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 第三周的培训内容(田惠平)
行为训练法(ABA)的基本原理
如何对待问题行为——介绍PBS
今天上午考试,内容是我们前两周所学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是真的要用心记才行。下午田老师讲我们老师和家长们讲了第三周的培训内容现把整理如下:
田老师每次讲座都很吸引人,她总能串插一些儿子的小故事和她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听起来更能很好的理解。她说家里有了自闭症孩子就会有这个家庭的生活风格,就像家里有个聋哑孩子就会有一种风格一样。她询问家长考试考的怎么样,有个家长说:听的时候很明白,但实际操作中确又是另一个样子。田老师说这就对了,她说要试图了解孩子,因为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援,不要为了面子和虚荣心而不去做,光看到别的孩子会做那个,做这个了,自己的孩子却不去用心。她说国外有过我们中国人的调查,很少有人是为了爱孩子才生孩子,大数人都是为了防老才生孩子的。孩子生下来就需要责任。她说一个自闭儿不识字,不识形状,颜色远远不及一个撒腿不跑的孩子。平时没事多给孩子练习停,走着走着路就说停。她还给我们介绍了《为我的书》,是美国UCLA大学,心理系lvar Lovaas教授的书。
接下来她为我们介绍了ABA的基本原理:介绍了ABA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原理。她说ABA在国外,有专业的杂志,协会。还有代表人物以及科学试验等。其他她讲到:学习理论原理(20世纪30年代):行为是可以塑造的,前提是“控制条件”;重要是展示结果(强化);,期望行为——奖励(强化);不期望行为——忽视/惩罚。还有行为学理论原理(20世纪40年代):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设计预期的反应、有选择的和对反应的处理结果。
ABA视孤独症孩子行为不足,行为过渡,该症状可以通过精心的训练计划得到改善,它还是一种科学框架,而不是一个精确的训练计划。田老师讲到ABA的有效性建立在:科学方法理论基础上;行为规律和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是动态的;持续的行为改善来自于熟练的操作。应用行为分析法:不是一个精确的训练计划;不是一个特效的技术;不是一个精确的步骤;不是一本烹饪指南;不是治愈的“灵丹妙药”。这几点田老师只讲到最后一点。她说任何一个机构或医院告诉你能治好孩子的病,纯属胡扯淡。不要相信这样的话,就像她举例说美容院里去斑的故事一样。田老师去美容院,美容院里小姐让她买去斑产品,问其去什么斑,小姐说什么斑都能去。田老师扬长而去。
ABA的干预的基本原则:
提高学习能力,即“学习如何学习”。
不仅在于教新的行为,还涉及到用更合适的行为替代问题行为。
强调的是如何获得适应性行为,因为当孩子的适应性行为能力越强时,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就越低。
通过数据的收集了解学生的进步。
下面附:“行为”的几个重要表述的表,在这里我就不给大家画出来了。大体就是孩子表现好与不好。ABA不仅仅是针对孤独症的一种干预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都被采用。像:儿童管理,发育障碍,教育和特殊教育,康复,临床心理,自我管理,预防,运动心理,健康行为,老人医学。田老师给我们举例杨涛的小故事。原来给家里找保姆不好找,杨涛长的已是大小伙子,保姆也不好他洗澡,以至于总换,最后田老师教会了杨涛自己洗澡,只要告诉保姆发指令即可,不要帮他洗。这样就轻松多了,她说这些孩子也要和许多人一样,在社会上普通的生活着,立足社会,她还举了许多涛的小故事,有去德国开会时的情景的,从不打扰开会总是在会议休息间去吃点心水果什么的,然后到时间又安静的坐在那里,还有他坐公交车的情景,只有他确定没人坐时才去坐座位。也不会抢位子等。这些都说明一个社会适应性强的自闭儿在生活中是多么的可贵。这也是田老师一直强调社会适应能力比课业强过一千倍一万倍的原因所在。她再次重申:ABA重点建立适应性行为。她又举了小孩子蹦沙发的现象,并且穿着鞋子在上面蹦,不敢带孩子串门,怕在别人家也这样,田老师说:孩子三岁时这样蹦沙发,到了二十三岁还这样蹦怎么受得了。她说拿东西吸引孩子是不对的,应该从提出要求作出正确反应后再强化。要教孩子如何来对待沙发,教孩子在沙发上享受乐趣,坐是个适应性行为。
行为改变技术
1、行为改变的公式:——将ABA的原理放进实践操作之中,S(刺激)可控制的——R(反应)可改变的——C(结果/强化)可控制的
A、应用(ABA)在实践中操作行为的改变主要包含以下步骤:1、安排情境(一个行为的发生之前的场景和其它事情);2、控制结果(行为发生之后的结果);3、改变或调整三个元素中的一项或两项。研究表明: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环境需要我考虑的重点是:我们做什么使得该行为出现?该行为出现后我们做什么使得它以后再出现(或消失)?
回合操作教学法(DTT):
DTT五元素:1、指令2、辅助3、反应4、结果5、停顿。
DTT回合公式:
指令(刺激)—辅助— 反应(孩子)——结果(强化)——停顿——下一回合
为什么ABA适合孤独症
1、孤独症儿童节的障碍最终体现在行为上;
2、他们的有严重的信息输入障碍;
3、医学上因病因不明而无法:对症,行为改变则为矫治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切入点;
ABA的四个操作特点
1、对行为进行分解,在DTT中操作;
2、操作中伴随指令和辅助,对孩子的预期的行为标准(目标行为);
3、反复教,注重巩固和泛化;
4、从“一对一”开始,逐步进展到“小组”和“集体课”。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