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我的孩子在一岁多时就展现对书本的执迷,在没有特意引导下,他学会识字,甚至对英文有解碼 (decode) 的能力。然而他在快二岁前缺乏与人互动的兴趣,语言发展较一般孩子迟缓且品质不均衡(少有社交沟通性的语言,很爱背书)。 他究竟在自闭症光谱中被归为哪一类,已不是我目前在意的方向,如何设计合适的介入方式以帮助他克服弱点,才是我思考的重点。
当孩子两岁多时,我发现他可以背一段巧虎的台词且用在还算合适的情境下,我就开始编辑「生活认知书」。我把生活常发生的活动,与我们相熟的人物,都拍入照片编成小书,照片旁加上简单文字说明。
孩子在三岁入学,上的是普通幼儿园,四岁多又换了另一所学校。对于自闭儿的父母,要在特教融合与普通的教育体制选择已是不易,若是选择普通班,还得同时考虑不同理念的园所的教学风格。自闭症的孩子喜欢有秩序有结构可预期的活动,而一般幼儿园动态随机活泼的教学却是我们的孩子最难参与的。
我的选择是找一般的学校,但是可以信任沟通的老师。在外我们上包含语言和职能的早疗课程,帮助很大。不选择特教体系的代价是我必须和老师有密切的亲师合作,针对孩子的发展与学校进行的活动设计适合他的引导方式。
每到新环境,我把班上同学名单和例行活动表贴在家里的墙上,发现孩子的参与感因此提高。我也在学校拍了照片,介绍人物与环境。新学校的老师很会引导,孩子与人对话的品质也越来越好,目前四岁半的他在一对一的互动进步很大,但是对于团体参与能力还是很弱,在属于比较自由讨论的团体活动时,他总是游离到教室的其它地方。
现在则尝试以制作「生活故事书」的方式,希望增加孩子对于团体活动的“共享注意力” (joint attention)。以下是我的构想提出与家长们分享:
内容:选择例行性高,但是孩子看来是缺乏注意力的活动。
介入方法:将活动内容拍照,加以文字叙述,虽然这个活动是动态的,我们还是可以抓出其“结构”与“骨架”。例如活动都会有「活动名称」、「活动进行的顺序」 (因为如果进行时太混乱,孩子注意力可能因此会失焦)、「某个小朋友以哪些行为参与」(例如排队, 举手想要分享 …)
我会请老师拍照,将相片洗好后请老师稍加批注,自己做剪贴编辑成册,若有不足处再拿给老师补充。一般来说,孩子会喜欢和自己贴身经验有关的书,互动的话题也可以由此产生。
|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