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痴学者的各种规律性的东西被我们掌握得越来越多了。
美国学者希尔对39年国家,计9万例精神发育迟缓者进行调查后,提出了白痴学者占该病的0.06%,即约每1万例精神发育迟缓者中有6例白痴学者。就这个相对数来说,是很小的,但就绝对数字来看,整个精神发育迟缓患者的0.06%,白痴学者的人数就相当可观了。而且,医学界现在一般不将自闭症患者纳入精神发育迟缓者之列,所以,白痴学者的实际存在数可能还要远远大于希尔的估计。但是即使如此,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们已经发现的数字与理论上的数字相比都相差太远。
另一位学者特伦弗特则认为,如果限制性地使用白痴学者学名,患病率要低于0.06%。他统计了1896年到1941年的200余例病人,经过严格检测后,发现这200余例中可能只有少于100例患者是典型的白痴学者。
目前国内外发现的白痴学者多为男性。特伦弗特通过对103例白痴学者分析,结果89例是男性,14例是女性,显示男女比例大约为6比1。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经提到过,白痴学者的年龄通常在18岁到35岁之间,并且有迹象表明其特殊才能出现的最佳年龄是青少年,进入成年后可能逐渐消失。
而其具有的特殊才能,最多的是日期推算和计算数字。有些擅长于音乐绘画的患者,有时同时伴有日期推算能力。在里姆兰得报告的119个病例中,日期推算的技能常常普遍存在并且同时出现。在达凯特的研究中也出现了25例这样的白痴学者。有人认为,特殊的记忆力是许多白痴学者所共有的特性,而艺术天赋、手艺天赋等均可用记忆的天赋来解释。而这种记忆的实质或许是"字句的粘连"起了作用。有人对一组白痴学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计算能力和日期推算占该组的70%,音乐绘画为20%,其他为10%。有的人认为,较常出现日期与计算能力可能与这两项才能所动用的智力成份较有单纯有关。
研究白痴学者现象铁陈兴时和张明岛先生曾经分析国内报告数字与国外报告数字相比较的悬殊差距,他们认为这与各国对该病重视程度及研究水平有关,辆报告数少的原因主要是有三:⒈过去我们专业刊物上缺少介绍,因而未能引起辆临床上的广泛注意,低能中的有些人的专长还未为人所知。⒉白痴学者如果记忆力很好,或者有些语言能力,确实能胜任某些工作,如信差、门卫和普通职员等等,而长期不被发现。⒊有些家属只看到了低智的一面,但由于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而讳疾忌医,不来诊治。
两位学者还建议,治疗原则上与精神发育迟缓者相同。他们在自己实践中使用吡咯醋酰胺新药。国外临床上还推出了几个新药:乙醋酰胺、氢化麦角碱等。他们认为,这些药物的研制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特别适合在轻度精神发育迟缓和白痴学者患者中使用。
白痴学者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以往医学界的一些结论,再一次证实了人类对人脑这个神奇领域知之甚少。在智能不足的基础上,为何白痴学者会异乎寻常地形成某些孤立的突出才能,甚至发展到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水平呢?应该说,白痴学者的存在是对记忆心理学和智能心理学的一种挑战。正常世界里的传统理论,一时无法解答异常世界里的各种存在,而异常世界里的异常群体,却又在向正常世界里的"正常现象"质疑。
同时,传统智商理论也面临挑战。美国的施托伊特公布了一项令人吃惊的实验结果。他将相同年龄,相似经历,没有任何经商经验的大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是智商高的,对照组的学生是智商低的。而后,施托伊特发给每们学生100美元,让其在一个学期内任意到证券交易所从事证券交易。学期结束时,所谓智商高的学生,几乎全部赔尽输光,而所谓智商低的学生,却不乏善于经商人。施托伊特提出一种观点,人的聪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通过书面文化表达出来的;另一类则不能通过书面文化表达。前一类聪明深受重视,其突出表现就是以为学习成绩好、分数高就是聪明,反之就判为智力低、愚钝。后一类聪明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人们所忽视。为引起人们对后一类聪明的注意,施托伊特将前一类聪明叫作"聪明1",后一类聪明叫作"聪明2",并强调指出,随着人们对"聪明"研究的日益深入,愈益发现所谓"智商"、"聪明"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关于白痴学者的研究价值,及白痴学者特殊才能是否对其个人和社会有所贡献,也曾出现过一些怀疑的态度。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杨晓玲主任也认为对白痴学者特殊才能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尽可能诱发弱智者和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才能也同样重要。她说:"白痴学者的价值在于研究如何发展、利用其特长,对白痴学者自身、对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对于一些人对白痴学者现象的怀疑态度,杨主任说:"我们已经看到了事实,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她还说,人类大脑的问题太复杂,不好解释。人类到现在无法解释孤独症者语言表达能力差的问题,医生们在病人的生理上无法找到答案,同样,对白痴学者现象不能在短期内做出解释也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是,西方国家已经有这样的事例,一些从小在一个特殊的教养院中篚的白痴学者,甚至可以做些专门编写日历、歌曲集或编排数目序列等类特殊工作。还曾有人训练白痴学者利用他们在音乐上的特长做钢琴调音员等。
因此,目前来说,针对白痴学者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心理与教育治疗。对患者进行特别的心理治疗,根据患者的突出才能,加强职业培训,使突出才能得出最大限度发挥。
美国影坛巨星霍夫曼在《雨人》中说过一句话,可以作为对精神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的新要求:"对待那些'雨人',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伸出手去拥抱他、吻他,那么,他们的恐惧心理也就会慢慢消失,会渐渐走出自己封闭的角落,为社会贡献一份特殊才能。"
中国已经发现的白痴学者肯定不止于我们此书中报道的这些事例,许多医生的发现未被媒体报道出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在此书采访前后,经我发现或首次报道的白痴学者便有6人,可见,一定有数字更为可观的白痴学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他们在哪里?
即使是本书报道的事例,其中许多人我们也早已不知道他们的下落,他们又在哪里?他们生活得可好?难道我们能眼看着时光在他们身上渐渐地流逝,让生命中这一奇特世界的智慧之光渐渐黯淡下去,从而走向生命的终极吗?
人类向未知世界的攀登永远没有止境。人类的历史便是探索未知领域的历史,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人类走向成熟,人类历史越向前发展,所面临的未知世界例越深邃,然而,美的风景正在于险远!
只要我们不是选择回避,而是迎接挑战,便没有无法企及的峰顶,也没有解不开的谜。
白痴学者的故事似乎是天方夜谭般的,但愿这天方夜谭般的故事能有一个美丽的结局。
1995年12月28日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