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幼儿运动与身心发展的认识

2008/12/8 13:07:14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台北体育学院运动教育研究所
林国瑞所长
●发展(development):发展是指自出生到死亡的一生期间,其身心状况因年龄与学得经验增加所产生的顺序性改变历程.
●发展一词之内涵有四个要点:
1.发展包括个体身体的与心理两方面的变化.
2.发展的历程包括个体的一生.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者有遗传,年龄,学习经验等因素.
4.个体身心发展是顺序性的,顺序只是由幼稚到成熟的单向性,而无可逆性.
●「人类发展」是指讨论有关个体的生长(growth),成熟(matures),及学习(learning)等所引起的综合改变.
●生长的定义是指长大后,身体结构的改变,亦即「量的改变」,可由儿童不断成长的身躯观察得到.
●成熟通常系指,由於儿童的身体系统及器官渐趋结构性的复杂及精细化,而造成质的改变.
●学习是经验累积的结果所造成的改变.儿童经由知觉,操作及与其他事物,事件互动而学习到认知中的联想力,在同时他们的技能层次也增加.
●学习的准备状态(readiness to learn)决定於儿童的成熟度及过去的学习经验.
●「最佳学习期」是指在儿童发展的某一阶段中,最易於儿童学习某种技能的时期,这也是最基本的学习准备状态.这种最佳状况同时是由三种因素--成熟度,过去经验(学习)及动机所造成的结果.
●幼儿时期若身体活动机会缺乏,不仅会影响到儿童动作的品质,肌力及耐力,更会因为回馈的不足,缺乏成功的经验,导致儿童行动力下降,注意力不足及缺少学习潜能,进而危及儿童之智力发展(黄凤怡,民90).
幼儿身体发展
身体组成
●身体组成是指净体重或脂肪重在总体重中的比例值.近年来,由於生活型态的急速变迁,生活空间日益缩减,再加上传统观念的误导,使得肥胖幼儿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研究证实,肥胖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相当显著,肥胖者罹患糖尿病,血胆脂醇过多,高血压,心脏疾病,呼吸及其他失调性疾病的机会明显高於正常体重者,而且每一种癌症的发展似乎也都与肥胖有关.
●解决幼儿肥胖的问题,不可避免的是需要透过体育活动的实施,因为饮食过量的现象,很少会发生在幼儿时期(Mayer,1968),反而运动不足是肥胖幼儿共同的特徵.减少热量摄取且不运动,可能导致净组织与脂肪的流失,每天减少1000kcal能量的摄取,将使成长缓慢甚至阻碍成长.
体型
●体型是指身体的外观,意指身体的比例及其特徵.体型的分类,通常沿用Sheldon等人
(1954)的三种体型分类法定义之.
1.外胚叶体型(ectomorph):身材瘦高者.
2.中胚叶体型(mesomorph):身材比例适当且看似肌肉较多的人.
3.内胚叶体型(endomorph):拥有脂肪过多轮廓及肥胖倾向身材者.
人体的发展过程
一般型:身高体重胸围呼吸器官
循环器官肌肉血液
神经型:大脑脊髓视觉器官头部
生殖型:经巢卵巢子宫体外生殖器
淋巴型:胸腺淋巴节间质性淋巴组织










100%



40
20
60
80
100
120
140
180
200
160
B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年龄
发展顺序
●头足趋向
●近远趋向
●整体到细部趋向
●双边到单边的趋向
身体比例
●从新生儿到成人期的幼儿阶段,身体的形状与比例经常发生变化.所谓幼儿的成长,意指身体不同部位比例的戏剧性变化(Haywood,1986)
●婴儿期:
周岁时身高增加50%,4~5月后体重增加1倍,一岁后达2倍,刚出生身体中点在肚脐处,新生婴儿头部颅骨骨片间未完全接合,逐渐四肢生长较躯干快,婴儿期下肢占身长1/3.
●幼儿期:
成长较婴儿期慢,循头尾律与近远律,二岁时身高为出生时1又2/3倍,体重则为3~4倍,2~3岁为脂肪细胞发展快速期.
●学龄前期:
成长趋缓,外型明显改变,幼儿期头大腹凸圆滚滚渐消,变修长与强健.
