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育儿随笔 > 浏览文章

父母,怎样让“孩子爱上你”

2005/2/23 11:33:28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这个月,是杭州青少年热线开通15周年。近日,来自不同领域的数十位专家汇聚杭城,在“从和谐家庭启程”的主题下,对如何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爸爸从来没(在我放学的时候)接过我。”
    “爸爸一回家就睡觉。”
    许多身为父母者往往会忽视孩子发出的类似抱怨。可能掐指一算,他们已经快一个星期没与孩子好好在一起聊天了。他们也许是成功人士,却往往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杭州市青少年热线2004年的一份月度统计报表显示,家庭问题的咨询案例达到了50%以上。因家庭的不和谐导致问题少年出现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
    今天你和孩子聊天了吗
    [咨询电话]
    我的孩子今年19岁。孩子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外出做生意,把他寄养在爷爷奶奶家里。上初中后,为了省事,我们把他托付给一对教授夫妇看管。孩子上高中后,我们生意越来越忙,又把他交给一名武术教练看管。
    有一天,孩子说想回家,因为稍微做错点事,就会立即遭来武术老师的一顿棍棒。但我想,这肯定是孩子不好好学习,犯了错误才被老师打的。没想到孩子当时跟我说了句:“就让他打死算了。”
    如今,我们根本没工夫照看儿子,就让他帮着照看厂子。但他好像一点兴趣也没有,整天泡在网吧里,还结交了一批不三不四的人。
    [关键提示]是谁把孩子“逼”进网吧
    [广角镜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脑的普及,诞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青少年迷恋网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心理学专家崔丽娟说,尽管从全国范围来看,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只占青少年群体的3%到5%左右,但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家里得不到温暖的青少年,特别容易到网吧去寻找自我感觉。“家庭已成为争夺青少年的第一战场。”
    [专家引导]
    杭州市第七医院院长赵国秋认为,青少年的上网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应付紧张、焦虑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好,就很可能通过上网来排遣心中的烦恼。
    在此案例中,这个孩子的父母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孩子从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里,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
    省青年研究会会长王曙光发现,许多青少年在网吧里比在家里感觉更自由。孩子上网成瘾的背后潜藏着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父母亲从心理上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父爱母爱体现不充分,导致孩子从家庭逃避到网吧。
    来杭参加杭州青少年热线开通十五周年纪念会的加拿大家庭心理咨询专家俄尼·拉哲罗托说:“我的家庭经常改变用餐时间,但有一件事我们不会改变,那就是与孩子一起用餐,跟他们聊天,与他们沟通。”
    让“你爱孩子”变成“孩子爱你”
    [咨询电话]
    我上高一的儿子最近不去读书了,真急人。这孩子从小就比较崇拜父亲,瞧不起我,想跟父亲过日子,但被他爸爸拒绝了。
    离婚后,我觉得欠儿子太多,就在物质上拼命满足他。奇怪的是,我越是这样,儿子越是瞧不起我,甚至鄙视我。说实话,我在单位里还是个人人尊重的干部呢。
    在受到老师的一次批评后,儿子便不再上学,天天在家玩游戏,还把头发染成红色。现在,他每天都不理我。我真是伤心透了。
    [关键提示]敌视父母谁之过
    [广角镜头]
    孩子从感情上和父母疏远,进而发展到对立乃至敌视父母、放弃学习、自暴自弃,成为令父母头痛不已的“问题孩子”,这几乎是所有“问题孩子”的共同经历。
    大量的应酬、频繁的人际交往造成亲子之间交流的“真空”状态。一名儿童发出这样的疑问:“让我怎么爱上一回家就睡觉的爸爸?”很多孩子认为家就是吃饭、睡觉的地方。而许多父母回到家里时还停留在“单位人”、“社会人”的阶段,没有真正成为“爸爸妈妈”。吴锦良说,如今不少家庭只是物质意义上的,而没有成为精神上的家庭。
    [专家引导]
    “光给孩子吃穿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一位家住九溪玫瑰园的房地产开发商说,哪里有好的学校,我就把孩子往哪儿送。有教育专家称,这是典型的花钱买教育,但真正好的教育是亲子教育,这恰恰是一些事业成功人士所缺失的。
    没有一个父母会说自己不爱孩子。吴锦良说,现在的问题是,“要让孩子深深地爱上你”。所有成功的家庭,孩子都是非常爱父母的,所有失败的家庭,孩子回家都不希望看到父母,到了家觉得进了监狱。
    许多家长觉得,我爱孩子才会叫孩子吃这个东西,我爱孩子才会叫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但是这时候,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尊重,没有意识到只有尊重孩子才会给孩子带来愉快,才不会对孩子造成压力。
