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诊疗研究 > 浏览文章

大龄孤独症人士的问题应当关注

2009/2/9 9:57:07 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协会 作者: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

  欣闻今年的4月2日已被定为第一个“世界孤独症日”,我作为一个大龄孤独症孩子的母亲,回忆多年来抚育儿子所走过的艰辛,感慨万千。

  我的独生子今年23岁了,患有儿童孤独症。他小的时候也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在某些方面表现得非常聪明(如识字、画?画?、机械记忆等);而另外一些方面又非常“与众不同”(如不与人对视,不愿与人说话和交往、兴趣单一、动作刻板笨拙、拒绝接受新事物等)。由于当时的医学水平有限,虽然带他到我市几所大医院求医,但终未得到一个正确的诊断,更没有人告诉我们这种孩子需要特殊的训练。那时我们真是心急如焚,又无能为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与思考之后,我们认识到:既然命运把这样一个不知道患了什么病的孩子给了我们,目前的医疗与教育条件又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帮助,作为家长,我们如果整天沉浸在伤心和悲观的情绪中,孩子不但不能进步反而会逐渐退步。而只有不向命运低头,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孩子、训练孩子,他才有康复的希望。因此,从孩子三、四岁起,我们就坚持一边继续带他求医,一边在业余时间对他进行力所能及的训练。由于当时我们夫妻对训练孤独症孩子都是外行,又得不到任何专业人员的指导,所以那些年所走过的艰难曲折可想而知。直到孩子八岁多才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经?杨晓玲教授诊断为儿童孤独症。

  孩子的病得到明确诊断后,我们意识到:若想使孤独症的儿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目前还没有什么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长期的耐心的科学的矫治与训练。而当时我市没有一个接纳和训练孤独症儿童的专业机构。我们夫妻那时都在上班,自己训练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对于方法也需要逐渐摸索,无奈之下,为了孩子,我们两人先后主动放弃了心爱的工作岗位,回到家中边做点零活维持生活边自己摸索方法训练孩子。正是由于多年来我们对他这样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与训练,现在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逐渐学会了生活自理、简单地与人交流、电脑打字、买菜做饭、做一些家务及外出购物,还能和同龄人一起打扑克、下棋和听歌曲等。

  为了这些孤独症孩子,我和我市的几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早在十几年前就曾到市残联、卫生局和有关医院、大学去呼吁:组建我市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当然我从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成立起就加入了协?会,而且至今一直是会员)有关部门的态度出奇地一致:深表同情但无能为力。由于没有一个像样的负责的组织机构,我市的各个孤独症家庭至今仍然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近两年来,我国孤独症康复事业的大形势越来越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把孤独症康复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模式也传入了我国。去年省市残联也在我市(我们是省会城市)建立了省和市的孤独症儿童培训试点机构。尽管这样,我市的孤独症康复事业与北京等起步较早有实效的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而,07年5月以来,我们几位家长又多次到残联等有关部门去沟通和呼吁,期盼我市的孤独症康复事业能够扎扎实实地、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了,他的就业问题是我们近几年来面临的最大难题。我们曾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但至今也无法给孩子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据我所知,目前我国大龄孤独症中已经?就业的人也为数很少。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能够就业的关键不仅取决于他们康复程度的好坏,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为什么国外可以安排孤独症、弱智等残障人士去做某些较简单的、机械性的工作,而国内却没有单位愿意接纳他们呢?(事实证明:孤独症人士对工作非常认真,不会偷懒,有些工作是会做得很好的。)可见,我国对孤独症等智力残疾或精神残疾人士的接纳程度急需提高,否则他们的康复程度再好也无法就业。他们无法走出家庭、回归社会,就永远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让孤独症走出孤独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多年来由于孩子的拖累,我们夫妻二人无法好好出去工作赚钱,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也很不好。现在我们夫妻都已经?50多岁了,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我目前身患冠心病等10余种疾病。所以,近年来和许多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家长一样,有关“我们去世以后,孩子将如何生存下去”的严峻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绕着我们。(请大家不要忘记,每个儿童都会长大,今天的孤独症儿童,明天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青年、成年以至老年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们诚恳地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专家、专业机构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应该重视和关注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各种问题:如他们的青春期问题、走出学校后的就业问题、看护问题(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自闭症人士专门的庇护工厂和抚养机构,我国也应该建立这种机构)、终生训练问题、生活来源问题和生存质量问题,尤其是父母去世后他们由??来监护、如何生存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孤独症儿童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因此,当父母去世之后,他们的命运将更加悲惨)总之,孤独症人士和他们的家庭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社会各界关爱与帮助他们,不仅仅是帮助了千万个孤独症人士和他们的家庭,更重要的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能够真正实现。

  我们深知未来的路艰难而漫长,但我们还是满怀希望。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以“世界孤独症日”为契机,依据我国的国情,采取我们的方式,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共同关注大龄孤独症的问题,满怀信心地??接中国孤独症儿童的美好未来。

0% (0)
0% (10)

下一篇: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沿革 上一篇: 过早教育 婴儿易患自闭症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大龄孤独症人士的问题应当关注]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