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康复教育 > 浏览文章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5

2004/9/8 17:49:25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行为训练法为什么对孤独症儿童有效?
  行为训练法的核心是行为改变技术,以强化理论为基础。强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实验证实并提出——只要方法得当,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条件改变人的行为。例如:通过正强化(奖励性刺激)促使某些行为的产生;另外某种行为在受到否定后(拒绝或惩罚性刺激)会逐步消失。强化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行为障碍者建立适应社会的行为方式,消除不适应社会的行为方式。
  行为训练法还可以全面、持久地帮助大多数孤独症患者获得许多重要的技能,无论他们处于哪个年龄段。
  美国心理学家Ivar Lovas 教授于60年代开始探索用行为训练法治疗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障碍,30年来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操作体系,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至今仍被认为是促进孤独症儿童良性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
行为训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1)将行为分解为细小的、可以测量的单元进行系统教授。小到注视别人,大到复杂的主动交往行为及社会交往互动,都被划为若干个步骤。
  (2)在教授每一个步骤时(通常以一对一的教学开始),都伴随有提示和指令,有时要从手把手开始。
  (3)教授活动要重复多次,直至患儿达到要求。将患儿已学会或已消失的行为记录下来,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进行巩固性练习,并注意将在课堂上学会的行为技巧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应用。
  (4)教学活动从一对一开始,逐步变成小组上课和集体上课.增强血儿的杜会适应能力。
行为改变技术的操作程序是什么?
  行为改变技术的五元素:
  指令:用语言给予孩子刺激,表达训练者的要求。如:“坐下,看妈妈。”“把皮球放到筐里。”
  辅助:一种附加的刺激,被用于有意识地引发孩子的正确反应。
  个体反应:孩子在听到指令后的行为表现,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强化:训练者对孩子正确反应所做的奖励。
  停顿:在下一个指令之前的时间空隙。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5]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