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可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心目中的「理想国」,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特殊孩子,如果能在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在角色学习和人际互动的处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令人期待的进步。
然而,推动融合教育的过程,让我观察到的是:尽管把特殊的孩子放在普通教育的环境中,孩子和家长如果没有适当的准备、普通教师背后又没有完整的支持系统时,就想象孩子能「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无疑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期待罢了!
在从事特殊教育近二十年的历程中,看着孩子一路跌跌撞撞,我常会问自己:「我们的特殊孩子凭什么去和一般的孩子融合?他们该为自己做哪些准备?」以自闭症的孩子为例,有些高功能的孩子,在认知学习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他们的记忆力超强,在学习有兴趣的事物时专注力一流;但若逢人际互动方面的困境,就仍必须借助于有效的训练方式,来学习如何去读懂别人的心思。但若反求诸己来检视他们个人的特质,该如何才能具备吸引同侪友伴的条件呢?
有个家长告诉我,她觉得男孩子首重运动的技能,如果孩子生性木讷被动,但有着高人一等的球技,其它同学仍会积极主动的邀请他一起打球,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交流(这是自闭症孩子的罩门),就可以拥有一群固定的球友了;于是她从小就尽量加强孩子的体能和运动兴趣。这真是个了不起的观点!
让我联想到,以前班上有一个中重度的自闭症孩子,长得圆滚可爱,每周到普通班级去上几节课。第一次到普通班教室时,因为语言表达和人际互动上的困难,班上的孩子始终与他保持一段距离,只远远的观察他。直到他在结结巴巴的自我介绍后,流畅自信的秀了一曲刘德华的「忘情水」(因为他在家中常唱卡拉OK),大家才哗然的前后簇拥着他,彼此之间的藩篱不攻自破。
你知道现在的孩子流行玩什么吗?我的三个孩子外出时,常会随身带着一大迭「游戏王卡」,在空下来等待大人的漫长时间,他们就自得其乐的玩了起来。于是就可以看到方圆十公尺内的孩子,都会不由自主的靠拢过来,七嘴八舌的讨论,或彼此交换卡片,等到大人一再催促要离开时,孩子还依依不舍的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呢!
如此的场景,在校园中或游戏场上随处可见。从小小孩的「怪兽对打机」、「战斗陀螺」,到大小孩的「Game Boy」、网络游戏,都是孩子们最热门的话题。特殊的孩子就算技巧不佳,身上有着这些「装备」,还怕吸引不到同伴的注意吗?
如此看来,教特殊孩子如何「好好去玩」,应该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课题。游戏的方式多不胜数:个人的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休闲的兴趣和独立活动的习惯;团体的游戏,可以学习轮流、等待和分享的经验;球类活动,可以强健体魄,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别提在游戏过程中附带得到的语言、推理、认知方面的成长了。
你的孩子准备好和别人一起玩了吗?如果没有,你该为他好好规画一下咯!
(中国孤独症网整理)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