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康复教育 > 浏览文章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纲要(七):自闭症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

2009/1/6 8:42:51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第七章自闭症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

  问题行为的成因

  7.1 自闭症学生较容易发脾气、不依服从指示、不愿意工作、经常沉迷于自我刺激的行为,甚至会有自伤和攻击性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他们学习,并且妨碍课堂教学的进行。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弱,旁人不大了解他们的情绪反应和问题行为,因而产生误会。

  7.2 自闭症造成的学习障碍及技能不足,往往令学生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和困扰。若未能恰当处理,便会引起不当的行为。举例说:感觉统合障碍令学生对周围的刺激产生过分强烈的反应;固执的行为模式令他们不善于面对转变,或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感到焦虑不安;此外,认知能力不足、缺乏沟通和社交技巧,往往令学生无法理解四周的人和事,亦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引致大发脾气,甚至伤害自己和周围的人。我们要确切了解这些行为的成因,才能以有效的方法处理。

  处理问题行为的方法

  7.3 处理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行为,可采取下列步骤:

  (a) 界定要处理的问题行为

  . 以具体的文字准确描述及界定学生的问题行为,如「大声哭闹达一分

  钟」,以便明确订出须纠正的目标行为;

  . 分析这些行为带来的影响及其发展情况(例如正在改善或恶化),从而筛选需要处理的问题行为。当这些行为对学生或他人构成危险、妨碍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或成为学生与人交往的障碍时,便须加以处理;

  . 若发觉有多个问题行为需要处理,教师宜因应这些行为的危险性,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家长的意愿,决定处理有关行为的先后次序。

  (b) 分析问题行为

  . 向其它教职员和家长搜集与问题行为有关的资料,包括:行为出现的环境、地点、持续时间、次数、情况、旁人的反应及所导致的后果等,并进行记录;

  . 根据自闭症学生的个别情况,分析行为的成因。例如是否因为沟通困

  难、感官失调、感到不安全、家庭或学校环境有变而引致出现异常的行

  为;

  . 分析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目的或要表达的信息,并找出行为持续出现的原因,如因喜欢抚摸柔滑的表面而抚摸别人身上的衣物。

  (c) 设计处理问题行为的方案

  . 根据问题行为的成因以及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订定学习目标。教导他们正确的沟通和社交技巧,协助他们建立替代行为,或引导他们进行不相容行为(即不能同时进行的行为,如不能同时拍手和咬手),以逐步改变其不当的行为模式;

  . 拟订处理问题行为的计划

  - 因应学生的认知和沟通能力,配合校内可用的资源及家长的意

  愿,选取合适的训练策略;

  - 选择一个经常出现问题行为的情况,并尝试在该情况下改变学生的行为,但须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模式,例如:一对一的情况比小组形式更为适合矫正行为,而小组形式又比在整班课堂中进行来得有效;

  - 建立恰当的奖励制度,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减少偏差行为;

  - 详列推行细节,包括实施期限、负责人员、环境安排、处理步骤、教职员与家长配合的方法等。

  (d) 计划的推行及评估

  . 由负责教师统筹,确保计划得以贯彻执行,并订出行为基线和作出进展记录;

  . 在计划推行的每一阶段,比较学生前后的改变,以评估计划的成效;

  . 定期检讨方案,按需要作出修订;

  . 有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如教育心理学家或医生等)的意见,以重新制定有关方案。

  处理原则

  7.4 处理问题行为时,须依循下列原则:

  (a)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成因不同,他们的需要、学习能力及行为模式亦各异。因此,教师须仔细进行个案分析,拟订适当的方案,处理问题行为。

  (b) 要制止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教师须确切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或目的。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适当的技巧,或建立正确的行为,以取代原先的问题行为。

  压制问题行为的出现,往往只会导致学生因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出其他不当行为。

  (c) 处理问题行为时,要留意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配合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并可运用视觉策略辅助他们学习,如将规则张贴于学生的座位旁。教师宜透过示范教导适当的行为,并给予足够的练习,确保他们明白和熟习正确的行为,以逐步改变的方式塑造学生的行为,可令他们较易适应和接受。

  (d) 教师要把握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机,适当运用奖励,才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自闭症学生的注意力和语言能力较弱,处理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他们根本无法明白受赞赏或被制止的原因,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因此,当学生表现良好或恰当,教师应实时给予奖赏,鼓励学生再次作出合宜的行为。

  (e) 预防胜于治疗,教师宜在问题出现之前,采用下列方法纾解学生的情绪:

  . 为学生提供有系统的学习环境、适合的学习活动,并订立明确的程序及清晰的指引,让他们投入学习活动;

  . 将学习环境、时间、活动模式等已知的转变,预先告知学生,减少他们对转变的焦虑;

  . 教导学生适切的沟通和社交技巧,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学会恰当的表达技巧,例如怎样传达「拒绝」、「想休息」等信息。教导学生管理情绪,例如应使用语言或图卡向人求助,而不应放声叫嚷。当教师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应在他叫嚷前引导他举手示意,并按需要给予协助;

  . 教导学生游戏和玩耍的技巧,避免他们因感无聊而作出不当行为;

  . 教导学生松弛的方法,如深呼吸、静坐等,让他们在遇到压力和适应困难时,能运用适合自己的松弛方法,纾缓不安情绪;