骨骼
●骨骼是钙与磷的动态储存所,且以固定的程序进行储存与释放.当身体利用储存的钙与磷,提供神经,心脏,肌肉及代谢路径的需求时,骨矿物质会逐渐降低,此时应适时获得补充,否则将导致骨质流失而形成骨质疏松的结果.因此为增强及维持骨骼的健康强壮,必须补充足够的矿物质,维持良好的骨矿物质平衡,而最有效率的方式则是透过规律的身体活动来维持骨矿物质的储存量,进而强化骨骼,促进骨骼健康,尤其是负载重量的运动方式.愈是早期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愈能有效提升骨质的最大量,延迟骨质流失的岁月及降低流失率(Martin and Houston,1987).
●在产前时期,胎儿的骨骼开始由软骨组织渐渐硬骨化.婴儿出生的时候,其大部分的骨骼尚未硬骨化,柔软能弯曲且不容易折断,因此,新生儿无法坐起,也无法平衡自己的身体.
●幼儿时期的骨骼成长,无论在长度,宽度或组成等方面,都处於持续变化的阶段.虽然幼儿时期的骨骼相当软且容易弯曲,理论上可以吸收很多的震荡力量与冲击而不至於产生断裂,然而此时期的骨骼末端及环绕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仍相当柔软,必须避免撞击力大或使关节承载过重负荷的运动方式.
肌肉
●胎儿时期的肌肉发展是以增加肌细胞的数量(hyperplasia)及每一细胞的大小(hypertrophy);出生后,肌细胞数量增加仍持续扮演著主要的角色,而肌肉的成长则由肌纤维的大小来主导.
根据学龄前幼儿的肌肉组织发展型态,显示肌肉质量随年龄增加而持续渐进的成长.肌肉组织如同身体其他系统一样,必须借助运动刺激才能有效达到完整潜能的发挥.
心脏
●婴儿期:
胸部前后径与左右径相当,薄而富弹性,心脏横位占胸腔约55%空间,位置较成人为高,出生时心跳约120~160次/分,左右心室大小一样,2个月后左心室肌肉逐渐增厚.
●幼儿期:
心尖位置约在第四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点左侧,心跳约100~110次/分,BP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学龄前期:
心脏位置降低倾斜,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为配合体型与血压,动静脉加长且血管壁变厚.心跳约100次/分.心脏是一种特殊的肌肉组织,它的生长与发展方式如同骨骼肌.
学龄阶段的心肌与肺脏生长,几乎与骨骼及肌肉成比例.
幼儿时期女性的心跳率,约为每分钟九十次至一百次,平均多於男性二至三次;男女性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二十次(ACSM,2000).因此「容易疲劳但恢复迅速」为此一时期的特徵.从事激烈运动时的最大心跳率,大致上是符合最大心跳率预测公式(220-实际年龄)的计算结果,三至五岁幼儿的最大心跳率平均为217~215beats/min.
呼吸系统
●婴儿期:
肺泡数目,体积与复杂性快速增加,呼吸运动主依靠横隔运动,速率30~50次/分,肺内含大量空气死腔,且新陈代谢旺.一旦婴儿出生,空气充满其肺部,自胎盘携氧送至胎儿的动脉就会闭锁.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周,新生儿的呼吸常呈不规则状.在新生儿身上,常可观察到的浅,快,规则的呼吸会突然停止,此称之为呼吸暂停(apnea).
这种短暂的呼吸停止,会使二氧化碳蓄积在血液内,而使脑部再激起呼吸动作.有时,新生儿会做深而不规律的呼吸.咳嗽打喷涕与喘鸣,都很常见,这些动作皆有助於清除位於鼻或喉内的黏液.
●幼儿期:
肺大小,数目与容积随年龄增大,速率约20~30次/分,肋骨仍为水平姿势,还是以横隔呼吸为主.
●学龄前期:
呼吸速率随年龄稳定减少,吸入气体量随肺的成长而增加,呼出CO2量亦增加,仍采腹式呼吸,速率为25次/分.
循环系统
●新生儿的健康心跳速率,乃介於每分钟120~150次间,由肺部动作所主导的新循环系统,己取代挤部的循环系统.因此,氧气是经肺部来传送,婴儿的红血球数目也跟著超乎其所需求者.当新生儿身体破坏多余的红血球时,就会造成胆红素的蓄积体内.
新生儿的肝脏无法快速分解蓄积的胆红素,而导致生理性新生儿黄痘(physiological neonatal jaundice).
大约有55~70%的新生儿会出现此情形,他们的皮肤泛黄.在照射日光灯数日后,通常此情况就会消失.
