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康复教育 > 浏览文章

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方法

2006/3/2 10:24:29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孤独症儿童的起病年龄早、症状奇特,个体差异大。怎样选择正确的教育训练方法,直接影响教育训练的效果。教育训练方法是沟通教与学之间的一所桥梁,方法得当,就会使教育训练事半功倍。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因人而异的,这主要是由于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大而决定的。选择对他们的教育训练方法时,要受到教育对象的实际现状情况所制约。这里只介绍几种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较多,也最有其特殊意义的训练方法。


一、游戏疗法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发及可自由选择儿童所喜爱的玩具来进行的活动。游戏包括儿童的生理、心理及其情绪部分。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交往沟通障碍,使得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不会做游戏。这就需要教育者,利用适宜的玩具开展适合的游戏,将孤独症儿童带进有趣的游戏之中,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沟通交往,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经验及行为。促使他们自己有内在能力的改变发生变化,使游戏方法获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和家长作为儿童的训练者,可利用身边的玩教具,有目的的开展室内外的游戏训练方法。例如:在帮助儿童认识家中主要成员,就可利用“投递游戏”,使孤独症儿童亲眼看见小汽车送给自己的信,在打开信时,看到每一张家长照片,再分别辨认。这样反复做游戏后,会使他们慢慢产生了观察、想象,增进了孤独症儿童的沟通和理解能力。


二、接纳疗法

孤独症儿童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从来不说话,终生缄默不语。既使有语言,也是常常重复别人说的话。也就是通常人们常说的孤独症儿童、对他周围的人和环境无兴趣,不接纳。

接纳是来自于孤独症儿童自身的,内在的兴趣。教育者要让孤独症儿童接纳自己,首先要先接纳儿童,后者要重于前者。教育者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有一个较熟悉的了解,采取适当的、问答式、手语并用式,共同参与式等进行与儿童的交往。在交往中,随时并有目的地捕捉出孤独症儿童的喜好、情感及敏感的意识等,要投其所好,等儿童心中接纳了你,你才能寻找到适合的方法,开展教育训练。例如:有的儿童喜欢拉长声音叫自己的名字;有的喜欢玩弄固定玩具;有的喜欢身体接触。那么作为训练者,就应先从他们的喜好入手,和他们一同操作,当儿童心中喜欢了你的说话声音,乐于同你一起玩,他们的脸上就会呈现平静的面部表情,消除了胆怯的心理,这时孤独症儿童接纳了训练者。只有这种相互的接纳产生了,才能产生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成功。


三、亲子疗法

亲子疗法,是由其父母扮演治疗角色,来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变及促进亲子的关系。家长可由指导方式,创造一个温暖而接纳的气氛,使孤独症儿童觉得可以安全的探索自己与父母或与其他人的关系。使他们在与亲人的接触中,觉得父母与自己是在一起的,消除了紧张和恐惧得到了安慰和理解,从而父母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感觉、反应、活动,表情,在亲子融洽中得到了相互的接纳,情感的沟通、共同的分享,促使了儿童心理的发展。

亲子疗法,在孤独症儿童的进步成长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就是在运动中进行教育训练。运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而且是终身都在进行的。关于孤独症儿童的运动,有些人认为他们的动作非常优雅,协调和灵活,且尚不需要进行训练的。其实不然,在仔细的观察中,你就不难发现,一些孤独症儿童如果下肢走路轻盈协调者,那么他会伴随着上肢手臂的操作僵直笨拙,否则作相反,而二者结合却能协调发展的却很少见的。无论是他们的动作显得优雅还是笨拙,而他们的动作方式总是不成熟的,作为教育者就是要针对不同行动中存在的障碍进行有计划的训练。通常采用的是大肌肉训练和小肌肉的训练。但在训练中应注意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并充分利用他们在运动中的优势,伴随着进行语言交往、对话沟通,缓解肌肉紧张度,稳定焦虑不安的情绪,使治疗训练受到最佳的效果。


五、稳定情绪法

情绪是指有机体在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时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如急躁、恐惧、欢喜、悲伤时,它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机动性和短暂性。情绪有两种功能,既调节行为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调节行动功能会引起维持行动,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言语、姿式等实现的。

