训练,以行为和情绪训练为协调性训练),设置如下日常训练课程,课程设置是由目标、内容以及个案差异特点决定的,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弹性。以下所设的课程内容只是我们实践经验体会,仅供参考:
1,运动综合训练:
主要设有课程内容:粗大动作训练课,感觉综合课、精细动作训练课以及各类的体育活动。
课程达到的目标是:发展运动基本能力,改善感统失调、稳定情绪、培养自我意识、促进大脑正常发育
2,沟通与认知训练:
主要设有课程内容:感知认知课,语言情景课,电脑课,主题认知课,个训课。
课程达到的目标是:完善感知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学习沟通技能发展语言能力,增强适应生活的行为技能。
3,行为情绪训练:
主要设有课程内容:音乐游戏课,奥乐夫律动课,群体游戏课,美术手工课,专业性治疗活动等。
主要目标:稳定情绪,规范行为,激发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情绪及行为的能力,为适应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课程实施运行流程:
课程实施流程图如下:
接案咨询→安置试读→初评→IEP制定→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实施→中期评估(6个月)→调整长短期目标→末期评估调整→转介
三元训练课程是个别化的课程,是针对每一个孤独症儿童而设计的,因而要以IEP计划目标作为前提,在IEP目标确定后,再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这里的“课程设计”主要指根据学生训练需求和课程资源,为每一个孤独症儿童编制课程种类,比例,节数及程序。而且要随目标不断完成而有所调整变化。“教学设计”主要指每一单元和每一课时执行过程的设计方案,以保证课程设计的正确运行,以最终达到教育训练之目的。
四,三元训练体系个案分析:
目前本中心有五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孤独症儿童,通过半年以上的训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案例不能尽述,故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一)。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训练案例:
小阳,男,1999年生,2岁时发现异常。3岁半经北医六院诊断为自闭症倾向(属混合型)5岁时被普幼拒绝,6岁时本人任教的学校进行训练。入校时对其进行六大领域初期评估(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其结果如下:
评估人:杜彦君老师 岳阳家长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64.20 |
62.30 |
53.20 |
57.80 |
59.25 |
42.5 |
以上各项以百分计,总平均分为:56.53分
第一阶段训练(半年)主要目标:稳定家长情绪心态,配合老师训练;增强运动技能,学校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课程时间比例安排:运动训练50%,认知训练40%,行为训练10%.
同时制定家庭训练计划(双休日)运动训练不停顿,语训强化读书表达,自理强化自己做事,行为训练,互动游戏,公园休闲,超市购物,参观展览等。
半年后进行评估,结果如下:
评估人:杜彦君老师 洪平老师 岳阳家长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81.5 |
86.75 |
90 |
77.5 |
93 |
53.25 |
以上各项以百分计,总平均分为:80。32分(提高23。79分)其中认知提高最快:36.75分,自理排第二位33.75分,说明家庭配合之重要。
第二阶段(半年)主要目标:针对社会交往反应差,动作速度慢,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参加游戏的兴趣.强化模仿训练,球类互动活动,加强轮滑训练,强化主动语言训练等。课程比例时间安排调整为:运动40%,认知50%,行为10%。半年后进行评估,结果如:
评估人:杜彦君老师 洪平老师 岳阳家长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90.58 |
94.75 |
95.56 |
87.5 |
95.75 |
81.75 |
以上各项以百分计,总平均分90.98分(又提高10。65分)。此阶段社会适应领域大幅度提高了28.5分,从整体水平看:总平均分在90分以上,适应能力80分以上,基本上可以考虑进入普小试读。
第三阶段(2个月)训练目标:追踪反馈,完善随班就读。此阶段进行学前训练:
1. 15天学前适应训练(有姐姐陪读)参加普小学前辅导班。
2. 30天熟悉课程,在家中学习。
3. 7天熟悉学校环境,每天去学校玩1-2小时。
4. 7天熟悉老师(以熟悉班主任为主)
②-④可交叉进行
在适应普小过程中,主要以反馈信息,解决出现的问题为主。
通过在家中模拟课堂练习;克服了过于依恋陪读姐姐;跑步不能坚持到底;排队有时出队;放学装书包有时把同桌同学书装错等问题。半年后根据普小反映,已基本上融入正常用的学习生活之中。
(二)、低功能孤独症儿童训练案例:
小远,男孩,2004年7月出生,现年四周岁,三周岁时经沈阳医大二院确诊为孤独症,智商为46。2007年8月13日到本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无语言,对日常生活用语听不懂,坐不住,脾气暴躁,情绪反应大(属躁动型),身体情况良好。入校初对其进行六大领域的课程评量(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其评量结果如下:
评估人:杜老师,小远父母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57.8 |
44.7 |
10.4 |
7 |
34.3 |
19.6 |
以上各项以百分计,总平均分:28.97分。
三元训练计划总计执行了8个月:前两个月主要调整行为,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主,强化运动训练同时,促进语言的发展。三元课程时间比例安排:运动训练55%,认知沟通训练30%,行为情绪训练15%。采用一对一个训为主,群训为辅的训练策略。结果一个月后消除了哭闹行为,并基本能听从指令,可以参与群训,两个月后对课程比例进行调整,强化认知沟通训练达53%,行为训练13%,运动34%。再训6个月后,效果明显,群训能听从指令,积极参与,模仿性语言发展快,能听懂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
六大领域课程评量结果如下:
评估人:杜老师,小远父母
运动 |
感知 |
认知 |
语言交往 |
生活自理 |
社会适应 |
79 |
47.7 |
40 |
44 |
42.5 |
46.2 |
以上各项以百分计,总平均分:49.9分,提高了21分。
综上所述:
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有教育、心理、生理、管理等主要学科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对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正常化原则的指导下,在优质环境的支持下,对孤独症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课程设置为三元训练体系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必要的实践支持,为三元训练体系的继续发展和不断完善夯实了基础。
五,具体反思: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系统的,和精细化的教育,每个孤独症的孩子都是独具特色,各不相同的个案。在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模式下,我们前期训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大力探究的地方。
1,在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中,如何协调和突出基础性训练,主流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三者的关系。
2,如何在家庭中体现三元训练课程体系精神和训练思路。
3,本课程设置对智障儿童是否适用。
主要参考书目:
1.《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儿童行为纠正方法》钱秋谨泽
4.《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张俊芝编
5.《自闭症学生之教育》杨贵芬,台湾
6.《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中残联编1997
7.《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三元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五期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