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快乐与学习的枢纽­­­­­­----浅谈孩子的情绪教育一

2008/12/8 13:02:33 来源:台湾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情意」教育相对于「认知」、「技能」的学习是较难立竿见影,对一般生如此,对自闭儿来说更是考验家长、老师的智慧与耐力,孩子如果能有较好的情绪发展,对未来的人际互动比较具有正向加分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情绪教育的效果和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谈情绪教育时,一方面除了着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外,另一方面,也不要忽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还是需要我们大人做适度的人为环境控制。
一、何谓情绪?
    「心智理论」内涵中有一部分便是情绪,心智理论是1978年由Premack和Woodruff提出,他们认为一般孩子有能力描述心中的想法、感觉、意见以及他人的意图,并能应用此能力预测他人的行为。它能帮助儿童了解社会环境后,表现出具社会能力的行为。情绪是由外在环境刺激引发心理感受、生理变化、认知判断和最后的行为反应。而我们的孩子由于心智能力较薄弱,很容易在处理自己情绪或响应他人情感上显得过度或不足。
二、情绪的迷思:
   在一边带领孩子的过程中也一边反省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其实情绪本身并无好坏,它只是一种内在状况的呈现,如果我们能认同这样的想法便不会否认或是压抑孩子们的感受,接下来我们要思索的是教导孩子了解自己,以及如何『发而中节』,和外界之间取得平衡。
三、个人能力的提升:
 (一)基本情绪辨识:
   教导孩子使用情绪字汇。其实我们孩子的情绪表达是很单纯的:生气、高兴、害怕、难过是他们比较容易呈现出来的。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图卡让孩子辨识,或者让孩子观察一些卡通人物的表情,例如:生气时,皱眉、手握拳、嘴角下垮;害怕时,心跳加快、手脚发抖、脸色苍白……等等,当孩子学会这些基本辨识,我们再慢慢加入一些衍生情绪,例如:忌妒、挫折、得意、委屈、羞愧……等等。孩子能说出他怎么了?(或是我们替他说出)对他情绪的抒发以及外界对他的了解都很有帮助。
 
 (二)因果关系的建立:
   对于情绪字汇与判断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开始让情绪与情境相结合,让孩子了解情境中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及诱发情绪的刺激为何?我们可以透过故事书、图卡、卡通影片甚至是把握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自然真实情境来教导因果关系,我们可以帮他把事件的来龙去脉重组后说给他听,功能好一点的孩子可以透过提问的方式来增加思考判断。
 
 (三)表达自己的情绪:
   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检视内心状况以及伴随而来的行为,学习透过口语或行为表达出来。基本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但表达方式是可以学习的,例如:同样表达『喜欢』,有人直接用说的;有人来个拥抱;有人透过送礼;当然有人透过为对方做牛做马来表达。负面情绪也是一样,教导孩子『说出』、『写出』或『摇头』表达拒绝,同时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也必须尊重孩子的感受。
 
 (四)学习调整自己的情绪:
   负面情绪未必都是负面影响,正面情绪当然也未必会带来正面结果,我们不也听过「得意忘形」或「乐极生悲」吗?紧张可能让我们上台忘词,但紧张也可能督促我们更加充分准备,所以给孩子一些策略,例如:深呼吸、离开现场、告知家人或师长、吹吹风、做做喜欢的事或想想快乐的事都是不错的。
   自我语言的训练也是必要的,例如:我已经充分准备、我已经全力以赴……。
 
(五)正向信念的营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更何况这样的孩子生命历练中的挫败机会远多于成就,我们常认为孩子挫折容忍力较低,正向信念对挫折的复原力更重要。例如:孩子很在乎胜负,那我们更要带着他去检视活动本身的乐趣与历程中的美好和自己的进步,这样对于学习再造才会有效果。
 
(六)处理他人情绪:
   我想这部分对孩子来说更难也更需要把握随机教导和示范。带领孩子安慰、鼓励同学或是听听同学吐吐苦水,对孩子人际关系一定有加成作用。不过我想强调的是:教学上还是需就孩子的能力采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是情感上的互动是自然而生的,是真诚的回馈,孩子一定要有所动机之后才教导他适切表达,太过勉强除了徒俱形式,对孩子而言反而增生另外的心理压力。
 
(七)角色扮演:
   我一直很喜欢和孩子玩假扮游戏,在小时候是为了丰富他的想象力,增加他多一点的语汇;当他长大,角色扮演成为我教导他在应付各种状况下很好的预演练习,尤其孩子越大,面对的环境挑战越复杂,他所需要的自控力越大。纾解情绪的技巧要教,但教导孩子转念,乐观、正向去面对生命中无预警发出的状况更是我想帮助他的。(待续)

 

  • 发表跟帖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