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育儿随笔 > 浏览文章

偏食与口腔感觉异常

2006/2/7 15:58:05 来源:潜能发展部落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常有家长跟语言治疗师抱怨孩子的偏食问题,像是:
「我的小孩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实在拿他没办法。」
「每次只要给他吃青菜,他就会把整口的食物都吐出来,甚至呕吐。」
「这么偏食,我真的很担心他以后会营养不良。」
「他只吃泥状的东西,一点点硬的东西都不碰,如果硬是放进他的嘴里,他就连咬都不咬就吞。」
....
每次听到家长这些无奈的倾诉时,脑海里总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在餐桌前上演的「食物进攻保卫战」:
画面里,大人、小孩彼此你来我往,一口接着一口地循环着僵持、威吓与妥协,原本应是融洽温馨的饭厅,却笼罩着不愉快的低气压。可是,吃饭不应该是如此的不快乐,不是吗?是什么让原本的愉悦变了调?

偏食乎?口腔感觉异常乎?
有些父母对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或不爱吃某些特定的食物解读为:「就是因为他偏食嘛!」;也有的人会说:「那是不是因为他的口腔感觉异常?」这样的大帽子一扣,甚至用的是如此学术性的字眼来描述孩子,不禁令人惊讶,毕竟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人生大事被这样戒慎恐惧地看待,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其实孩子在进食上不配合,并不能只是贴个偏食或口腔感觉异常的标签就可以了事的;而偏食和口腔感觉异常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的表现,就做出明确的分界。相反的,我们应该先静下心来看看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再探究一些学理和策略的应用模式之后,尽量努力试着让每一顿饭能回复洋溢愉快和分享的原貌。

首先,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有偏食的现象产生?再进一步介绍什么是口腔感觉异常?在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如果小朋友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却没有积极处理的话,会发生怎样的后果?然后再对不同现象,就其不同成因提出一些粗浅简单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做参考。

孩子为什么偏食?
从幼儿的发展过程来看,以食物型态而言,从婴儿期开始,宝宝所吃的东西几乎都是液状的母奶或牛奶及营养添加物等流质食物,它的味道、形态、色彩、温度及触觉上都比较单一、少变化。到了孩子大一些,虽然有副食品的加入,但仍是比较单调;可是随孩子愈来愈大,食物的多样化取代了原来的单一,孩子在这个时期也开始会表现出对外在事物的喜好与厌恶,加上如果在这段时间里环境中出现了不好的示范或经验,都有可能造成小朋友有偏食的表现。

举个例来说,家中如果有兄姐都不吃蔬菜,那么那位最小的孩子可能就有样学样,对蔬菜敬谢不敏。也有的可能是在吃东西的过程里被菜梗噎到或鱼刺扎到,而造成不愿再吃菜类及鱼类的情形。另外,像被食物烫到、东西味道太苦、太酸等负面经验,都会成为偏食的原因(因为惧吃心理的偏食)。

偏食的成因有这么许多,看来,只是简单的偏食问题也需要在平日就仔细地去留意避免。如果我们不去处理偏食会有什么结果呢?营养不均衡是众所周知的可能后遗症,有时会影响孩子的体能、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变差,白血球减少,消化道中的黏膜抗体也减少,「体弱多病」便是对此类孩子最贴切的形容。

*改变偏食的策略*
针对偏食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下仅提供一些方法来做为改变偏食行为的策略。
改变孩子对食物的刻板印象

*烹调方式的改变:原本切长条的可以切成小块;原本凉拌的改以炖煮,使食物较易入口。

*将食物的刻板印象打破:将食物做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者打成汁,利用不同的方式将食物呈现的形象改变,找出吸引孩子的型态。

*与孩子喜爱的食物做适量的搭配:尝试将孩子原本不喜欢的食物与喜欢的食物相互搭配,改变孩子对该项食物的看法与接受程度。

*去除怪味:例如羊臊味、鱼的土味、内脏的腥味,以及青椒、苦瓜、香菇等特殊的味道,都可以藉由一些处理的技巧将味道去除,使食物变得较易于亲近。

*让孩子从用餐的的过程中发掘乐趣*
*设计一些游戏:可以加强小朋友对不同食物的认知和了解,也经由游戏中的操作过程,加强他们的主动意愿和接受程度。食物的制备过程参与可以是不错的选择,邀孩子一起煮饭,借着活动增加小朋友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更可以在过程中交换菜色,互相分享,用自然的方式少偏食的出现,同时建立对不同食物的兴趣。另外,例如「再来一碗」的游戏,可以在碗底放个不同颜色的菜,当小朋友吃到碗底朝天看到它时,便夸张地惊呼:「恭喜你抽中再来一碗!」,好玩的情境和期待的心情,会诱使小朋友吃下足够的量。

*给予适时的关心和同理心:有时候孩子食不下咽并不是偏食的缘故,如果一再的勉强要求,也会弄得他们不舒服,不如试着站在他们的立场去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否则会让偏食和拒食的行为更加严重。