消化系统
●婴儿期:
对新生儿而言,消化食物的功能无法似呼吸功能,在出生后马上有所发挥.原因之一是:由於出生后,喉内尚有黏液残留,故许多新生在马上吸吮营养物上就会有困难.第二,在母亲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前,通常得待二,三天.而母亲乳房最初分泌出来的水状,黄色物质,称之为初乳(colostrum).应让新生儿吸吮初乳,因其富含蛋白质与抗体,有助於新生儿对抗感染.
●幼儿期:
消化腺体逐渐成熟,满2岁时唾液腺为出生时5倍,吞咽动作成熟,食道括约肌紧张度较佳,食物通过消化道时间较前期缓慢,1~3岁为肠道的快速成长期.
●学龄前期:
随神经,肌肉与乳齿的发展,吞咽与咀嚼功能完善,4岁后胃酸与酵素已达成人标准,胃容量已达500c.c.以上.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控制身体的生理系统且负责我们对环境的了解,所以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现象的枢纽,举凡人体的成长,生理功能的变化,心智的成熟,都需要有完整成熟的神经系统,所以神经系统是人体生长发展的基础(吴东升,民90).
●神经系统又分成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间脑,小脑,脑干部位和脊髓组成.另一个是周围神经系统;由从脑延伸出来的十二对脑神经和从脊髓延伸出来的三十一对脊髓神经所组成,在这里我们做一个比喻,若将中枢神经系统比喻成电脑中心,那麼周边神经系统便是对外连线的电脑网路.
●婴儿期:
脑在出生时重量约为成人1/4,6个月内达成人1/2,2岁时达3/4,1岁内发育最快,重量,细胞数目与体积迅速增加,神经纤维增长加粗,脑神经出生时即已完成髓鞘化,脊髓神经则需至3岁才完成髓鞘化,因此,初生婴儿大脑并未发育完整.
由进化的过程来看,脑干是最早出现的组织,中脑其次,大脑皮质最后出现.这个顺序也是个体发展时的成长顺序,同时也是配合认知能力的发展,亦即出生后知觉与体动区发展最快,随后为联合区(与解题,推理,记忆,语言能力有关).
中脑及脑干正常的功能与生存最基本的要求有关,如呼吸,心跳,体温的维持,及注意力等.这些功能在初生婴儿身上已发挥功用.大脑皮质主掌自主动作,记忆,知觉,思考,认知等高层次的功能.这些功能在初生婴儿并不明显,这与大脑皮质的发展较慢有关.
●幼儿期:
两岁前神经系统发展迅速,而后发展速度渐缓,至六岁,90%的神经系统发展完成.成人后至80岁,我们脑重量减少5%,但神经连结继续发生.成长减缓,体温调节中枢趋稳,动作协调与睡眠规律较前期佳,无法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多项刺激,主要动作神经开始髓鞘化并於此期完成.
●学龄前期: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与成熟,3岁脊髓神经完成,4岁连结小脑与大脑皮质间的纤维髓鞘化,4~6岁左右大脑半球的发展决定优势手的建立.
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竞技体适能
●肌力●平衡
●肌耐力●协调
●心肺耐力●敏捷
●柔软度●速度
●身体组成●瞬发力
肌力
●肌肉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
●等张肌力
●等长肌力
●等速肌力
肌耐力
●肌肉反覆收缩与伸展的能力
●动态肌耐力
●静态肌耐力
心肺耐力
●主要针对心脏,肺脏,血管系统而言,是指使用循环和呼吸系统的运动反覆次数.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柔软度
●身体各个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能力
身体组成
●肌肉质量与脂肪质量的比例
●BMI=重量/身高平方
平衡
●人体在重力作用中保持均衡的能力
●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
协调
●从各自感觉机转的系统,整合成为有效率的运动能力.
●时间,韵律,顺序的调和
●身体控制
●手眼协调
●足眼协调
敏捷
●能快速改变身体方向的能力速度
●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能力.
●反应时间
●动作时间
瞬发力
●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大力量的能力,亦称为爆发力,是力量与速率作用的结果.
基本运动能力
●美国学者佛利世曼(Fleishman,1964)将一切身体活动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十四种基本体能
●气力(strength)一类中又包括以下三种基本体能:
(1)弹力(explosive strength):不依赖任何工具使用使自己身体由单一动作而移动到最远或最高的能力.此种能力多由立定跳高与跳远测定之.
(2)动力(dynamic strength):移动重物或支持自己身体连续活动的能力.此种能力多由单杠引体向上与攀杆等动作测定之.
