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治疗的定义
从出生到六岁以前,小孩子几乎一张开眼睛就开始玩,从个人的身体一直玩到各种玩具。游戏治疗则是给儿童游戏的机会,让他们用玩具来说或表达他们口语能力所无法描述清楚的感受。孩子们在一岁半左右,即可做互动式的游戏,这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游戏治疗(陈梅娇,民88)。游戏疗法(play therapy)是基於心因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对於儿童无法完全明确的使用语言表达及理解的情况下,治疗者用儿童能够以身体机能表达心理面的游戏,取代语言作为沟通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了解人我之分离,并学习人际社交技巧,培养社会适应力。游戏治疗的目的就是藉游戏的特质,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愈力,以抒发内在的情结,使人格得以正常发展(中华民国自闭症基金会,民2002,网路资料)。
二,游戏治疗的功能
游戏是儿童们最自然的一种自我表现方式。游戏治疗就是根据此事实给儿童机会,让他们表现出自己的感觉和问题。游戏治疗是很独特的,因为他是使用玩具,玩偶,游戏比赛或其他游戏媒体,以引发儿童普遍性的兴趣进而参与活动。一旦孩童开始游戏,存在於治疗辅导者和小孩间的紧张就减少。又一旦治疗性反应建立后,鼓励孩童利用想像游戏,表达感觉和行为,藉以降低焦虑,进而改善问题(徐美莲,薛秋子,民86)。
游戏对儿童有吸引力。因为游戏具有随意活动性质,能令人振奋且於紧张生活中提供片刻休息。儿童在游戏中能免於成人的评价与判断,且被准许犯错而不必害怕失败或遭成人讽刺。游戏鼓励幻想和应用关系,在假想的世界中,儿童能免於竞争,并能满足控制他人的需求。儿童常经验到注意力无法长久且被勉强参与低兴趣,低吸引力的活动,游戏能增进兴趣并引发参与,鼓励身体和心智自我的发展(徐美莲,薛秋子,民86)。
陈梅娇(民88)认为游戏治疗有以下几项功能:(一)游戏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可以促进儿童四肢功能的发展,(二)从游戏中教儿童许多社会规则,(三)儿童可经由游戏中学到如何交朋友,怎样和他人愉快相处,和朋友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经验,所以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帮助也很大,(四)游戏等於是各种角色的扮演,常有很深的家庭,社会意义,
(五)游戏是一种身心的纾解。
三,游戏治疗的原则
陈梅娇(民88)综合理论与二十余年实记教学经验,归纳出以下四
项游戏治疗原则,提供给国小老师从事游戏辅导时之参考(陈梅娇,民88,p 31):
原则一(接纳):以温和,容忍,接纳,关怀与宽恕,与孩子建立友善关系。
原则二(内省):微笑倾听孩子的表达和感受,并引导他领悟自己的行为,发展内省力。
原则三(自尊):帮助孩子保有自尊,鼓励孩子把握机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亲自著手去做。
原则四(渐进):不急著要求孩子立即解决问题。
陈梅娇(民88)提醒指导者:情境的营造和情绪的培养,是进行游戏治疗之前所必需先完成的准备。尤其是父母亲,老师等治疗者,一定要秉持宽容的心态,不可心存速成之念,而应以鼓励,关怀来诱导受治疗的儿童,撤除其心理上的藩篱,软化其推拒的心理,方能有成。
贰,游戏辅导在教学上之应用
近几年来,研究学者已逐渐不再以残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来预测其现在及未来能力的发展,而较注意到这些儿童的社会能力发展上。被认定有社会能力,情绪或认知方面缺陷的特殊幼儿总是被安置在经过分类,自给式的学前特殊教育班,这群有缺陷的儿童常被同侪,家长,老师,或是其他人视为社会上的负担。这些儿童无法成功的在大多数的社会情境中表现独立性,合作技巧,社会判断,情绪控制等,对特殊幼儿而言,社会活动技巧的发展相当重要而且颇受学者及医生们所关注(傅秀媚,民86年)。
研究证明游戏是有助於社会与情绪发展的方法(Green, 1984)。另外也有研究显示,游戏对於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许多额外的贡献。Bruner(1976)曾经提过:游戏提供一个好机会去尝试行为的统合,此种统合是在一般成人刻意安排的压力下,不可能达成的。所以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持孩子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最近有不少心理分析学者,认知发展专家,社会心理学者根据他们的专业观点来看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结论:游戏能促使幼儿不断的发展。对幼儿而言,游戏是天生的而容易的,它助长个人的满足感并建立积极,自我概念和成就感(引自傅秀媚,民86)。
对特殊幼儿而言,活动经验需要一个更高层次的引导和简化。一个幼儿和同侪间的互动关系,影响到其他社会活动,角色的学习,活动的层次和品质。而且游戏对普通儿童的重要性已为一般人所接受,对特殊幼儿游戏的益处,也是被承认的。游戏可提供特殊幼儿适合他们成长速度的学习机会(傅秀媚,民86年)。
学生的学习问题,通常与情绪冲突和紧张有关,游戏治疗藉著探索儿童的感觉与态度,疏导他们内心的郁卒,害怕,焦虑与紧张的情绪。
游戏治疗强调情境的安排,信任关系的建立,完全的接纳,宽容与关怀。
游戏治疗在教学上的应用,是属於指导性的游戏治疗,即以老师,父母为主体,引导儿童从实际的游戏情境中,发泄或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从老师,父母那儿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后,从而发展出自我的内省力,逐渐调整情绪,增强信心,改变行为,努力向上(陈梅娇,民88)。
