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康桥林老师
“刷——”一包弹子被我倒入翠绿果盘中,就像一张大荷叶里聚集着许多斑斓、剔透的水珠——儿童是感觉型的,赏心悦目可以让他们更喜爱训练……
要开幼小衔接学能训练班,想寻找更有趣、高效的训练方法,我想到了收藏十几年,连搬家都舍不得扔掉,但却又一直无用武之地的一大包彩色玻璃弹子。
对着这些可爱的小东西,左拿拿、右捏捏,东想想、西看看。嗨,居然我的头脑灵光乍现,一些趣味性强、效果好、孩子喜欢的训练方法真的就破壳而出了!
如今呀,由于父母包办了孩子小手所应做的方方面面,所以,儿童手精细动作发育不好的现象比比皆是。表现在写字上:握笔姿势欠佳;字迹潦草;速度慢字好,速度快字差……
父母不知其然,指责孩子不用心;解决的办法也往往将孩子往书法培训机构一送了之。殊不知手精细动作不好的孩子,如果单纯练字,那是舍本求末。到头来一事无成,顶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其实,只要提高孩子手精细动作的能力,再结合练字、改变握笔方式,就能于事有补、事半功倍。
但在学龄段才发现孩子手的精细动作欠佳,就得花费格外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弥补,因为已过了该动作发育的关键期。
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在学能训练机构常规做法往往是“串珠子”、“夹弹子”、做“三三三”等。
“串珠子”,它的弊端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关节灵活性锻炼过少,而这恰恰是握笔写字的基本要素。
“夹弹子”不仅同样有上述弊端,而且对于手精细欠佳的孩子来讲,不断地失败极易挫伤他们持久锻炼的积极性。
“三三三”学具效果不错,但却难以普及。一者由于发明人没有将此学具进入流通领域销售,而是靠加盟形式推广,消费者难以购买;二者由于“三三三”学具玩法过于多样、复杂,使得孩子为了追求终极效果和速度,放弃了“捏、扒、抓”这一对手的精细动作提高及为有用的标准动作。
所以长久以来,学能训练中最让我头痛的,除了视觉系统问题外就是手精细动作的提高。
自从我发明了这些弹子的玩法后,家长都反应,孩子们很喜欢,而且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也很快。下面我把一些玩法记录在此。
玩法一:一手拿小碗,一手捡弹子。
主要训练目的:手指关节的灵活性。
(对于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来讲,多了一个拿碗的动作就增加了一分难度。因此,如果能力过差,可以暂不拿碗。)
要求1:右手(主要训练写字的手)捡弹子时,手心必须向下。
(一般手精细动作不好的人,为了便于弹子的捡拾,会用捡一个,翻一下手腕的方式让弹子滑入手心。如果孩子难以按要求做,家长可把住孩子的腕部。一般几次以后,就可按要求去做。)
要求2:以拇指、食指、中指用“捏、扒、抓”的方法将弹子捡入手心。
(即先用三个手指头捏住弹子,然后扒入手心再牢牢地将弹子抓住。发育良好的手,不用教也能将这些动作做得灵活自如;而对于精细动作差的手,这些简单的动作便成了难度系数极高的比赛项目。)
要求3:5个弹子为一把放入左手所拿的碗中。
(这是为了防止孩子不用““捏、扒、抓”的方法,直接捏弹子于碗中。如果是幼儿园孩子,可以适当减少一把中弹子的数目)
要求4:训练要计时,这样才可量化显示训练效果。不仅让孩子开心、有目标,而且还有利于家长把握训练进度,调整训练方案。
要求5:捡弹子时要挑拣同一颜色的,以增加训练难度。
玩法二:左右手同时捡弹子。主要训练目的:左右手协调能力。
要求1:计时。
要求2:根据孩子的能力 ,一次可捡同一种颜色或任一种颜色。
要求3:一只手在动作时不要等另一只手。
玩法三:用目视法快速判断弹子的数目。
主要训练目的:提高视觉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视觉跟踪及判断能力。
要求1:家长迅速抓几个弹子在手心,在孩子眼前快速展示,要求孩子马上报出看到的数目。5个要说正好,5个以下要说少几个,5个以上要说多几个。
要求2:在孩子眼前展示的时间,视孩子年龄和能力而定。一般学龄段的孩子可展示一秒,可用口说“三、二、一”(声音响亮而短促)的方法,促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所有精力参与训练,发挥最佳水平。
玩法四:让孩子一把抓5个弹子。主要培养动作与思考同步的习惯。
(一般来讲,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往往动作鲁莽,不做思考。如果教会他们做训练时同时感知动作,那么能力的提高就会远快于单纯动作数量的增加。)
要求:手抓弹子时不能用眼看,只能用心体会,凭着感觉去估计手心里弹子的数量。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