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育儿随笔 > 浏览文章

从自闭症孩子本身的需求出发

2011/3/16 11:44:42 来源:台北市自闭症家长协会总干事 作者:袁宗芝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我大儿子的发展,不但远远摆脱一般自闭症孩子的行为特征,在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上,也掌握得相当不错,偶然对同侪有些较不恰当的口语表达,一经我们提醒,他都可以立刻反省并修正。最重要的是,他一直保持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课业也跟得上,也会配合同学之间的分工,很有责任感,会规画自己的事。像今年的寒假作业,老师规定了七八项不同的功课,有复习数学、国语、课外阅读、读书心得、背唐诗等,他会自己在家计划每天应该完成的进度,完全不用我的协助,做完后才会去玩他最爱的电动。

  他的资源班老师深知他的成长经历,和绝大多数的自闭症者不同,从小都是由我这老妈一手调教,没有假手坊间的疗育训练或特殊教育等课程。她好奇的问我,当初我怎么敢不理会所有专家讲的话,不管相关专业书籍所规画的课程,就自己摸索一套方法来教他呢?

  自力救济 着手找资源

  其实,当年他在鉴定的过程中,真的颇坎坷,先是没找对医师,没诊断出他是自闭症,白跑了两趟。之后去学校观察,才知道这个孩子即使已上幼儿园快一年了,上课时仍无法坐得住。名医的门诊难挂,还要先经过心理师面谈,在复诊时才得以面见大师,但大师一开口即表示鉴定要等一年十个月的特别门诊,天哪!我儿子当时已经四岁,等到六岁才鉴定,那还有时间来教他吗?

  眼见医疗给我的协助如此不可靠,我决定自立救济,自己着手找寻资源。

  联系上相关服务团体,遍阅书面和视听数据,非常确认我儿子是典型的自闭症,但令我震惊的是,原来自闭症不是一种病,它没有医疗的方向,没有药物,终身不能痊愈,而且大部分的数据上说,这些孩子是不会思考,不会分析,没有同情心的。

  打破结构性教学的迷思

  我是个重视人性和人权的人,我想,一个人如果不能思考判断,又没有同情心,岂不如同动物一般吗?我能接受我的孩子这样成长吗?

  之后,我又看到许多专家建议用结构性教学的模式,来带领自闭症病童的教学。但我看到的结构性教学,一切都是由教学者设计好、安排好,更将教导的内容分析步骤,让孩子重复操作,很容易觉得枯燥无聊。

  孩子和我的互动已经很少了,如果再浪费时间在那些无趣的活动上,孩子更不会喜欢我了;而且这些过程中,我没有看到教导孩子思考的部分,难道我们真要一辈子跟在他们身边,帮他们思考吗?但是世间万事万物,变幻无穷,岂是那些死板的结构和步骤可仿真或解释的;孩子学得有限,将来又何以适应这个社会呢?

  当时深陷无力的我,实在不知应该如何求援,我只知道,我像一块海棉,亟待吸取新的观念和知识,因为我的孩子根本无法和我沟通,无法和我有感情的交流。

  回到人本观念 重新思考

  有次到图书馆找数据,看到一大堆亲子教育的书籍,我突然想到,我何不把儿子的障碍状况当作不当行为,参考一般的专家对不当言行的处理方式。

  经过快速而大量的阅读后,我渐渐领悟出「人本教育」的概念,再加上用心的观察,我才开始了解孩子身上独特的生、心理敏感特质,造成了许多表象的问题行为,而理解的困难,更让他难以吸收和响应周边给他的讯息。

  一旦从孩子自身的需求出发,我很容易看到孩子的困难和焦虑,给他适时的包容和引导,他学会了解自己、保护自己,和表达自己。我更看到孩子的意愿和趣味;从中介入,加深加广,孩子的思考判断自然能够提升,也开始对周遭的人、事、物展现兴趣,如此一来,口语表达、人际关系就会有进步;而他的固着性,也在变动而有趣的生活经验中,不断的削弱。

  对我而言,已经达成一个自闭儿的教养目标: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有进取心,也学会规画自己的生活,容易融入团体,有自信心,不会任意批判别人;当然他还有更多的社会化需要学习,但他的潜能是无穷尽的。

  我早期的努力,只希望将能力建构在他自己的身上,这样,他将可以享有更多自在的成就。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从自闭症孩子本身的需求出发]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