(3)静力(static strength):由身体支撑重量持久不动的能力.此种能力多由举重测定之.
●灵活与迅速(flexibility-speed)一类中,又包含五种基本体能:
(1)伸展性(extent flexibility):腹肌与背肌伸展的最大限度.此能力多由身体的前屈后仰的幅度测定之.
(2)柔韧性(dynamic flexibility):能使肌肉快速紧张而复原的能力.此种能力多由蹲踞起立等动作测量之.
(3)快速变向(speed of change direction):在进行或奔跑中迅速改变方向的能力.此种能力多由躲避赛跑等动作测定之.
(4)跑行速度(running speed):快速奔跑的能力.此种能力多由五十公尺或百公尺冲进测定之.
(5)四肢动速(speed of limb movement):两臂与两腿迅速活动的能力.此种能力多由手脚迅速换位法测定之.
●平衡(balance)方面,又包括以下三种能力:
(1)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支持身体定位的能力.此种能力多由单足独立测定之.
(2)动态平衡(dynamic balance):在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3)托物平衡(balancing objects):手托物体很快找到重心并维持不墬的能力.此种能力可由手臂托球测定之.
●协调(coordination)方面,又包括以下两种能力:
(1)手脚协调(multilimb coordination):双手或双脚同时配合运动或是一手一脚同时配合运动的能力.
(2)全身协调(gross body coordination):能自己控制全身各部位适切配合运动的能力.此种能力可由跳绳的动作测定之.
●耐力(endurance)方面只含一种能力:
以全身从事某一动作时支撑最久的能力.
此种能力可由伏地挺身等动作测定之.
体适能发展的原则
1.超载原则
2.特殊化原则
3.渐进原则
4.频率/强度/时间(FIT)
5.个别化原则
训练阈值:产生体适能渐进所需的最小训练量(最大心跳率安静心跳率)X(0.6~0.9)+安静心跳率

最大心跳率=220年龄
动作发展
●动作技能的分类
1.基本动作技能:
(1)移动性:走跑,双足跳,单足跳,踏跳,滑行,跨步,爬.
(2)稳定性:弯曲,伸展,扭转,旋转,挥动,倒立支撑,身体滚动,著地,停止,闪避,平衡,推拉.
(3)操作性:投掷,接,踢,停球,打击,截击,弹跳,球的滚动.
2.特殊动作技能
类型
能力
起始年龄

走基本的起移步
横走
倒退走
被搀扶走上楼
逐阶走上楼
逐阶走下楼
13个月
16个月
17个月
20个月
24个月
25个月

跑快走
第一次会跑
跑得有效,优美
快速且成熟跑
1岁半
2-3岁
4.5岁
5岁

自矮物上滑下
由一呎处跳下
双足跳离地面
跳一呎远
跳一呎高
成熟的用各种方式跳
1岁半
2岁
2岁半
5岁
5岁
6岁
单脚跳
以惯用脚跳跃三次
以同一脚连续跳四至六次
以同一脚连续跳八至十次
在十秒内跳完五十呎
跳跃的技术很成熟,很优美
3岁
4岁
5岁
5岁
6岁
全速跑
无效率的奔跑
动作优美正确的奔跑
具韵律感的跳跃
单足跳跃
稍具有韵律感的跳跃
非常具有韵律感的跳跃
4岁
5岁
6岁
4岁
6岁
伸展
紧握
放松
初期的伸展行为
握住物体
手掌紧握
钳状并掌
能控制握掌动作
能控制手掌的放松
2至4个月
2至4个月
3至5个月
8至10个月
l2至l4个月
14至18个月
投掷
面向目标,脚不动,仅用前臂投球
能利用身体接转投球
能同手同脚的踏前投球
男孩能表现得比女孩更熟练
各种熟练的投球
2至3岁
l.6岁至5岁
4至5岁
5岁以下
6岁

_
推球,而不能精确的踢球
以直脚和移动一点身体踢球
能弯曲脚并将脚后举踢球
能明确大幅度向后摆脚,向前摆动的动作
精熟的踢球
1岁半
2至3岁
3至4岁
4至5岁
_
5至6岁
捕接
_
追捕球,无法做空中接球的反应动作
以迟钝的手臂动作作空中接球
需提醒接球时手臂的姿势
接球时有畏惧的反应
利用身体做篮状抱接球
接小球亦用双手
成熟且优美的接球
2岁
2至3岁
2至3岁
3至4岁
3岁
5岁
6岁
打击
_
面向目标,以垂直平面的摆动方式
能站在目标的一侧,以水平的方式摆动旋转腰部和身体,并改变重心向前
以熟练的水平方式打击固定的球
2至3岁
4至5岁
5岁