  . 对于一些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尤其是将踏入青春期的学生,教师宜透过体力活动或简单运动,如跑步、跳绳等,让他们消耗体力、发泄情绪;

  . 密切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及时和灵活地更改活动内容或重新安排学习流程,减少他们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出现忧虑及问题行为。

  (f) 采用正面的处理技巧

  . 教师不应只着眼于抑制学生的问题行为,反之,可采用强化正面行为的方法,以消减问题行为;

  . 除非正面的处理方法未能奏效,否则,应尽量避免采用令学生厌恶或惩罚的方法,例如取去他们喜爱的的对象。

  (g) 学生如有不当的行为,教师应避免过分注意他,因为对学生来说,责骂和惩罚有时亦可算是一种关注,会鼓励问题行为继续出现。惟教师须表示不满,并应立即纠正他的行为,教导他用其它适当方法来取得关注。举例说,当儿童叫嚷时,应走到他身旁,但不要望着他,待他安静下来,再引导他举手或使用图卡来表达需要些什么,并给予协助。

  (h) 学校应为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订立周详的行为管理计划,其中应包括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应变措施,以减少突发事件引起的混乱和危险。

  (i) 学校应确保全校教职员和家长采取一致的政策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宜与家长预先商讨处理问题行为的计划,并就训练策略和有关安排取得共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教师亦应与所有接触学生的人士紧密合作,采取一致的方法和态度处理问题行为,使学生容易改进,以免无所适从。

  (j) 扩阔辅导人员的人选

  . 协助学生改善行为问题的人,应包括学生的父母、兄弟姊妹、其它家庭成员及朋辈,使他们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能得到别人的辅导;

  . 教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成为自己的辅导员,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独立地作出适当的社交响应,预防行为问题的出现。

  (k) 自我管理训练

  . 自我管理训练的主要步骤包括:

  - 订定行为管理和自我监督的目标,设计合适的自我监控记录制度并

  选取有效的奖励;

  - 指导学生自我评估。若不能达标,则须重新修订自我监督的目标;

  能达标者,则可奖励自己;

  - 协助学生学习独立和主动地自我管理行为的技巧,并把这方面的训

  练纳入整体课程内。

  训练方法

  7.5 教师可运用不同的技巧增强学生正面的行为,或消减负面的行为,有关方法包括:

  (a) 功能行为分析(Functional Behaviour Analysis)

  . 功能行为分析是透过观察和资料搜集,分析某特定问题行为发挥了什么功能,或传递了什么信息,如学生打头是否:

  - 表示需要帮助;

  - 渴望得到某些物品;

  - 借机会逃避觉得困难的学习活动;

  - 对一些不喜欢的活动表示抗拒;

  - 寻求自我刺激。

  . 在识别学生藉着问题行为去达到某种目的后,可教导学生一些正面的替代行为(即可以代替有关功用的行为),以减少或消除不当的行为。

  (b) ABC 矫正法(Antecedent ¨C Behaviour ¨C Consequence Modification)

  . 循有系统的方法分析某特定行为(Behaviour)与某种事件或环境,包括前因(Antecedents)和后果(Consequences)之间的关系,即A-B-C 的关系,以推论在某环境里出现的特定行为的原因;

  . 藉着干预前因(即是改变环境上的安排)来消除诱发某种问题行为的因素,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方法往往可使问题行为减少或消失;

  . 亦可从改变有关行为引致的后果方面着手,使学生知道不恰当的行为不能帮他达致其目的,从而避免问题行为的连锁性出现。例如不会因学生的哭闹而就范,让他借机会逃避某种训练活动;

  . 当不能估计后果或不能操控特定后果时,可利用改变环境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行为;这方法亦可避免出现一些令学生厌恶的后果。

  (c) 消减法是指学生做出不当行为时,不会得到含奖励成分的响应。例如当学生拍打枱面时,教师若注意他,那么他便得到含奖励成分的反应;为免他继续有拍打枱面的行为,教师应不给予注意。实施消减法时,不当行为一般会在短期内增加,然后才逐渐减少。惟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严重的问题行为或形势危急的情况,如涉及自伤的行为。故此,教师须因时制宜,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d) 间歇法是指学生有不当行为时,教师把强化该行为的刺激物拿走或消除,如停止他们进行自我刺激的活动。教师亦可把学生带离助长不当行为的环境,例如带到间歇室或间歇角。不过,教师把学生带往间歇室或间歇角时,应谨慎处理及留意下列要点:

  . 教师应冷静和坚决地把学生带走,但切勿令学生受伤或大吵大闹;

  . 如果学生在间歇室或间歇角仍有不当行为,教师应实时把他带离该处;

  . 当学生再没有任何不当行为时,便应立即停用间歇或隔离法,藉此让他们明白,只要停止不当行为便可离开间歇角;

  . 采取间歇或隔离法时,教师应同时教导学生正确的行为表现;

  . 采取间歇法的时限不应过长,因为这会剥夺学生学习的机会,并增加因无聊而导致的自我刺激行为,此外,时限过长,也会引致监管上的困难。

  7.6 总括而言,目前并无任何特定的训练策略,称得上是改善所有自闭症学生问题行为的最佳或最有效方法。学生的问题行为多与其发展障碍有直接关系,并不能一蹴即就地解决。然而,透过悉心的策划、耐心的教导和不断的努力,教师定可为每名学生找到可行的方法,处理他们的问题行为。

  • 发表跟帖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