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学前孤独症障碍儿童数学训练的研究

2008/12/8 13:07:09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摘要: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孤独症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康复已成为目前特殊教育界面临的一大挑战。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自1999年起开始探索对孤独症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康复研究,开拓了国内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新领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前孤独症障碍儿童学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探讨孤独症障碍儿童学习学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提出通过数学启蒙训练,对孤独症障碍儿童进行数学康复治疗思路。

关键词:    学前      孤独症障碍儿童    教育康复     数学康复治疗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为了更多地了解孤独症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及效果,我们收集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孤独症障碍儿童训练的大量参考资料,如美国的〈ABA教程指南〉、《ABA项目评估与选择》,德国的〈早期干预指导纲要〉,〈儿童训练手册〉,香港教育署  1995年发布的《孤独症儿童能力测量表》,Eric SchopIer,ph.D.等编著  张庆长  编译的《孤独症及发育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和教育》第三册《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活动》,北京一师特教中心   王梅编制的《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评估表》、《儿童行为评量表》、《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儿童的学与教——教学活动设计200例》等。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反复比较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学前数学启蒙教育的目标低,内容少,范围窄,主要涉及物体量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认识、空间概念的认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孤独症障碍儿童数学潜能的开发,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孤独症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外对孤独症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康复,数学康复治疗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数学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三大基础能力之一,对人类其它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至8岁是人类潜能开发的最核心的和最重要的时期,是人类能力结构以及整个心理机制开始形成和建构的关键期。数学启蒙教育对社会中任何儿童的生存都有及高的价值。忽视对孤独症障碍儿童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和传授数概念、排序、基础计算等技能,不异于剥夺他们进行教育康复成功调整的机会。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针对目前国内外孤独症障碍儿童早期教育康复的薄弱环节,提出让学前孤独症障碍儿童尤其是中、高功能孤独症障碍儿童学习正常儿童学前数学知识与技能,特别是排序、数概念、10以内加减运算等的学习,同时探讨孤独症障碍儿童学习学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可行性和效果,探索能否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数学启蒙训练,最大限度地修复孤独症障碍儿童的注意、思维、语言等缺陷,有效地弥补孤独症障碍儿童脑功能和脑结构先天发育的不足,为孤独症障碍儿童尽早地回归主流创造良好条件。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目前选取被试为来校入训的5到7岁的中、高功能孤独症障碍儿童。受试时间为1年,6人,被试自然情况见表1(T1-T6为学生档案编号)

   表1 

 

编号

性别

年龄

             学前数学知识和技能表现

T1

6

能识别大量物品,能分辨颜色、形状,能辨别常见几何图形,阅读许多汉字,认读阿拉伯数字1-10

T2

5

能辨别常见物品、几何图形、颜色。能背诵儿歌。

T3

 

6

能识别大量物品,能分辨颜色、形状,能按要求指认许多汉字。能分辨、书写阿拉伯数字1-10等

T4

 

5

能识别大量物品。能分辨大小、长短、高矮、粗细。能辨别常见几何图形,认读、书写阿拉伯数字1-10,唱数到50

T5

 

6

能识别大量物品。能分辨大小、长短、高矮、粗细能辨别常见几何图形,认读、书写阿拉伯数字1-50

T6

 

6

能辨别常见几何图形,认读、书写阿拉伯数字1-10,有一定的计数能力,能识别5以内物体的多少。能背诵10以内数字加减结果。借助动作做口述运用题(5以内)

 

    2.2  测试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测试工具为自制检测表——《学前孤独症障碍儿童数学知识与技能测试检测表》。本检测表以正常儿童学前数学教育目标为依据,并结合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对学前数学教育目标、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编制的。评分标准实行5级4分制,既0-4分。详见表2。