    吴锦良说,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孩子提供作出判断的参考信息,但不能代替孩子作出判断。他认为,孩子听父母的话,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因为你说得对,而是因为我爱你”。
    “养大”与成长是两码事
    [咨询电话]
    尽管现在我是一名女大学生,但我在家里从小就是乖乖女。爸妈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条件也挺好。从小到大,父母从来没让我吃过苦头。
    上大学后,我暗暗羡慕那些社交能力强的同学,经常盯着滔滔不绝讲话的同学看,想学到这种魅力。可是有一天,一位要好的同学对我说:“你不要这样看别人,这是很不礼貌的。”
    我好像一下子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对别人的眼神很敏感,并害怕与人交往。一个月后,这个毛病发展到不敢看同学、老师的眼睛,不敢到图书馆等人多的地方去,变得很不合群。
    [关键提示]社交恐怖从哪里来
    [广角镜头]
    崔丽娟说:“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多多少少都有点社交障碍。”
    吴锦良认为,有的孩子怕见生人,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和脸红,有时还不敢抬头看人。严重时,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我们把这些现象称之为“社交恐惧”。
    他说,大多数有社交恐惧心理的孩子与其社交中受挫折的经历和失败的体验有关。父母的过度保护或是不断指责,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引发社交恐惧。
    王曙光则认为,内向的孩子相对不太愿意社交;有的家庭本身生活圈子狭小,导致孩子生活经历单一;有的孩子遭受过挫折或打击,丧失了社交的积极性。
    [专家引导]
    要防止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父母在平时对孩子应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多与外界接触、交流。
    吴锦良建议,父母要从平时生活中的小事着手,比如鼓励孩子为客人倒茶、向陌生人问路、邀请同学一起打球或者过生日等。对家长来说,要学会把孩子“推”出去,千万不能像养大熊猫那样把他们“圈”在家里。
    热线咨询员罗湘宁建议,从小学开始,父母应培养孩子的群体观念,鼓励孩子多做公益性的活动,适应外界各种条件。
    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咨询电话]
    两年前,我发现正在读初一的女儿在日记中说:“我要是有这么好的男孩子做朋友,多幸福。”这不是早恋,是什么?
    我很着急,打电话向孩子的老师、我的同事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成绩为什么这么差了,不准你跟他往来。”没想到,女儿居然说:“你侵犯了我的隐私权。你为什么打电话给我的老师?让我丢尽了脸。”
    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你说我跟他好,我就找那个男生去看电影。”现在,女儿真的跟一个不三不四的男生在一起了。
    [关键提示]当你说出“早恋”,你已经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
    [广角镜头]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大诗人歌德早在100多年前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青少年早恋其实是个“老话题”了,但这个“老话题”依旧与青少年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
    吴锦良曾在某中学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学生出现早恋的人数竟占了学校学生总人数的35%左右,并且有增多的趋势。王曙光认为,早恋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青少年在成长时期获取的营养比以前更多了,身体发育的时间大大提前,从而在生理上提早成熟。同时,社会上不负责任的性文化渲染也易导致青少年性冲动萌发等。
    [专家引导]
    崔丽娟说,案例中的母亲以错误的方式把孩子美好的感情涂上了污浊的色彩,这完全是她母亲的错。
    她认为,“早恋”一词实际上已经把孩子推向了沟通的对立面,把孩子定性在道德的对立面。“早”,包含了“过早的、不对的”意思。我们今天所说的“早恋”实际上是指,由于孩子们要更多地学习前人创造的知识,必须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从而推迟恋爱、结婚的年龄。但是,孩子们在生理上已逐步成熟,对异性好奇,这是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她希望慎用“早恋”一词,不如叫“初恋”,避免把孩子推向道德的对立面,以赢得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针对上面的案例,崔丽娟说,这位母亲首先要勇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爱”的方式不对。从现在开始,要争取成为孩子的朋友,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使孩子真正感觉到你永远是她的支持者,你才能走进她的内心去引导他。

 

0% (0)
0% (10)

下一篇: 家长孩子共同规划新学期 上一篇: 伴随成长重点心得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父母,怎样让“孩子爱上你”]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