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育儿随笔 > 浏览文章

瞬间的发现  成功的基础

2005/1/28 9:14:04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成功的人士很多,他们都有着相似的成功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意念。也就是一个人看到某件事或某件物品时最初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意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先听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多年前,有两位青年因事到城里,经过多时的行走,他们渴极了。正好他们不远处有一个卖水的老人,第一位青年喝了水想:“城里人真小气,连水也卖钱,我们山上的水到处都是”。第二位青年喝着水想:连水都能卖钱,真好!我们山上到处是水,我也拿来卖“。他们以后怎么了呢?想必你也猜到了:第一位青年从此不再来城里了,而第二位青年却发明了矿泉水。
也许你也想过此事,有时感到不容易做,就放弃了,我们再看下面的故事。
人们到东南亚的某国去旅游,经常看到当地人廉价出售编织极为精致的、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生意极为惨淡。某日,一位老人来此观光,看到这些编织品,买了几个送给随同的人,他们称赞世上有如此的编织品。老人就大量收购,这些精美的编织口经过精美的包装,在精品店中身价倍增,成了一种上好的礼品。
看完这两则故事有何感想?它们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司空见惯的,习已为常的事。因为它的平常,因为我们视而习惯,因为我们内心的“理当然”。所以 匀没能成为发明矿泉水的人,也没有把精美编织放 精品店中出售,为什么我们没想到?
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而没有想到?因为我们见惯了,敏锐的洞察力早已被“习惯”吃掉——没有了自我的意念。用到教学上也是一样,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特殊儿童。
有一天中午吃过饭,领着琳琳去宿舍休息,正好张老师老师在那里玩,就逗琳琳玩。她抱着琳琳不停的逗她琳琳的笑声一太高,我最近正愁琳琳发音的第二个突破口,尝试了众多方法无效后想放弃改为听力训练。也就无意的看着她们玩,“琳琳会发‘我’了,”张老师老师兴奋的喊了真情为,我闪几个人都探着头望着她们。张老师不经的对着琳琳发“WO”间,约2分钟琳琳也开始模仿发音了。几经强化,她能3:1的模仿发间了,口型正确,发的间不太准,声音能听到较弱。经过一周的强化,现在她能1:1的模仿发音了。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她笑时声音较大?在她笑时以前偶有“W“的口型,我怎么没有想到利用?为什么我一直让她其它的音?这就是我当初的意念,一直想从人物称呼作为突破口,却忽略了孩子的基础。而张老师老师能从琳琳瞬间口型去挖掘语音,终于成功了。
在我们的教学之中,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经常看到某些事、某些物品,也许会有瞬间的意念蹦出来,此时你一定要努力了,说不定它就是成功的开始。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瞬间的发现  成功的基础]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