    2.3  研究的内容

    2.3.1   孤独症障碍儿童学前数学训练的内容

    2.3.2  探讨孤独症障碍儿童学习学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可行性和效果

    2.4  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是调查法、比较法、尝试法(试探法)等。

    3   研究结果的分析

    3.1  6名被试数学初测水平现状及原因分析

6名被试有3名没经过专业机构训练,有3名经过1期或2期的专业机构训练。生活自理、运动等能力接近正常同龄幼儿。6名幼儿入校后,经过两个星期的自然观察,并用自制检测表——《学前孤独症障碍儿童数学知识与技能测试检测表》,对其数学现有水平进行检测,他们在匹配、分类、认识几何图形、量的比较、空间项目中通过的分细项目比较多,得分都比较高,而在其它项目上通过的分细项目很少。6名被试中有1名幼儿口语表达比较好,能复述3个词以上的句子,能背诵儿歌、古诗,但在感知集合、排序、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算、时间概念等项目上一个分细项目都没通过,连最基本的唱数、点数、说出物品总数等能力也不具备。其余5名幼儿都会认读、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其中两名幼儿还会口答“1+1=2、5-3=2”等10以内数字加减法,却不会做“你有3个糖,爸爸又给你1个,你一共有几个糖?”等类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

通过调查,6名被试数学水平出现这些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家长对学前数学知识及其之间的前后关系缺乏了解。有些家长认为我的孩子能认读、书写阿拉伯数字,会计算1+3=4  7-5=2等10以内的加减法就可以到普小就读;有些家长不知从何入手,今天教一个内容,明天教一个内容 ,缺乏内在联系,使幼儿学习的知识杂乱无章,不利于幼儿理解、记忆;有些家长让幼儿机械记忆一些数概念、数字加减法计算结果等知识。第二、忽视学前数学训练的作用,对幼儿学习数学缺乏信心。有些特教工作者、家长认为孤独症障碍幼儿学习文化知识有什么用?能学会吗?能到普小就读吗?对他们回归主流表示怀疑。他们忽略了每个儿童,包括残疾儿童都是发展中的儿童,可塑性很大。第三、幼儿缺乏学习尝试的机会。许多专业训练机构没提供学前数概念、量的排序、10以内加减法等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3.2   6名被试整体数学水平进步情况

   经过一年的训练研究,6名被试 测试结果统计如表2。

   表2    6名被试数学水平t 检验表

 

   项目

 

前测

 M          SD

  后测

M          SD

    t 值

匹配

11.5

2.87

  20

0

6.64

P<0。05

感知集合与分类

16.3

5.93

 35.33

1.88

6.85

P<0。05

10以内的数概念

6.1

1.46

39

11.64

6.27

P<0。05

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6.5

9.19

59.5

12.4

6.23

P<0。05

认识几何图形

13.6

1.37

20.5

5.53

2.8

P<0。05

量的比较与排序

18

2

24.33

4.8

2.72

P<0。05

空间和时间概念

0.66

1.49

15.33

5.84

5.45

P<0。05

 

(注:t .结果 05/2=2.228     t>2.22   .0  p<5;训练前后显示在.05水平差异显著)

    由t 检验表可以看出,6名被试在数学水平7项测试中,训练前和训练后的平均结果有显著差异,6名被试的数学水平都有提高。t 值显示:6名被试在匹配、感知集合与分类、10以内的数概念、10以内的加减运算、量的比较与排序、认识几何图形空间和时间概念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就证明在对6名被试进行学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所提供的训练内容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所采用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孤独症儿童和同龄正常儿童一样,同样能学会学前数概念、排序、简单运算等数学知识。

    4  探讨孤独症障碍儿童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4.1  部分孤独症障碍幼儿表现出更乐于学习数学

   在对幼儿进行口语训练和数学训练的过程中,许多中、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更愿意、更乐于学习数学。教学数概念、排序、实物计算等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操作物件进行的,多种多样多色的物件容易激发幼儿的有意注意,而操作物件又是他们的优势。如个案张×,4岁,男。通过4个多月的训练,开口发单音、叠音词,训练1年后该儿童能识别大量物体、分辨几种颜色形状,认读、书写阿拉伯数字1-10等,除了能自如地使用“不”, 偶尔出现两三个单音词的句子,用“这个”回答提问,他的口语表达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音量小,发音不清晰,不能命名物体、颜色、形状。本想在口语训练上加大力度,促进口语 尽快发展,然而,只要一进行口语训练他就想办法逃避。后来,尝试数概念训练,该生接受能力比较强,两周时间学会数字1-5的手势,用手势“命名”数字,用手势、口语表达出一个集合中物品总数(3以内),按数或数字取物、摆放物品,圈出数量是1或2的物体等。学会简单排序。同时他的口语表达也有明显的变化。能口语命名数字,能用单词回答数学问题。

