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从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质探讨自闭症学习

2008/12/8 13:05:23 来源:潜能发展部落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早疗领域的工作者或许会发现,为什么自闭症的儿童好像越来越多?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过去医生认为自闭症的发生率大约是1/2000,即两千个孩子大概会有一个孩子有自闭症,但是目前有些研究显示,这个数字已提高到1/500,足足增加了四倍。

自闭症的诊断:
在美国精神医学会诊断手册(DSM-Ⅳ)上,对自闭症的诊断有三大标准:
一、有社会互动上的缺陷:自闭症并不是全然没有社会互动行为,而是有互动上的缺陷。譬如,他们比较不会做主动互动、不会正确的响应,也常会将别人的行为解读错误。

二、有沟通上的问题且特别是沟通质量的问题:有些自闭症患者是有语言的,只是他们的语言问题是在沟通质量的缺陷,例如亚森伯格症候群的孩子常有过度仿说的现象,就是属于质的缺陷。

三、他们的某些行为或对某些有兴趣的东西会过度偏好固着,例如,喜欢看线条、对于特殊奇怪的声音着迷。有些自闭症家长就发现,他的小孩都只看同一卷录像带、特别喜欢抖动绳子、转圈圈或重复化线条等,这就是过渡偏好固着的现象。

目前有些理论证实,有些自闭症的孩子可能对感官讯息的处理有困难。他们对某些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讯息,常可能过度反应或是过度不反应现象;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感官讯息处理」的角度来探讨自闭症孩子的行为问题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模式~
自闭症儿童有某些典型的行为模式,例如:
一、环境持同:
自闭症孩子常常要求环境要保持不变,例如有一个孩子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跪在阳台地上,说:「这不对」,就开始排鞋子,一定要将鞋子按照他脑袋中记忆的顺序一模一样排好,不能稍有变动。

二、固着行为:
为何会有固着行为?一个原因是因为孩子有环境变化处理上有困难,孩子无法应付环境改变,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求环境不变来适应自己。第二个原因是自闭症孩子普遍都在记忆方面非常突出,所以所经验过的事物都深记于小小脑袋中,当有类似情境出现,就照本宣科一番,也就表现出固着行为。有一个妈妈就说,她买东西一定要买到处都可以找得到的,绝对不可以买特殊的,否则一旦坏掉就没办法,因此有些家长买东西不得不买两样,万一一个坏掉了,还可以有同样的东西可以替代,让孩子感觉没有改变。

三、以旧经验处理新经验:
其实一般人也常会如此,例如第一次到某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有人告诉你路线如何走,此后,即使有很多条路都可以到达,我们还是会习惯走第一次的路线。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必须留意教导自闭症幼儿时,不要过度窄化孩子的学习经验,当我们过于强调所有学习需要结构化时,孩子的经验也容易被窄化,但是自闭症幼儿又无法在过渡开放没有结构的课程中获益,所以对自闭症个案的早期疗育课程设计,应在结构化中有多元化及丰富的学习经验。

四、沉浸于自我刺激:
很多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可能跟他的感官需求很有关系。在感觉统合系统里面有谈到两个概念,有些刺激可以让我们的神经安定下来,有些刺激可以让我们的神经觉醒起来。而本体刺激的活动都是属于安定神经的作用。有时会看到自闭症孩子在换一个新环境时会开始咬东西,这是因为他紧张;有时兴奋时就会用尽全身的力气一直跳,这都是在做很多的本体活动,企图以这些本体活动让自己的神经安定下来。

五、过于偏好或过于排斥的行为:
自闭症的孩子对于听觉和视觉的刺激会是选择性的,且常是该反应的不反应,不该反应的却反应。在触觉方面则比较倾向于敏感防御型,自闭症孩子对触觉的刺激的统整普遍不佳,当他感觉到有人要碰他时,他就会开始防卫,像刺猬一样「ㄍㄧㄥ」在那里。因此,一个触觉比较敏感的人就比较不喜欢坐在一群人中间,可能会去选择角落的位置。在味嗅觉方面,有些孩子会偏好特殊味道,例如清洁剂的味道等。自闭症的孩子对于前庭活动与本体活动会过度偏好情形。

六、单向式互动模式:
自闭症孩子的互动通常都是发生在他有极度需要时,而其表达方式,可能是用拉人的方式;但是当大人或同侪要与他互动时,他不会理你,他们的互动多是单向式的。

七、自闭症的孩子容易对环境判断错误,所以会不知危险;有些则是过于逃避环境,什么地方都不敢去。

~自闭症儿童学习特质~
自闭症儿童由于感官讯息处理的困难,常造成他们的学习方式有异于一般儿童,他们可能在某些发展上表现特别优异,而在某些发展则明显有困难,这就是自闭症儿童常被称为「零碎的天才」;了解自闭症的学习特质,才能帮助自闭症跨越学习困难的鸿沟,其学习特质包括:

1.感官觉知的问题:
由于自闭症儿童对于感官刺激多呈现选择性反应,常过度偏好某些感觉,对某些感觉刺激又过渡排斥,例如:有些孩子过度偏好触觉,碰到什么东西都要摸,而有些孩子一紧张就会开始跺脚、转圈圈来安定其神经。

2. 认知学习策略问题:
自闭症儿童常使用过于偏窄的学习管道来学习,而非多感官学习。一般的人是用多重感官在学习的,例如不仅看到投影片上的字也可听到讲者的声音,但有些人则看了就听不到,听了就看不到,这不仅是自闭症的孩子会这样,一般的人也可能会有这种情形。

3.过于依赖记忆策略:
记忆能力特佳是自闭症儿童给人印象深刻的一部份,但是过渡使用记忆策略而不求慎解,会影响其学习,例如有些孩子很会背九九乘法但是不会计算;有些孩子很会背唐诗三百首,但是他们不了解意思。

4.语言沟通问题:
将近有1/2的自闭症孩子没有口语沟通能力;有口语的个案也常呈现以「非惯性语言」的沟通特质;所谓的非惯性语言指的是利用可区辨的语句或是语词表达,但是跟社会所能接受的沟通惯例不同,一般人难以理解他的意思。

~自闭症的非惯性语言常用四种方式表现~
A.仿说:
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立即式的仿说,例如你问他,他立刻模仿,可能模仿整句也可能只重复后面几个字;还有延宕式的仿说,可能在学校听到的话,回到家后才会说。

B引喻式的语言:
例如「你很凶吗?你不凶我要吐口水喔」,这种语句的功能常是用来抗议、表示拒绝的,或为了要求的、表示需要的。

C.不停地问问题:
这类型比较少见,其沟通目的在寻求注意或要求传递讯息。

D.固着性的谈话:
像宣告式的语言,例如「东西放好不可以掉下来,小心喔!小心喔!」一直重复地说。
非惯性的语言是不容易改掉的,除非他们在沟通理解上面有所进步。比较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们要了解孩子在使用非惯性语言时的真正沟通意图及目的,而满足其沟通需求。孩子在使用非惯性语言时都有不同的功能,使用非惯性语言的自闭症个案,他们的认知层次都比较高,比较好,也就是常听到的高功能自闭症。

5. 社会性互动问题:自闭症儿童之互动动机弱、互动方式别人无法理解、无法解读互动情境。例如,他正在生气时我们过去拉他的手,我们的意思可能是要安慰他,但是他的经验可能是有人伸手过来就是要握手,他可能就会伸出手来握手这就是自闭症解毒互动讯息困难情形,他们常误解别人的互动意义。

6.有自我刺激行为:也许是为了满足他的感官需求或是游戏特质仍停留于感官性游戏阶段,自闭症个案常有自我刺激行为。当然,自我刺激行为的出现,也可能是因为个案无法理解外界讯息、无法融入环境或太无聊有关;有些个案需藉自我刺激来诱发神经反应或安定神经。

~自闭症儿童的训练~
常看到家长或老师教导自闭症的孩子说话的情境是:在孩子眼前拿一个杯子,问他:「你要喝水吗?」然后就站到孩子的旁边,拉孩子的手拍着胸口说:「我要喝水」,要求孩子跟着仿说「我要喝水」,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长时间下来,孩子慢慢被制约,就会认为要喝水一定要有手拍着胸口的手势。而且个案也可能只对「你要喝水?」这句话有反应;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用「你要喝水吗?」这样的问句和相同的动作来问,孩子在这样过渡结构而僵化的学习下,可能会被制约成当你问他要不要喝水时,他就一定会说「我要喝水」──不论他渴不渴!而别人问他:你口渴吗?他却不会回答!

与自闭症儿童互动时,我们提供的信息如果过度狭窄没有变化时,孩子的行为模式和语言也就会更窄化。所以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有效帮忙自闭症儿童学习,对一个特教老师或家长是极大挑战,下列的建议提供参考:
1.教学时必须要提供多感官的教学方式,要能看到、听到、摸到并且操作一下,才能帮忙个案建立事物之完整概念。

2.语言沟通方面,应强调听指令的能力或习惯的建立;对于没有口语能力之个案,建立个案可很快习得且社会接受的沟通方式来沟通,沟通方式有很多,图片交换系统、手势动作、沟通辅具、口语(包含非惯性的语言),都是可以运用的沟通方法,重要的是,如何提供自闭症个案之有效沟通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3. 建立有意义的互动行为,在互动时的「引发互动」、「维持互动」、「结束互动」,对于自闭症而言,最困难的就是引发互动,所以,教导一般幼儿在与自闭症互动时,应扮演「互动引发者」之角色,而自闭症则可以成为「互动的响应者」,那么,将可以有效提升自闭症的互动行为。。

4.增强个案好的行为,来建立其行为。

5.请接受孩子偶发的无法控制行为。

6.提供可融入、可参与的学习环境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从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质探讨自闭症学习]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