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件,举凡食、衣、住、行、人际互动的模式,都可能成为我们进行生活教育的课程内容。
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很多孩子从不同的家庭中来到我们学校,往往因为孩子身体或智能的障碍让父母产生「我的孩子不可能学会」的错觉,所以孩子即使已经到了大班甚至入小学的年纪,却没有自己处理身边事务的经验。殊不知导致这个结果的前因,就是因为大人介入孩子的学习过多,以致于剥夺了孩子学习的经验与机会,所以孩子始终没有练习的情境,更无法将所学的各种能力类化于日常生活中,慢慢的,孩子学会的不是自己尝试着去穿鞋穿袜,而是知道在大人提出要穿鞋或穿袜时大辣辣的将脚伸出,如果孩子不是真的受限于肢体上的障碍,这些能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过不断的提醒、操作、练习类化成孩子生活上具备的独立能力。
由于班上的孩子每天在学校食用点心,我们尽量提供适合孩子的餐具,如:握柄较大的汤匙、吸盘碗、有握把的杯子,待孩子使用汤匙的能力较佳,可能进而使用叉子、筷子等,老师根据孩子们食用点心的内容而决定提供孩子哪些餐具,以协助孩子独立的完成食用点心的过程。
每天用完点心,也就是我们用来训练孩子刷牙的时间;每一个孩子的能力不一样,对于肢体或智能障碍情形较重度的孩子,无法完成自己刷牙的过程,我们可能选择牙棒和电动牙刷的洁牙器具会较适合,初期由老师面对面为其完成,一天以牙棒,将牙棒沾水放入口中,清洁其口腔时,同时告诉孩子:「我们现在要把牙齿洗干净,洗干净了虫虫就不会咬你的牙齿了。」隔天则使用电动牙刷,遇到不会将水吐出的孩子,我们就使用开水进行练习,至少让孩子知道,每天吃完点心后,还有一项清洁牙齿的工作要完成,也让孩子养成洁牙的习惯。
孩子的手功能渐渐的发展,可以自己拿着洁牙棒进行洁牙的工作后,我们可以提供一杯水、一面镜子,大人在孩子的身后,牵扶着孩子握着牙棒的手,慢慢的帯孩子进行洁牙的练习,在洁牙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顺便告诉孩子「这是牙齿」、「碰到舌头了」、「水滴下来了」、「要不要拿毛巾擦一擦下巴」,透过这个过程,除了让孩子知道口腔器官的名称外,相对的在提醒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老师带着孩子以牙棒进行洁牙的工作熟练后,老师则渐渐放手让孩子尝试自己完成,孩子透过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嘴巴、牙齿,更能引发孩子自行用牙棒刷牙的动机,以后,就慢慢的在日常生活中,穿插着让孩子自己拿着牙刷走到洗脸台进行自行刷牙的练习,这些过程中,老师仍然是提供冷开水作练习。
至于吐水的训练,某些孩子仍然经常会将水吞咽入肚,所以提供冷开水较安全,进行练习时,我们仍不提供牙膏,仅以牙刷和牙棒交替的进行练习。如果孩子不会将水吐出,老师在一旁提供动作的示范,观察孩子是否能模仿;孩子如果仍然无法进行吐水练习,我们通常就到药局购买小型的吸鼻器,将吸鼻器或吸水器吸满了水,挤进孩子的嘴里后,老师瞬间将孩子的头由后脑杓往前轻推,并告诉孩子:「把水吐出来。」当孩子真的吐水成功了,老师瞬间以语言予以赞美:「小明好棒,把水吐出来了。」,当这个指令同时在孩子成功的情境下出现,孩子自然学会在这样的情境下是应该将口中的水吐出。练习的时候,因为使用的是冷开水,即使孩子吞下去了也无所谓。
当我们准备安排孩子进行刷牙漱口的练习,不要忘了,为孩子选购一件漂亮的防水围兜,提供一面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镜子,这些都是引发孩子愿意自己进行练习的最大诱因。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