    4.2  学数学可以改善儿童的不良情绪

   有些儿童让他练习绘画,画几分钟就不耐烦,就把笔扔了;让他口语对答练习,描述图片,反复训练几次就发脾气,推桌子、拍打头。这时,如果说“去数图形,填数字”或者“计算:1+1=(  )    2+1=(   )…”、“排序”…他们就会两眼放光,一脸笑意。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评判。当他们做完了题,认为是对的,就象老师那样在题的旁边划个√,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4.3  经常出现自我纠错行为

儿童在学习匹配、学习分类、学习排列、学习数概念等过程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自我更正……如个案赵××,在学习“根据物品量的差异,按特定规则(ABBCABBC…)连续排序”时,由于他有自言自语习惯,在排序过程中突然忘记了规则,该生会掉头重新观察找规则,然后又继续排序。孤独症儿童参与操作性数学活动,可以再现儿童的外化思维活动过程,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孤独症障碍儿童的思维特点。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中、高功能孤独症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能学会学前数学知识与技能。只不过,需要家长或特教工作者要为他们提供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特殊的学法指导。多给时间给他们“练”,多给时间给他们“思”,多给时间给他们“悟”。相信他们一定能学会。“世界上没有残疾的学生,只有残疾的教育”、“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相信我们的孤独症障碍孩子,只要教育者为他们提供“健全”的教育,他们的明天同样多姿多彩。

    5.1.2  通过数学康复治疗,可以发展孤独症障碍幼儿的多种能力,同时可以矫正他们的缺陷行为。孤独症障碍幼儿注意的有意性、稳定性、集中性、收索能力,行为活动的坚持性、耐性等存在严重缺陷。6岁前的思维水平普遍低于同龄正常幼儿2-3岁,思维容易分散,有时是受外界干扰转移了注意,有时是回到自我世界里去了。通过数学训练,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注意方法,学会观察,注意缺陷得到明显改善。思维的连续性明显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促进了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以及语言能力及接受处理信息能力 的发展。从数学角度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康复的数学康复治疗思路是可行的。

    5.2  建议

    5.2.1  从事孤独症障碍儿童学前数学训练的特教工作者、家长一定要了解正常学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及特点,了解正常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此基础上,针对孤独症障碍儿童的心理、学习等特点,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内容和训练方法。否则,为孤独症障碍儿童提供的早期干预,将是“残疾的教育”。

    5.2.2  孤独症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要重视数学启蒙训练。数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幼儿开始积累数学的感性经验时首先遇到的问题之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运用题,学会10以内数字加减法运算。这些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利于他们回归主流后的小学数学学习。

    5.2.3  对孤独症障碍幼儿进行数学训练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可接受性原则。训练者要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及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学习内容和能接受的学习方式。第二、循序渐进原则。数学是一们知识内容连续性极强的科学,前后知识的衔接非常紧密,一旦出现跳跃前进或新旧知识严重脱节的现象就很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混乱,使他们难以正常地掌握知识。训练者要把学前数学知识一一罗列出来,并按内容的前后关系逐一排列,根据幼儿掌握情况,一个知识一个知识地进行训练,不要贪多求快,挫伤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三、回复式训练原则。一方面孤独症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开始容易忘记,但一旦稳定下来,是不容易忘记的,因此当幼儿所学知识还没稳定时,训练者要间隔一段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一方面,有些孤独症幼儿在学习某些新知识时,出现紧张情绪、排斥行为,训练者可以操作演练,刺激幼儿,多次反复演练,直至激起幼儿注意,消除紧张情绪,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为止。另一方面,有些孤独症幼儿自己愿意学习,又因自己一时学不会很着急,训练者可考虑暂时停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训练。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学前孤独症障碍儿童数学训练的研究]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