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室中的行为表现,跟教师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是否具有秩序、安全感及效率有密切关联性。学者的研究指出妥当的安排教学环境,使学生顺利参与学习活动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比努力处理不当行为,更为有效。因此,处理学童的教室行为问题,应先由预防措施着手,教师须适切的建构环境,有组织的进行教学,才能较有效的预防行为问题之发生。
预防的策略既然是教室内行为管理的重点,而教室规则的建立则是行为管理
的要项。学童如果明确的知道他们被要求的行为表现或教师的期望,则能表现较佳的行为。为此,教师应建立教室规则,解释清楚规则,并加以有效执行。以下提供教室规则处理的原则,供教师参考:
1. 教室规则的项目宜少不宜多,应选择直接与教室功能有关的一至二个项目。
2. 教师应鼓励学生讨论要建立哪些教室规则,并协助学生建立规则。
3. 教室规则应加以具体地界定,并解释清楚,使学生明确知道要如何的进行。
4. 教室规则应书写张贴于教室内的显著位置。
5. 学生能执行订定的规则之后,再引进其它的规则,教师应引导学生增删和调整规则。
6. 应建立学生遵守规则或违返规则的立即回馈及奖赏制度,以增进教室规则执行的成效。
附注:※ 学生教室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参考表
资料来源:修改自“Precorrection: An Instructional Approach for Manageing Predictable Problem Behavior”, by G. Colvin, G, Sugai, and R. Patching, 1993, Inter 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28, p.149. Copright 1993 by PRO-ED, Inc.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