在教学上,利用游戏来辅导学生渐受重视。教师在应用「游戏治疗」来协助个案时,或许不若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心理谘商师(人员)般专业,但是近年来教师研习,再进修的情形相当频繁,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一颗勇於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企图心,越来越多的教师乐於运用「游戏治疗」的原则於其教学辅导上。陈梅娇(民88)成功地利用「游戏治疗」来进行三个个案的情绪与认知,问题行为,人际关系与记忆力调整的改善。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个案接受游戏辅导后进步显著。民国86年徐美莲与薛秋子利用音乐,艺术,游戏等辅导方式设计教学单元协助自闭症个案--李心。结果徐美莲与薛秋子发现经过游戏辅导后,李心在「说话时注视别人」,「积极的社交反应」,及「异常的行为反应」均有显著进步。
他们的研究个案(李心)经辅导后之情绪表达包括:
l 会说「我要看火车的书」,「老师帮我」,「我不要」
l 攻击别人被斥责时,会突然安静下来
l 电脑颜色转换时,会露出喜悦的笑声
l 高兴时,会哼出有旋律的歌
l 下课时会因期待要出去玩而坐立不安
l 曾因下课时抄黑板没玩到摇椅就哇哇大哭
l 听到喜欢的音乐会要求还要听
l 玩球时会说『球不要打到我的脸,会痛痛』。
l 会把自己安排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例如:看到娃娃掉到桶子的图卡,会说:『是李心(个案)掉入米浆』,而说别人掉入水中
l 如果老师说:『掉入油中炸』个案马上说『不要掉到油里,会痛痛』
l 溜冰鞋如果没收好,老师说:「把溜冰鞋送给别人。」李心马上说:『不要送给别人。』然后听话收好
l 会对他人表达关心之意(看到薛老师拿刀子削铅,会跟薛老师说:『薛老师要小心,不要让刀子割到』然后继续说:『刀子会割到手,会痛,流血喔!』显然很关心老师的样子)
l 攻击别人被罚不能吃冰淇淋很生气,但老师不妥协,李心最后也妥协了。
l 玩我追你游戏时,紧张被抓到,会一直喊『不要追我,不要追我啊!』
l 溜冰游戏时平衡感很好,跌倒会说痛
l 会为了想在下课时与同学抢到游戏器材,而认真上课,跑步时如果发现辅导者没跟上,会停下来说:『薛老师,我在这里」,或跑回辅导者身边牵辅导者的手』(P36)。
徐美莲与薛秋子二人之研究结果令有心利用游戏的方法改善自闭症个案(李心)沟通及社会互动能力的教育者振奋。因为,有经济能力或时间透过正式谘商医疗管道接受「游戏治疗」的自闭症学童毕竟是少数,而多数的自闭症学童终其一生所能得到较持续性的教育资源是在教育体制内。若教师能虚心接受各种辅导自闭症学童知能之训练,并将其「修饰」后应用在自闭症学童之教学辅导上,相信是此类学童的福气。
第三节 游戏辅导之教材教法
研究证明透过结构化的游戏方案,自闭症的表徵性游戏缺陷,是可以经由教导而改善的。「且自1980年以后有不少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引发情境下之表徵性游戏,优於自由游戏时表徵性游戏的表现,而且这些研究均以物品替代【substitute】代表表徵性游戏」(胡心慈,宋维村,林宝贵,民90)。诚如陈梅娇(民88)所呼吁:老师们应放弃追求单一补救教学的心态,而应扩展我们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形成连锁性,互相支援的教育模式,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不同学习障碍的儿童,需要不同的指导方法,而游戏治疗是其中一种教学模式。我们不宜执著於单一训练来解决儿童所有的学习困难。相信陈老师的提醒对自闭症学童之教学辅导亦是如此。
有鉴於此,本文参考陈培芝(民90)<>及傅秀媚(民86)<>两本书且依一自闭症儿童忠忠之仿说能力(最长可达六个字)而设计游戏辅导活动。并依文献之建议,活动设计采结构式,指导式之游戏辅导方式进行,而非自由游戏。且於游戏进行时,准备必须之实物教材。希望透过两位老师之楷模(modeling),忠忠得以经由模仿而习得增进沟通能力即社会互动能力之技巧。诚如王大延教授所言:「社会学习理论经常应用於交社会沟通技巧。藉著观察与模仿,个体学到了社会行为,亦即所谓社会学习论之楷模学习(王大延,民81)。」更何况,示范的方式可以影响学生三方面:
(一)新的行为可以从示范中习得;
(二)当学生观察示范者被增强类似的行为时,会增强先前所发生的行为;
(三)当学生观察示范者因为类似的行为而被处罚时,会降低先前的行为(冯淑慧,民89)。
傅秀媚(民86)曾强调社会能力领域,对幼儿将来独立生活有著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於特殊幼儿,加强其社会能力,其中包含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一领域当中,以幼儿责任培养,自我观念,社会技巧与生活自理为教导重点,本文参考其所列之三十三个教学目标,为一个一年级自闭症个案(化名忠忠)拟定五个游戏辅导方案。期能达成底下十四个教学目标,藉以促进忠忠之沟通技巧与社会互动能力。
l 会遵守大人给的指示。
l 能将玩过的玩具归回原位。
l 能正确地回应指示。
l 能表达感兴趣,愉快,生气及伤心等感觉。
l 对发生的事,能了解他人及自己的感觉。
l 与熟悉的人分享食物或玩具。
l 能与其他人一起玩乐。
l 能对同伴表达谢意或安慰。
l 能有轮流之举动。
l 使用别人东西时,能先请求准许。
l 能正确使用谢谢,请,不客气。
l 能以语言或肢体语言(手势)表达需求。
l 能以语言或肢体语言(手势)问候别人。
l 能以语言或或肢体语言(手势)表达情绪。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