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利用我儿明沄(自闭儿,小一),参加生技班课程之际,我参加了杨思根教授主讲的《学习与孩子沟通》家长座谈会,内容强调:“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课题——如何诱导孩子快乐地成长?”听完之后,觉得颇为受用,因而将重点摘要如下与大家分享。
关于“沟通”
刚出生的婴儿,其表达的方式就只有哭,我们并不会责怪婴儿表达的不好,反之会去猜测他哭闹的原因为何。例如:尿布是不是湿了?如果换了尿布,婴儿还是哭,我们会接着猜想他是不是肚子饿了?喂完了奶,婴儿终于停止哭闹,我们才了解到,原来这些哭闹正是他因为肚子饿而发出的讯号。婴儿就像是一个发信者,等待身为接收者的父母回信给他。
自闭症的孩子也是一个发信者,在等着父母回信给他。然而他们最大的障碍就是沟通,当亲子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时,父母先别责怪孩子表达得不好,而应该先从学习接受他们的讯息开始。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却只是一味的发信给孩子,并责怪孩子为何都不接收,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有问题的。这样是不对的,教育孩子前应该要先和孩子学:孩子传达了什么样的讯息?而这些讯息代表了什么意义?
父母学习用“看、听、顺、化”的方式,先看出、听出孩子所要表达的事情,不要硬碰硬,而是借力使力去诱导孩子。当我们已经接收到孩子的需求(身体、生理)、感觉(喜厌、情绪)和社会性(能力、技巧)时,才有办法传送我们的想法、心情和作法给孩子,学习就像“呼、吸”一样,是一个接收与表达的循环。
孩子不好的地方就像是杂草,如果父母都把精力放在拔草上,是没有意义的,杂草还是会再长出来,父母应该努力在“让孩子发展出好的地方来”。因为,针对孩子不好的地方而进行的消极处理,像是打骂、处罚孩子等,有很多人能够帮忙(例如:老师);就像是生了病,要对抗细菌、病毒这些不好的东西,就由医生来诊断治疗,但若是平时要维持健康,是没有人能够帮上忙的,只能靠自己做到。孩子的沟通障碍包括了语言、非语言还有情感,情感若没有输入,怎么会有输出?所以我们要花时间带孩子的感情,让孩子跟我们有好的情感交流,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其沟通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灌输其知识的老师或是管道很多,但是亲情的给予,却没有第二人能够胜任,相较之下,感情远比知识来得重要多了!有一个大孩子,小时候被高压管教、打骂,现在对父母都没感情,问他爸爸叫什么名字?就是不愿讲!
杨教授也请家长一定要每天记录:“我今天从孩子身上学到什么?”、“我今天给孩子学到什么?他吸收了什么?”
关于“情感”
从前,我的儿子对我是没有感情的,当我离开家或回到家,他都没感觉。曾经,开车在路上仅仅看到路人母子相望就会让我哭得淅哩哗啦!现在,我能深深的感觉到他真的很爱我,也会表达也有行为,真的非常贴心也令我欣慰!杨教授说得没错!一定要在“带出孩子的感情”上花时间,让孩子跟我们有好的情感交流。我最常使用的方式是用“鼓励”来引导明沄,虽然偶尔忍不住也会用打骂的方式,但还好平常的感情存款存得足够。
每天,我利用洗完澡的时间,就在床上和小孩抱着玩一玩,滚来滚去,挤眉弄眼,发出好笑的声音或逗趣的表情吸引他,把他用被子卷起来或是假装丢掉地将他抛到被子上。每天一定要让孩子笑一笑,建立一些亲子之间的默契或是别人听不懂的密语,多多益善!