6至7岁
旋转动作
_
旋转动作能在婴幼期的早期即开始发展,到后来应用到投掷,接补,踢,打击和其他多元的组合
2个月至6岁
动态平衡
_
能沿一吋宽的直线行走
能沿一吋宽的线走圆圈
能在低平衡木上站立
能在四吋宽的平衡木上行走短距离
能在平衡木上换脚站立
能在二至三吋宽的平衡木上走
能完成基本的前滚翻
能熟练的完成前滚翻
3岁
4岁
2岁
3岁
3至4岁
4岁
3至4岁
6至7岁
静态平衡
_
牵著手能站立
不必协助能自行站立
独自站立
用一脚站立持续三至五秒
头手三点倒立支撑身体
10个月
11个月
12个月
5岁
6岁
影响动作技能习得的环境因素
●练习机会
●鼓励
●指导
●基本动作技能的阶段:
1.初始期(二至三岁):动作粗糙不协调
2.基础期(三至五岁):成熟因素
3.成熟期(六至七岁)
●特殊动作技能的阶段:
1.转换期(七至十岁)
2.应用期(十一至十三岁):选择运动类型,
兴趣窄化
3.终身期(十三岁以上)
认知发展
●儿童阶段认知发展,与其身体活动,动作发展之经验乃息息相关;而儿童心智发展的顺序是透过身体活动,由基本感知觉到高层认知活动,逐层,递增累积发展(李丹,民78).
●皮亚杰(Piaget)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在六岁以前,孩子对於身体运动的感觉统合能力在认知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皮亚杰的智能发展阶段
儿童已能抽象思考,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及验证假设.
11岁以上
形式运思期
儿童已发展具有「保留」能力,及应用真实,具体的事物来进行心智运作.此时期已有分类及序列概念.
7岁到11岁
具体运思期
儿童已具有语文与符号思考的运作功能.2到4岁儿童多以自我为中心,4到7岁儿童尚乏保留概念.
2岁到7岁
前运思期
儿童在此阶段须经过六个时期,从简单反射练习到后期开始运用语言符号来表达.此一期间儿童多靠身体动作和感觉来认知外在世界.
出生到2岁
感觉动作期
行为特徵
年龄范围
发展阶段
组织:个体在处理其周围事物时,能统合运用其身体与心智的各种功能,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身心活动历程.
适应:个体的认知结构因环境限制而主动改变的心理历程.
同化:个体运用既有基模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即将新事物纳入既有基模之内,亦是既有知识的类推运用.
调适:既有基模不能直接同化新知识时,主动修改其既有基模,从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
平衡与失调
感觉动作期:物体恒存性
前运思期:(1)知觉集中倾向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主义
具体运思期:(1)序列化
(2)去集中化
(3)分类
形式运思期:(1)假设演绎推理
(2)命题推理
(3)组合推理
布鲁纳认知发展理论
●动作表徵:三岁以下幼儿靠动作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影像表徵:儿童经由对物体知觉留在记忆中的心向,或靠照片图形,既可获得知识.
●符号表徵:运用符号语言文字为依据的求知方式.
知觉运动
●知觉:知道或理解讯息,是组织和统合讯息的过程.
●人的知觉能力发展,部份依赖动作学习,且知觉能力即学习能力,因此,动作是引起学习的一项重要媒介.而且,此一互动关系,藉由感觉的输入与运动的输出,促使知觉和运动的能力协调发展.
●学习是一种过程,也是经验与练习的结果-亦即行为发生相关,永久改变的结果,而此一自然的学习过程,皆赖知觉和运动讯息而产生.
●学习发展的过程:
1.由感觉路径的建立到知觉动作的发展
2.有了身体形象的认识后,逐渐到知觉动作的形成,最后是认知学习的产生.
知觉运动的过程
1.感觉输入:经由特殊的感觉接受器,接受各种不同形式的刺激(视觉,听觉,触觉和肌肉运动知觉).
2.感觉统合:利用过去的或所储存的讯息(记忆),以组织及统合输入的感觉刺激.
3.运动解读:在感觉统合(现在的)和长期记忆(过去的)讯息基础下,进行内化的运动决定(再检测).
