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教战守则 系列4
■ 为孩子规划完整的学习经验
文/特殊教育个人工作坊 曾意清
在筛选教学主题之前,我们最好能先检视一下孩子以往的学习经验,看看有哪些主题是孩子曾经学习过的?当时所进行的教学深度如何?学习的结果是否足够精熟?因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熟度都有所不同,所以老师编选的教学活动内涵也会有所差异。
举例来说,如果在低年级进行「我长大了」这样的主题,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会围绕着认识自我、观察动植物的成长变化,或是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等重点,但是如果是一位高年级的孩子,学习的活动可能就会和协助家务、男女有别,或是个人身体的变化有关。因此,先翻阅一下孩子以往的个别化教学计划(IEP),就可以对他当时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表现有所了解。。
根据我们过去实施多年主题式教学的经验,在每学期的教学里,可以选择一个三年前教过的主题来复习,如此一个学年就可以复习到两个旧的主题,因为孩子过了不同的成长阶段,协助他们把旧经验加深、加广,可以使得教学经验更为完整。。
另一方面,有时教师在选择教材时无法考虑得面面俱到,难免会有个人偏好,或不自觉的疏忽。比较谨慎的做法是为孩子做一张长程的教学计划表,最好能有三至六年,在计划中详列学生「必修」的所有主题,以求在各成长阶段的的分布一目了然。如此教师可以在每年确定主题时有所依据,再因时因地置宜,加入当时欲补充的「选修」主题即可,孩子如果换了导师或班级,也可以提供新老师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
哪些主题是必修的呢?通常会具有下列的特质:
1.个人成长历程不可或缺的阶段,例如:上学去、我长大了、猜猜我是谁、男女有别、毕业典礼…等等。
2.和个人生活有关的重要事物,例如:我的家人、我们这一班、我的学校…等等。
3.日常生活上必备的常识,例如:可爱的动物、交通工具、常见的食物、水果、季节…等等。
4.适应社会的先备技能,例如:餐厅用餐、家庭小帮手、打电话、不同职业的人…等等。
5.重要的庆典和节日(对孩子而言的),例如:过新年、中秋节、端午节、母亲节、圣诞节、生日快乐…等等。
6.生活上的重要社会资源,常可包办各种不同的服务。例如:邮局、便利商店、超级市场、公园…等等。
7.和人际互动有关的基本技巧,例如:招待客人、我的好朋友、有礼貌的好孩子…等等。
「选修」的主题是指可以选择,但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有不同的需求和急迫性。
1.比较个别化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的生活环境有关,例如:搭公交车、搭捷运、百货公司、快餐店…等等。
2.常见但非必要的活动:看电影、运动会、校外教学、观察天气、逛书店…等等。
3.次要的节日或庆典,例如:教师节、校庆、冬至、元宵节…等等。 4.和地方环境或小区特色有关的事物,因为和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可选择当地的文化、特产或民俗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
选定了教学主题之后,就可以根据下列原则来编排教学的顺序:
1.动态活动较多的主题和静态活动较多的主题穿插编排。
有些主题可由许多新奇好玩的活动组成,有些主题则偏重静态的认知或概念,在编排顺序时最好能错开,教学才能变得动静有致。
2.身心健康发展课程、学科知识课程和生活实用技能课程穿插编排。
「我长大了」、「我的身体」、「我的好朋友」等主题偏重在个人身心发展的认识和调适;「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主题偏重知识性;「打电话」「搭公交车」、「上餐馆」等主题则强调实用的生活技能。这些主题的教材特色都有差异,最好能够适当分配,才不致顾此失彼。
教学有时就像烹煮一道美味的佳肴,食材的选择和搭配都很重要,还要掌握适当的火候和速度,学生才能轻松入口,达到营养均衡的学习喔!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