通常,我也会将自己的感受:喜、怒、哀、乐就直接让它真情流露,而且夸张地放大,简单清楚地情绪教学,让孩子了解我的感觉。有时在外面,孩子又玩电梯被路人骂,我也会受不了骂孩子,骂完总会涕泪纵横地抱着孩子跟他说:“你已经很努力学习了,妈妈知道,妈妈已经很感动了!下次玩电梯玩一下下就好,不要玩太多,不然人家都会骂我没教好,知道了没?”明沄也会哭着说知道了,母子就抱着哭一会儿,再擦擦泪,手牵手继续走下去,但难道下次就没状况了吗?当然不太可能!相同的情况一演再演,却也看得到孩子愈来愈进步!我想,这归因于他感受得到妈妈真的很爱他,也愿意给他学习的机会。
我看孩子的眼光是:他还有很多不会的!发生状况了,第一想法是因为我没教过他,他当然不会,就会想办法来教导;若已经教过了孩子还是这样,就接着想:我之前的教法没能让他学会,要再换一个方法。对孩子付出更多耐心、给他学习、尝试的机会,他会一点一滴进步!就像杨教授说的:妈妈的心情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常常对孩子不耐烦,抱怨孩子有一堆问题,教都教不会,孩子的进步就会受限;妈妈如果变得投入、变得快乐,孩子就跟着进步!
关于“主动性”“求知欲”
不过带这样的孩子,用对方法很重要,教学也比较会有成效。父母要提升能力成为懂自己孩子的专家,我曾参加研习去学会运用“应用行为分析方法(ABA)”、“人际关系介入方法(rdi)”、视觉提示策略,此外听演讲、阅读书籍、搜寻网路资讯、也从一些优秀治疗师那儿学习他们对待孩子的方法,也为我带来一些启发。这四年来,有些初诊断的父母来找我聊一聊时,我总会不断提醒一定要提升孩子的“主动性”和“求知欲”,父母如能着眼在这,以后才会比较轻松;日常生活中,“只要孩子爱做的事,增加一点困难度;只要孩子不爱做的事,降低一点困难度”。
而且,要鼓励孩子的任何主动尝试,我常用的鼓励语:“哇!你自己想到的吗?这么厉害!”、“这个很难耶?你也会喔!”、“我没叫你坐好,你就自己坐好了,真棒!”、“我看看,有耶!屁股有在椅子上、脚有放在地板上,你有坐好!”、“什么?太厉害了吧?!你完成五个了!”¡等等。一般孩子的心理也是这样,要拿出有吸引力的东西,才能促使孩子的动机增强。如果是由家长去鼓吹孩子执行,纵使做了,却没利用机会让孩子产生兴趣,也是功亏一篑。例如:如果想让孩子对看书产生兴趣,可先找到孩子可能会爱的、有趣的书(简单可操作的,例如有些孩子喜欢车子或是动物),接着,在孩子旁边看得津津有味,百般吸引让孩子主动想来看,第一次孩子没反应,就尝试第二次、第三次¡总要想办法让孩子产生意愿想来看,主动性就跟着出来了;再来,才着手引发他主动看书的欲望,当他能够自己选择书本阅读书,就立即给予增强,渐渐地求知欲就出来了,如果有办法让孩子爱上看书,对他将来的帮助很大唷!
因为我的孩子游泳时爱跳水,这就让我联想到能够增加点困难度。在游泳池里只将他送到岸边让他自己出力气想办法攀爬上去;吴端文职能治疗师说过:“孩子出一次力,作一次功!”尽量想办法让他出力;我孩子不爱吊担杠,但要锻炼胸肌才说得出话,要让他愿意吊,就要降低困难度,让他先用看的,看得够久再鼓励他吊,并跟他Ð议:吊担杠数到五,就可以让妈妈抱。当孩子准备好,我将他的手放到单杠上,松手之后便立即数:“1、2、3、4、5。”然后就马上把他抱起来,大力赞美:“好厉害!数到五了耶!”,接着要求他再做一次,然后数到8(其实跟刚刚的时间是相同的),同样的当孩子完成动作时,马上抱他以及给予赞美:“进步了耶!这次数到8了喔!”孩子还真的会认为自己进步了呢!如此Ñ序渐进,不但能够引发出孩子的主动,也会在无形中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
重点就在于:利用孩子爱做的事,中间制造一点困难度给他,因为孩子爱做就会想尽办法、学会去克服困难;反之孩子不爱做的事,降低一点困难度,提供一些些隐形的Ð助,给孩子成就感,让他觉得自己也可以达成,会有信心再试一次,养成愿意接受挑战的心态,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喔!以上就是我的育儿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