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因为透过鸭鸭和尖嘴巴的故事带让孩子学习自己介绍子己的方式和回答他人问话的模式,其中穿插了打雷的训练,在故事的开始,透过鸭鸭和尖嘴巴的交互方式,我们常常会在「打雷」之后,模仿故事中「喂!你是谁?」的问话,老师也将此问话的活动,透过两位老师扮演到老师与幼儿的互动。
由于故事的训练经常做为我们教学时引起动机的媒介,孩子透过听音乐,模仿老师做出简单的肢体动作后,引导进入听故事的情结。故事中,「打雷」的声音和动作响应,是我们用来引发孩子理解故事的媒介,所以从听故事到做动作,要让每ㄧ个孩子都能练习,我们就必须考虑每ㄧ位孩子对语言的理解程度和对故事的反应。从打雷的练习,我们藉此让孩子练习听觉的注意力,孩子在听到该指令后,可以动手用力敲ㄧ下大鼓。接下来,就是尖嘴巴很不客气的问小鸭鸭:「喂!你是谁啊?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的跑到我的家里来?」当故事说到这里,我们总会有ㄧ位控制录音机的老师按下录音带暂停的按键,然后由一位老师很有默契的问另ㄧ位老师:「喂!你是谁?」并伸出手轻轻的拍拍对方,我们拍拍对方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很清楚的知道我的说话对象是谁,我正在跟谁讲话。而另ㄧ位老师也会在孩子面前拍抚着自己,并以正确的方式告诉对方:「我是林老师。」透过彼此互问回答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正确的人际互动模式。
有一天,孩子们刚吃完点心,有的阿姨在协助刷牙,有的实习老师带着上厕所,我则正在计算机前处理ㄧ份南区资源中心催促紧急处理的公文,我正以双手敲着键盘,小宣宣走到我身边,就拍着我的手臂问我:「喂!你是谁?」我因为急于处理有时效性的公文,当下告诉小宣宣:「宣宣!不咬吵老师,老师现在在忙!」也没想到小宣宣更是变本加厉,继续拍着我的手臂,又问ㄧ次:「喂!你是谁?」这时候,我也反应过来了,我立刻响应:「我是小宣宣。」小宣宣知道我是故意的,又持续拍打和问话:「喂!你是谁?」我这次就开始天马行空的回答:「我是小乌龟」、「我是ㄚㄨ子」、「我是……」,小宣宣很棒,知道我是在和他「玩」,于是我们展开许久的对话,不管小宣宣问什么,我都利用小宣宣熟悉的角色来回答。小宣宣问了许久,也察觉我在和他ㄧ起「玩」,所以我们很愉快的玩了些许时间,后来,我告诉宣宣:「不行,不行,现在换我,换老师问。」于是我也拍拍小宣宣,并以口语问他:「喂!你是谁?」小宣宣也立刻拍抚自己说出:「我是小宣宣。」由于小宣宣平常极爱海底的动物,我便引导小宣宣:「我们现在要变成水里的动物喔!」我则又继续问:「喂!你是谁?」小宣宣则回答:「我是海马!」我发现小宣宣理解这个游戏规则与技巧了,对一个自闭症儿童来说,这样角色转换与角色扮演的难度相当高,我肯定小宣宣在社会互动能力的层次有比先前更为提升,只是小宣宣这样的互动模式必需是能理解其特质的大人才能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进步,并不断的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孩子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近日,由于爸爸工作关系,所以妈妈希望小宣宣能在学校用午餐后,再到下午的班级进行融合教育,我们两位老师也同意配合。有ㄧ次,爸爸已在校门口打电话进来,希望老师协助将小宣宣带到校门口,我接到电话后,提醒小宣宣背着自己的书包,我们一起往幼儿园小门的方向前进时,我告诉小宣宣:「等一下爸爸在门口,你躲起来,我们给爸爸『哇!』让爸爸吓一跳好不好?」宣宣立刻回答:「好啊!」我就以食指在嘴唇边比出「嘘!」小宣宣也模仿着。等我ㄧ开门,小宣宣一看到爸爸,并对着爸爸喊『哇!』说着说着就跳到爸爸身上,被爸爸拥在怀里了。
现在中午时间,小宣宣知道自己吃完饭爸爸就会来接,在走向门口的同时,小宣宣总会以稚嫩的口气告诉老师:「要给爸爸吓一跳,给爸爸『哇!』」我ㄧ边神秘的点点头,ㄧ边告诉小宣宣:「那你要先躲起来,不要给爸爸看到喔!」由于小宣宣是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要学会这些人际互动技巧,我们都必须去接受孩子的模仿行为,并提供许多练习的情境,让这些练习成为孩子可以带得走的能力,看到孩子学会「调皮」、「幽默」,也为小宣宣能有这样的突破而开心起来。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