什么是口腔感觉异常?
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有着不同的感觉接受阈值(Threshold)。在阈值范围正常的状况之下接受外界的讯息是舒适安稳的,然而每个人的阈值高低不同,如果阈值太低的话,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便会变得太过敏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感觉都有可能造成个体感受到过多而不适的量,因而在行为上有反应过度的表现。反之,如果阈值太高,就会使个体变得对刺激反应有些迟钝,即使给予大量的感觉刺激,个体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对外界没有响应,这种对感觉讯息的过与不及的表现,统称为「感觉异常」。
「感觉异常」可以依反应的强弱不同,细分为四个大项来说明:

一.反应过度(Hyperreaction):在阈值低的情况下,我们会对一些很平常的刺激出现过度的反应,例如在紧张时(阈值同时下降),可能会被一个普通的呼叫声吓到;一个口腔感觉异常的人,可能容易在喝第一口温水时被水温吓到。另一种情形则是经验被剥夺之后,再度经验到本来可以接受的事物时,却不能像之前一般接受,甚至拒绝。例如,一个用胃造廔或鼻胃灌方式进食的小朋友,因为由口腔进食经验被剥夺,到后来再度使用口腔进食时,对食物的感觉有时就表现排斥,可能在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一入口便有惊吓的反应而不肯吃。

二.反应不足(Hyporeaction):和反应过度的表现刚好相反;个体对外界的刺激,表现漠不关心或没有反应,这样的情形有可能会出现在服用了抗癫痫药物之后的患者身上;或是肌肉张力太低而对外界没有反应的孩子。这样的小朋友,可能在食物放在口边了都还不张嘴去吃,或者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没有张口的动作。

三.感觉防御(Sensory Defensiveness):这也是反应过度的一种;这种个案对感觉刺激的接受与分辨的能力上有所排斥,可能与不愉快的经验有很大的关联,而且这样的经验常伴随着惊惧和害怕。因此,只要在周遭环境中出现了不愉快的经验或负面感受时,他们会直接地使用本身可以控制的行为去表现或响应那种不好的感觉(例如有时可能会出现大声尖叫、自我刺激行为、不停咬手甚至生气…等)。有些感觉防御的个案会出现流口水而不自觉的情形,乃是因为口水流下的感觉对他们而言已经被排除在警觉的范围之外,因而对流口水会忽略不理会,而且当别人帮他擦口水的时候,会不愿意被碰触他的嘴巴周围。

四.感觉超载(Sensory Overload):我们的身体随时不断地将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的感觉讯息传至大脑,大脑通常对于传入的讯息会加以整理过滤,找出我们需要去做出响应的感觉(例如,我们会忽略环境中不必要的噪音而能专心听人说话);有些个案因为神经的过滤系统出了问题,不能对感觉讯息整理过滤去芜存菁,以致对太多的感觉讯息都要处理做反应,而显出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口腔感觉异常的处理方法*
一、口腔感觉的反应过度(Hyperreaction):对于这一类的孩子,我们应该提供一个安稳平静的用餐环境,在食物的设计上也要力求单纯,少用有特殊味道的食材,并用正向鼓励的方式与他互动。

二、口腔感觉的反应不足(Hyporeaction):这类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较多变化的进食环境和气氛,在食物的设计上也可以稍微加重些味道,以提高孩子对外界刺激做回应的比率和机会。

三、感觉防御(Sensory Defensiveness):同样要在用餐环境和食物内容上给予安全稳定的感觉,尽量增加正向满足的经验以减少他们的不舒服;另外对于感觉防御严重个案,治疗师评估后,可以适当提供口腔按摩或口腔刺激来统整其正常的口腔感觉。

四、感觉超载(Sensory Overload):尽量减少外界不相干的刺激,以便孩子减去处理多余讯息的时间来专注于进食上。

~结语~
吃是人生的大事之一,它影响一个人营养的摄取、身体健康,进餐时的互动更是家人相处、幼儿学习互动礼仪的重要契机;婴儿从出生后只能以奶瓶进食牛奶(流质),到发展出吃固体食物且可以独立进食的能力,就是婴幼儿口功能与进食能力的重要发展。许多发展障碍幼儿,由于脑部功能的障碍、动作发展的受限、认知学习的困难或进食经验的缺乏,使发展障碍幼儿在口功能及进食能力发展上容易有问题,所以,对发展障碍幼儿的喂食指导与口功能问题的处理,是早期疗育服务的重要课题。一般而言,如何吃出健康、吃得愉快,可以从食材的选择、菜色的安排、进食的情境等等稍加费心,让「吃」成为皇帝大的事。以下几个原则供参考:

·食物的选择上应注重营养均衡
·菜色的安排,要考虑色香味外,更要提供不同质感的食物(例如:软质食物、固体食物、液体食物)来增加孩子处理不同食物的经验。
·创造温暖的进食情境,父母可以利用每天一起吃饭的时间,让亲子关系更密切。
·对于特殊需求的个案或在进食上有严重问题的小朋友,在喂食的技巧及口功能的处理上,应与语言治疗师讨论,并将治疗策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0% (0)
0% (10)

下一篇: 给家长的一封信 上一篇: 亲师合作 共创三赢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偏食与口腔感觉异常]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