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十三

2008/12/8 13:04:56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13.制止、否定和斥责
现在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实际上就是家长没有及时运用制止、否定和斥责导致的。
制止、否定和斥责是家庭、学校中经常使用的矫正行为的方法,其中斥责是标准的惩罚,制止和否定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惩罚作用。
例如,两个孩子打架,应该马上制止,跟着进行否定,使之明白打架不一定是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然后对有错的一方或双方进行斥责。
没有不伴随制止、否定和斥责长大的孩子。现在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实际上就是没有及时运用这三者而导致的,或者说许多父母没有学会及时恰当地对孩子说“不”。
这三者能使孩子认识到当时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从而在今后更少发生类似行为。由于个别家长的素质不尽如人意,本来使用斥责和制止能很快制止的行为,可是由于监护人的观念、思想等原因,反而加强了不良行为的发生。
我曾经见过两个孩子有类似的不良行为,因为家长的处理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在北太平庄投币电话亭前,一个小孩拿着电话机玩,又摇又砸,又让它挂在半空中,带孩子的爷爷不仅不制止,反而笑眯眯地看着孙子玩。在方庄小区,我看到一个更小的孩子玩电话机,他那农村来的母亲(看来是在北京打工)用我听不太懂的方言严厉斥责孩子不该这样,这个受到斥责的孩子及时放下了电话机。
像前一个例子中的爷爷,怎么能培养起孩子的公德意识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怪当今的孩子不懂公德呢?家长不去制止不良的行为,自然就无法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公德意识。
因此,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必须立即制止、斥责,对孩子说“不”。
也有过多、过滥或不恰当地使用制止、否定和斥责的例子。
一个8岁的男孩正在家中看《动物世界》,神奇的画面使孩子跃跃欲试地说:“我将来也要当摄影家,到全世界拍动物。”可是,一边的孩子妈妈却说:“就你?待一边去吧!”真是一瓢冷水浇在孩子的心头,那种否定带给孩子的往往是兴趣的直接丧失。
这是带有嘲弄、损伤自尊性质的惩罚,这种惩罚在许多老师那里,也常不经意地使用。
初中三年级女生小霞有相同的经历,自己考了好成绩之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反而回家生闷气。原来老师当着她的面批评另一个同学说:“小玉都考了93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连她都不如?”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行为改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十三]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