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儿童的三大特征:
1. 社会人际互动障碍。(无法与人适切互动、分享感觉…)
2. 语言沟通障碍。(仿说、特定语词或完全无语言能力…)
3. 固执重复的行为。(家中摆设、游戏规则、出门行走路径…)
※ 心智理论教学与社会性故事适用于高功能自闭症且语文程度足够的孩子。
※ 学界对自闭症的成因是未定论,但目前有些学者认为是『心智理论的缺陷』。
※ 心智理论( Theory of mind ):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情绪、意图、期望、思考、信念…等,并藉此预测并解释行为的一种能力。( Tager-Flusber , Baron-Cohen & Cohen , 1993 )
※ 心理状态:想要、认为,听到、想要知道、想法…。
※ 『经验』会影响心智理论的呈现。
※ 自闭症儿童虽然有『经验』,但使用『经验』有明显困难。自闭症儿童的应对常是无想法的心理状态。
※ 自闭症儿童无法理解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 心智理论的重要性
1. 社会互动行为的先决条件
2. 帮助了解人的世界:了解心理→解释行为→预测行为
3. 对语言译码→响应、修正沟通
Ø 建立社交数据库
※ 心智理论的发展
Ø 18个月:假装性的游戏,心智理论的前兆。
u 假装性游戏(扮家家酒)有不同程度:
u 自闭症儿童缺乏假装性游戏。
Ø 2-3岁:了解与区分不同的心理状态。
Ø 3-4岁:了解初级错误信念( first-order false belief )。
u 有学者译为「第一顺位的错误信」念或「第一顺位的角色取替」。
u 『同理心』可视为『角色取替』的一部分。
Ø 6-7岁:了解次级错误信念( second-order false belief )。
u 有学者译为「第二顺位的错误信念」或「第二顺位的角色取替」。
Ø 7岁以后:发展更高层次的心理能力。
※ 初级错误信念:指他人与自己或事实不同的信念。(第三者站在A的立场看A的想法)
※ 初级错误信念的测试:Sally-Anne Task(东西移位本人没看到)、The Smarties Task(内容物更动预测第三者的想法)
※ 初级错误信念: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对事实的信念的信念。(第三者站在A的立场看B的想法)
※ 次级错误信念的测试:Ice Cream Van
※ 自闭症儿童的心智理论缺陷:
Ø 1985年Baron-Cohon,Leslie & Frith
Ø 大多数无法通过初级错误信念及次级错误信念
Ø 与生理年龄和语文能力有关
u 自闭症儿童十几岁才能通过,即使儿童期侥幸通过,也不代表自闭症儿童真的有正常心智理论发展。
u 透过『教学』可以教导心智理论
※ 心智导读教学的教学步骤及流程:
※ 心智导读教学的内容:
1. 因情境引起的情绪:藉由老师叙述图片的内容,要儿童说出或指出故事主角的情绪,包括高兴、难过、生气和害怕。
2. 因想望引起的情绪:藉由老师叙述图片内故事主角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及故事的结局,儿童必须依据主角的想望是否被满足来预测故事主角的情绪是高兴或难过。
3. 因信念引起的情绪:藉由老师叙述图片中的真实情况、主角想要的东西(想望)与他认为他人会给得东西(信念)及故事的结局,儿童必须依据主角的想望及故事结局预测故事主角的情绪是高兴或难过。
u 主角的想望与信念有四种情况:
(1) 真实信念和满足的想望
(2) 真实信念和未满足的想望
(3) 错误信念和满足的想望
(4) 错误信念和未满足的想望
4. 依知识做行为预测:藉由老师叙述图片中主角看到和没有看到某物品的地点,儿童要利用看到的情形预测主角的想法与行为。
5. 初级错误信念(一):Sally-Anne Task(东西移位本人没看到,儿童须以主角的错误信念预测行为)
6. 初级错误信念(二):The Smarties Task(内容物更动,儿童须以主角的错误信念预测第三者的想法)
7. 次级错误信念:Ice Cream Van(第三者站在A的立场看B的想法)
※ 在做心智导读教学前,要确认学生能了解高兴、难过、生气、害怕等四种情绪,如果学生未能有前述情绪,应先进行情绪办别教导。
※ 真实信念:指与事实相符的信念。
※ 结果和想望一样的是『满足』,不一样时为『未满足』。
※ 『认为』约略等于『猜想』,『想要』和『认为』不一样。
※ 自闭症儿童的视觉管道很好,教学时应多以视觉辅助教学。
※ 国北师出版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教学辅导模式』可作为参考。
※ 社会性故事( Social story ):藉由说故事的方式,引导自闭症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方法。(美国辅导员Carol Gray)
Ø 社会性故事必须以心智理论为基础。
※ 社会性故事的编写人员:教师、家长、社工人员、专业人员…等。
※ 社会性故事编写的程序:
1. 决定社会技巧
2. 搜集资料。
n 客观的纪录实际观察的事务。
n 思考情境中无法观察的部分。
n 想象儿童的观点。
n 与相关人员的晤谈。
3. 决定目标情境。
4. 分享观察结果。
n 叙述句:说明情境的基本讯息。
n 指导句:「我能……」、「我会……」。
n 观点句:描述在目标社会情境中的人际互动情形。必须忠实陈述,避免过度归纳成为一种典型的反应模式。
u 故事中大部分为叙述句或观点句,而较少指导句时,可以给自闭症儿童较多的机会学习决定在情境的新反应。
5. 支持心的社会技巧。
n 订定复习计划。
n 与相关人员分享社会性故事。
n 鼓励儿童分享社会性故事。
n 提示儿童故事的重点。
6. 褪除或消退社会性故事。
n 减少指导句的数量。
n 减少社会性故事的使用。
n 减少口语线索。
n 制作社会性故事簿。
※ 编写社会性故事的注意事项:
1. 考虑儿童的注意力、能力、兴趣。
2. 叙述相关的社会线索。
3. 故事加入情节变化。
4. 多用「经常」、「有时候」、「可能」、「大部分」、「有一些」…。
5. 用问题作主轴并回答。
※ 社会性故事的编写与使用时,应多留意用字遣词及反应模式的弹性,避免自闭症儿童在其中学会了固着行为。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