4.动作活动:执行正确的动作(可观察的行为).
5.回馈:使用多样的感觉形式评量动作行为,回馈讯息进入感觉输入的过程状态;如此反覆循环(KR,知识的结果,KP,知识的表现).
知觉运动的构成要素
●身体意识
●空间意识
●方向意识
●时间意识
感觉统合
●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感觉统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学业成绩不理想,分心,过动及个性冲动等问题,很有可能是小朋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统合上出了问题.
●感觉统合和一般的生理疾病不同,它无法经由病理学检查而得知.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所谓感觉统合是指把来自内耳前庭平衡感觉,皮肤的触觉,肌肉关节的动觉,空间型态的视觉以及耳朵听觉等感受器所输入的讯息,在脑干部附近做初步的接收和组合,之后才能有效的转送到大脑皮质结构,以供大脑做认知与学习的基础(高丽芷,民75).
●周边讯息只要由感觉器官输入,输入的讯号便以电位变化的方式沿著神经网路送入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收集来自四面八方的感觉讯息,并又将之分类处理,因此我们所说的感觉统合便是将各种的感觉刺激,输入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再加以组织及处理的过程.
●人类感觉统合运动能力会影响脑部活动能力,进而影响到认知(或智力)发展.
而在孩童时期,神经系统的感觉及运动部份继续保持某种程度的弹性,在十岁之前,脑内大部份的感觉交互连接已经完全成长或近乎完成,较大的小孩及成人则不能轻易地发展出新的感觉交互连接.
●三岁到七岁这段期间对感觉统合而言是一段转捩期,这段期间是大脑对感觉的敏锐度与组织能力最强的时候(廖文武译,民80).
●Ayres(1980)强调孩童的基本学习能力是透过感觉统合的过程逐渐发展而来,儿童阶段学习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而大量动作活动的结果,将会导致大脑感知运动控制系统不断重组,以使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共同作用以产生范畴化,记忆和总体适应的功能.
●Ayres(1980)从脑部如何处理感觉讯息的神经生理观点,探讨学习障碍及情绪困扰之原因.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接受从前庭平衡,皮肤触觉,肌肉关节动觉,眼睛和耳朵视听觉等感受器所传来的感觉时,会在脑干部附近做初步的接受和统合,以提供大脑作认知及判断基础,这就是「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如果这样的感觉统合出现问题,会影响学习和情绪的发展.这类无法把感觉讯息整理好以供利用的情形,我们就称为是感觉统合失常(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
●Ayres认为(高丽芷,民83),七岁以前,人脑像一部感觉处理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主要是来自感觉印象.孩子在这段期间内,经常动个不停,忙於寻找感觉刺激,很少用大脑去思考解决问题,所以这段期间是他们的感觉运动发展期.孩子在此期间内,如能透过适当的活动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对日后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保持情绪稳定以及适应社会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所以,良好的感觉统合是幼儿将来认知学习的根基.
●一个感觉统合失调,动作能力不佳的小孩,因为没有办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肢体,害怕跌倒,很自然的根本不敢尝试去玩一些好玩的游乐器材,自然愈加造成运动能力不足.而且这类小孩,通常很难取悦且不能享受与家人共处或与其他儿童游玩的乐趣,输了一场游戏对他不稳定的情绪极具威胁性,所以他常破坏那场游戏「比赛」(廖文武译,民80),因而渐不为同伴接受.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得这类孩童情绪变化不稳,心理社会化的发展不良,因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发展,将来更进一步地影响到课业的学习(罗钧令,民87).
情意发展
●自我观念:表现在自我的价值判断,自
我观念决定了我们大部份的行为.
正面自我观念的组成要素
●归属:是某个群体的一部份
●知觉能力:成就的自我评价.
●价值感:自己受别人尊重,感觉有价值的.
●自我接纳:对自己优缺点的真实看法.
●独特性:个体具特殊性,人人不同.
●道德:一致性的道德规范.
增进运动能力与自我观念发展的阶层图
动作技能学习和体适能增强
知觉能力增进
实际能力进步
自信心提升
自我尊重增加
正面自我概念获致发展
社会化
●文化的社会化是人修正他或她的行为,
使之适合个人或群体期望的过程.它是
种过程,透过这过程,孩子们学习在文
化环境中运作的规则和技能,那使他们
能够被整合,导入和参与成为社会的一
份子.
