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康复教育 > 浏览文章

教育康复信息综述

2004/8/20 23:29:06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教育训练对孤独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巳形成了共识,但由于孤独症状个休差异极大和现有教育资源(主要是专业水平和手段)不足或作用发挥不利,导致训练效果参差不齐停滞不前,因此加强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1、有关早期干预和训练研究:Tristram Smith等人对18——42个月的孤独症和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进行了2——3年的训练,每周个别训练时间为30小时,还进入特殊班训练10——15小时,到他们7、8岁时评估,其研究结果是智商平均增长16个百分点,27%进入正常班学习,而早些时候Lovaas等人研究表明智商平均增长31个百分点,47%进入正常班学习(Lovaas等人研究的训练时间更长,且采用了厌恶疗法等惩罚手段,Smith等人来使用厌恶疗法等);另有研究表明5岁前进行早期干预和训练,只有5%可上正常学校,因此尽快推行早期干预和训练十分必要;同时早期教育的相关问题研究也比较深入,有的学者开始搜集儿童家庭录影带并分析0——20个月的、后来才被确症为儿童资料,从中发现6——18个月时其支配行为就有受损的先兆,特别是社会互动行为、交往与语言、游戏方面表现突出,这为提前早期干预时间,抓住关键期进行训练提供了有意义的论据。我国目前有多家公、私立机构开展此训练并着手研究有关问题,但存在专业师资匮乏、研究人员少、观念陈旧、安置手段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有关教育训练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在国外孤独症儿童大多采用“主流安置”,即在普通学校中进行个别化的教育,以集体教学、个别辅导、资源教室相结合为主,也有少量特殊学校或特殊班学习训练;在使用一般的特殊教育方法的同时较强调“结构化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教学”以及“双训练者”教学训练模式的应用等。 结构化教学是由美国北卡罗莲纳州立大学Schopler和Reichler等人率先提出并推广使用的,在近些年的孤独症教学中被认为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它针对孤独症的学习特点来安排——视觉性学习往往优于听觉性学习,能进行简单的常规学习和机构性的学习,但对环境变化因缺乏了解而不能适应,行动缺乏组织计划性,缺乏完成的概念和知识迁移能力,缺乏主动筛除非相关刺激的能力等;结构化教育主要是为儿童创设一个具体而清晰的学习环境,利用简单的程序表协助他们建立常规,同时又通过特意设计的的视觉学习系统来帮助他们熟悉环境和事物;它是一个有助发展学习计划性、独立性、预见性和稳定情绪、调控行为的支持性的学习系统或教学方法,其目标是促使儿童与环境协调、融合。具体操作包括:为儿童创设一个有明确界限的学习空间,进行评量后编制教学进度表,熟悉环境、建立基本常规,为其制定个人工作系统(具体任务的名称、数量、起始和完成时间每一任务结束后下一步可操作的任务序列等),训练学生理解进度表及个人工作系统,安排教师和布置环境……总之要尽可能提供视觉提示清晰,有序的环境及相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支持系统中充分协调多种教学方法来弥补其认知过程中的不足,同时注意教法或游戏要灵活多变以及日常交往技能的培养等。 近几年研究表明“计算机多媒体的个入教学”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及交往能力的发展、问题行为的干预都十分有益。美国学者利用IBM言语观测器研究发现计算机视觉反馈比传统的游戏互动教学在增长声音模仿上更有效,一学期训练中10名有语言的孤独症有9人都明显增加了对计算机发出指令的模仿,无论家或学校都有是这样,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减少其问题行为;Bernardopitz和同事1999年研究报告指出无语言的孤独症接受计算机指令反馈后发音比接受人的教授都时明显增多;Moore和Calvert最近又研究了14名3——6的有少量语言孤独症儿童后发现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他们对计算机的指令的注意和接受能力明显大于训练者的指令,前者能引起97%的儿童注意,后者是62%,学会的目标名词前者为74%,后者为41%,并有57%的孤独症儿童愿意继续跟计算机学,而都拒绝跟老师学。这些研究反应出“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教学或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应在孤独症训练中推广,但必须注意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他们的特点,同时不能忽略人际互动、情感交流等因素,在这方面应加强研究。

“双训练者教学模式”的研究近期由“Pepperberg和Sherman等人完成,他们利用两个训练者(一个成人、一个儿童)对几名孤独症儿童(包括一名4岁只有几句简单机械模仿语言,不会提问和交往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进行儿童式的沟通技能、游戏技能的训练,通过3个多月的模仿和交往训练活动(包括示范正确的沟通方式、角色游戏、示范词义及使用、动作模仿等),那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沟通交往技能明显提高,半年后接近同龄正常儿童,虽然有时出现不合时宜的游戏或语言,但巳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般交际,开始关注同伴的举动,基本能与环境融和;后来又用各种方法训练了6名同样有效。这种方法对正常儿童的交流技能的提高帮助不大。在我们也进行的训练中也普通采用此法,收效显著,尤其对儿童的言语及交往技能的培养很重要。但要注意精心选择匹配训练者,特别是儿童训练者的选择有一定困难。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国尚处于开始试用阶段,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综上所述,孤独症儿童的教育研究虽取得了了些进展,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为了这些儿童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我们应加倍努力!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教育康复信息综述]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