由于孤独症儿童缺乏正常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有些严重的孤独症儿童甚至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因而,他们经常表现出兴奋,狂躁等情绪。稳定情绪的具体做法如下:创设情境法,孤独症儿童由于听觉的特殊性,其辨别能力强,而适应能力差。因此,当外界的声音超出其所能接受的范围,就会引起其情绪波动,表现为尖叫,奔跑,击打或狂笑不止。因此孤独症儿童的情绪与周围环境的声音刺激有很大联系。创设环境,主要是指周围环境无强刺激或杂乱无章。声音要有节律,频率、音乐要适中。悠扬悦耳的音乐是孤独症的儿童十分愿意接受的声音。所以当其情绪激昂时,可以让其欣赏舒缓的轻音乐稳定其情绪。

创设环境应当注意视觉环境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他们愿意在有条理而又清洁的视觉环境下生活。因此当其所处环境杂乱、变动及肮脏时,会引起他们的波动。

稳定情绪还可以采用亲子接纳法(前面以提到)“因势利导”加以鼓励法。


六、手势、语言并用法(动作,言语并用法)

一个有着严重语言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如何在生活中进行交流却是一件很困难的训练工作。在教育训练中,训练者只用语言一遍一遍地去重复和提示是不够的。要配合相应的手势、眼神等来帮助他们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视觉理解上的困难程度上要轻些,改善要快些。

教育训练者要用手势去模仿动作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沟通。要教他们会指着东西,说出:这是什么?会指着图片说出自己要做什么?会察看大人的眼神,是同意还是反对,会用手拉着成人,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等。例如:有一个孤独症儿童,在于语言表达的障碍下,可听从指令看着图片选择是去厕所还是喝水。当他听懂了却不会用语言表达时,可用手指指出自己的需要。这样的动作言语并用法,对于一个低功能的孤独症儿童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开始的启蒙训练方法,它们在手语并用中,学会了与人沟同的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促进了孤独症儿童的理解能力的发展。


七、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即在发展个体之任何新行为中,逐步增强与终止行为有关的一连串反应,循序渐近,以养成训练者所期待之重点行为的整个过程。例如:一个孤独症儿童有好多玩具,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要玩什么就有什么,父母也不给以限制。为了培养他读书的习惯,对他采用“行为塑造法”。只要他在玩玩具时拿了图书和笔纸,就给予他食物和语言的强化。如此反复多次,拿书本的行为就会日渐增多,慢慢的成为一种习惯。开始时,是在强化下碰书,翻书,最后书中图画、内容形成自然强化,逐渐养成读书习惯。

行为塑造就是要把建立上述行为的分解,将构成行为的各个反应,依序各自施以操作制约学习训练。当完成每一步所要求的活动或反应时,给予及时奖赏,使个体产生愉快满足感觉、形成期待行为。


八、程序操作法

程序操作法,就是把一种特定的,复杂的行为或技能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步骤,然后按照这样的固定顺序进行教育训练的一种方法。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理解困难、思维刻板,教育训练者要将他们生活中所需要每一个行为目标,编排出一定的操作程序,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按照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进行反复练习,直到行为达成为止。

例如:会洗手行为,就要分解成1、开水龙头2、洗手3、搓肥皂4、撮动手部5、用清水冲洗6、用毛巾擦干双手7、收拾用具等。通过反复的操作,最终使儿童会洗手的行为目标得以达成。当这个行为目标达成后,训练者应在每次入厕后,用餐前坚持不懈地监督儿童洗手,逐步使儿童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并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九、角色替代法

在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中,借助一定的中介物,通过角色替代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

例如,儿童比较喜欢小熊或者恐龙等,教师可用木偶或面具操纵的方式,通过让被训练者扮演小熊来进行交流。或者让孤独症儿童拿小熊玩偶,训练者对玩偶发出命令,实际上是让孤独症儿童来执行。这种方法是利用儿童只对物体或某个人感兴趣,通过角色转换实现对其他物或人都感兴趣,以便按指令行事。如果孤独症儿童只对玩偶等感兴趣而不执行下一步指令,玩具要立即消失,只有把握好出现与消失分寸才能发挥角色替代的作用。


十、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就是自己对自己实施行为矫正的程序。利用迁移法,逐渐培养孤独症儿童的自控能力。比如,对某个孤独症儿童的训练中,通过让儿童在见到食物时先进行插木棒,串珠等活动,转移其注意力,来延长其等待食物的时间,以期稳定情绪逐渐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


十一、其他方法

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方法很多,还有音乐疗法、模仿疗法、书法治疗法、相互呼应法、丰富想象法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进行阐述。

孤独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使用和创造合适的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更好的教育训练他们,使他们尽早的走入社会。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方法]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