积极社会化
●团体同化
●态度形成和价值教育
●道德成长
引导道德成长的步骤
道德两难
道德不一致出现
道德推理发生
道德决定发生
道德行为产生
儿童前期情意发展的特性
1.儿童前期是自我中心的,并以自己的思
考方式进行臆测.同伴间常引起争论,
共同分享和和睦相处在执行上有其困难.
2.时常对新的情况产生恐惧,害羞,自我
意识以及不愿离开其熟悉与自认为安全
的地方.
3.开始学习区分对与错,且开始发展良心
等品德.
4.本时期之初,儿童对其行为感到不习惯,
但儿童较成长以后,则显得较为稳定和
较能适应.
5.自我概念迅速的发展,提供此其儿童成
功导向的经验,和正面补强的资料,显
得相当重要;此种经验能协助儿童建立
胜任感.
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运动与情绪
●曼德拉(Mandler,1975)则以为情绪是
一种生理上的觉醒状态,此一状态会引
发个体行动或增强正在进行的行动.
●运动可增加大脑血流,促进大脑神经营
养物质的增生,以及调节神经传递物之
分泌,进而增进机体之正面情绪,学习
动机等(Shephard,1996).
●运动对大脑深层边缘系统十分有益,因
为运动时脑中会释放出令人有幸福感的
安多芬,而情绪边缘系统有许多安多芬
受体(李明译,民89).
●运动也可增加脑部的血流量,使脑部功
能正常运作,从而改善情绪,研究显示
运动后心血管功能,身体适能提升,可
以大幅稳定情绪,产生情绪镇定效果
(Hall,Smith,&Keele,2001).
●运动一般也被认为是焚毁体内压力的最好方
法,情绪问题多根源於内在压力,运动能释
放压力,一项研究指出,即使十五分钟的运
动,也能降低焦虑的程度(罗美惠译,民90).
●运动可改善情绪状态的另一个神经生理因素是,
研究显示运动让更多色胺酸(tryptophan)这
种天然氨基酸进入脑部,使情绪改善.色胺酸
是一种血清素的前导,而许多忧郁症患者都有
色胺酸偏低的情形(李明译,民89).
●运动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对个体的运动自
信心,运动动机产生影响,并影响个体
的动参与运动意愿,所以运动能力发展
良好的人,经由运动改善个人的情绪状
况之机会应较别人多.除生理健全外,
经常运动的人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增加,
也可享受经由人际的良性互动而改善情
绪EQ(张宏亮,民84).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观察,运动可以提高身
体适能,增进个体的自信心,强化个体的人
际关系和谐,抒解生活压力,对个体情绪之
稳定帮助也很大.对成长中的幼儿来说,透
过运动来获得情绪稳定特别重要,因为孩童
心智尚未发达,还不懂运用一些心理技巧来
处理压力,所以年幼的孩子所面临的压力,
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这时,孩子如果运动
能力欠佳,无法和别人在运动游戏中排遣压
力,日后就很容易在情绪上变的极端,形成
各种情绪障碍的问题(郭淑娟译,民87).
●据研究显示若动作能力较好,身体活动充足,
感觉统合刺激份量够,儿童就会变得非常活
泼,有创意和具满足感,对其情绪有积极正
面的帮助.当他成功完成一个挑战,他就很
有兴趣去玩,这个兴趣的事对他来说是一种
感觉统合的过程,也是成功的接受挑战的经
历,此历程不但提供了大量的满足来组织感
觉.使感觉统合,动作更成熟,也促进稳定
了孩子的情绪(罗钧令,民87).
运动与智力
●根据儿童认知发展与儿童大脑生理发展
理论,儿童期的大脑生理,认知发展是
生命中最激烈与快速的时期(卢素珠,
民75).
●运动可以增进心血管功能,全身血液循
环.身体活动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据
信是促进大脑功能的重要生理机转,一
般认为流向脑部的血液循环之改善,可
以增进脑细胞的氧气,营养素和细胞残
骸的新陈代谢.从血液分配上看,脑重
量虽只占体重2~3%,但所需供血量要
占心输出量的15~20%.
●有氧运动改善认知功能的各种机转时,
提升心血管功能,对大脑消极上可降低
血管堵塞中风,所引起的细胞死亡,积
极上则可增加脑部的能量供给,增加脑
活动量并促进细胞增生繁茂.此外,运
动也可增加大脑微血管密度,提高大脑
之氧气吸收率,以及氧与营养物结合,
产生能量的效率.
●解剖经过运动训练过后的老鼠脑组织发
现,小脑皮质的微血管密度以及小脑皮
质的突触数目远比不上运动的老鼠增加
许多.
●身体活动在增进脑部血流时,也会加速
新陈代谢清除,净化血管中所堆积的生
化物质,保持血管的血流稳定畅通.身
体活动也证实能够提升血中抗氧化鋂的
活性,降低大脑因氧化作用所造成的功
能损伤.
●Rosenzweig发现在丰富环境中的老鼠有较重的脑干,有较多的化学元素以保持脑部健康,神经传导中有较多的化学元素参与,并且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较多的联系.这些实验证明了这些老鼠有较好的神经感觉传导和感觉资讯能力.在不同环境中的老鼠们也接受了运动能力测验,从测验中我们得知,丰富环境中的老鼠有较佳的学习,运动表现能力.
●实验组的小猫一出生就把它们放在一个旋转桌上;因此,它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一直不停地转动;控制组的小猫和平常一样抚养.第十天开始,每天鲍里斯解剖一对小猫,观察它们的脑有何差异,一直到第九天,共解剖了十对小猫.结果,鲍里斯发现,实验组的小猫,大脑前庭的成长,较控制组发达二十二.八%至三十五%
●运动能增进学习记忆力,经常在环圈上跑动的小鼠,与不运动的一群相比,它们会长出新的脑细胞,也比较「聪明」,有较好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水迷藏实验).
●美国阿利桑那大学报告,韵律性的运动(如走路,爬楼梯,韵律操等)能促进脑神经的运作功能,包括:1.反应时间:是脑与神经系统健康情况的衡量2.辨识能力:是识别形状图案的能力衡量3.数理能力.运动可以增加包括脑部在内的血液循环,而血液是带动氧气与养份的媒介.
运动与健康
●运动对於人体有许多益处,而经由持续有规律的运动可促进心血管健康,增强肌力与肌耐力,进而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Sharkey,1984).
●研究也显示运动对於心理健康有相当正面的作用,运动可以降低压力,焦虑,沮丧和对情绪的改善(Berger,1993).
规律运动的好处
从健康体适的观点来探讨
●增进肌力与肌耐力:促进骨骼发育
降低受伤敏感性
提升自我概念
改善身体意象
●改善心肺耐力水准:改善肺脏能力
强化心肌
改善循环
降低胆固醇水准
降低心跳水准
增进有氧能力
加强放松能力
降低对寒冷的感受力
●扩大关节柔软度:增加工作/游戏效率
改善动作表现
增加动作范围
促进动作流畅性
●个体的适当身体组成:改善心肺耐力
降低呼吸困扰
降低一些疾病敏感性
促进自我概念
规律运动对健康的好处
David Nieman
体能:提高心肺功能
增强肌肉力量/尺寸
心血管疾病:预防冠心病
使动脉粥状硬化消退
治疗心脏病
预防中风
●癌症:预防结肠癌
预防乳癌
预防子宫癌
预防前列腺癌
预防其他癌症
治疗癌症

●糖尿病:II型糖尿病预防
II型糖尿病治疗
I型糖尿病治疗
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品质
骨质疏松症:帮助提高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症
治疗骨质疏松症
关节炎:预防关节炎
治疗/治愈关节炎
提高生活品质
下背痛:预防下背痛
治疗下背痛
气喘:预防/治疗气喘
提高生活品质
●感染和免疫力:预防普通感冒
提高整体免疫力
降低HIV发展为AIDS的进程
提高HIV感染者的生活品质
吸烟:提高戒菸成功率
血液中胆固醇:降低LDL-胆固醇
降低三酸甘油酯
升高HDL-胆固醇
高血压:预防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
营养和饮食品质:提高饮食品质
提高总能量摄入
睡眠:提高睡眠品质
控制体重:防止体重增加
治疗肥胖
保持体重减轻
●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准
舒缓心理压力
舒缓/预防忧郁
减轻焦虑
提高自我评价

●儿童和青少年:防止肥胖
控制发病因素
减少不健康习惯
提高成人的活动量
●女性的一些特别问题:提高整体体能水准
改进怀孕时的体能
改善分娩过程
提高胎儿的健康
提高月经期健康
●老年人和老化的过程:增进体能
抵抗心脏和肺部功能下降
抵抗肌肉质量下降
阻止脂肪的增加
延长寿命
提高生活品质
报告完毕谢谢聆听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幼儿运动与身心发展的认识]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