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一:
早期诊断发现
阶段一
进入孤独症儿童的班级(每班学生4-5人老师1-2人)
阶段二
进入启智班(与其它智能障碍儿童同班)
阶段三
a:低功能学童 、高功能但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学童,在孤独症专业老师的陪伴辅导下进入正常班级就读。
(视情况加入正儿童班级) 适应学习良好进入下一阶段
适应不良回到原阶段
b:适应学习良好、高功能,没有行为困扰的学童 进入下一阶段
适应不良回到原阶段
阶段二
进入启智班(与其它智能障碍儿童同班)
(视情况加入正常儿童班级) 适应学习良好进入下一阶段
适应不良回到原阶段
高功能,没有行为困扰的学童加入正常儿童共同学习。
阶段三
1)在孤独症专业老师的陪伴辅导下进入正常班级就读
2)在阶段三,孤独症专业老师可藉不断的与普通班老师联络,彼此交换经验,相互学习,亦可教育普通班老师对孤独症的了解。
3)当孤独症儿童适应良好时,可进入下一阶段。适应不良时则可回到原来的阶段,具有相当大的弹性。
模式二:
则省略了阶段一的过程,以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专业老师同时处理自闭儿与非自闭儿。
上述两种模式并非一开始就由美国政府为孤独症患者设计,执行,而是靠家长,专家和老师们不断的争取才达成的。虽然这个模式在执行上仍然有一些问题,但是可以提供国内教育学者,老师及家长一些参考。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教小孩在生活自理及守规矩的能力,孩子具备了这些基本能力后,则可以学习其它的课程。认知课程可视孩子的能力加以增减,功能高的孩子可以多给一些认知课程,功能低的孩子则加重职业训练或基本生活自理的能力。教育的内容均应视孩子的年龄,程度随时作弹性的修正。
1).学校和家长要密切配合。
2).家长要严格执行教学的内容,不要因一时的心软而纵容小孩。
3).父母教养态度要一致。
4).要有很大的耐心,随时抱着希望。自闭儿的学习是缓慢的,常常在你教了很久,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突然"学会了,所以不要轻言放弃。
1).评估孩子的工作的能力,了解孩子的能力能作那些工作。
2).分析工作所需要的技巧,当提供孩子职业训练的课程时须了解该项工作需要操作者具备何种能力,技巧,以便设计于课程,训练中,
3).了解孩子的特长:自闭儿可能具备某方面的专长,如记忆力强,或有将物品排列整齐的习惯,...我们都可以训练他发挥特长。如担任图书或超级市场的上架人员,协助将书籍或物品归还原处。
透过该项评估,我们材能了解何种职训才能符合孩子和社会的需要。
在进行职训时有下列几点需要注意:
1).教导以实用为原则:孤独症儿童学习速度较慢,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导孩子学会一些技巧,就必须掌握只教实用的课程,其它与生活或工作关系不大的学科则可点到为止。
2).从小开始:在日常生活的学习中,就应该考虑未来职业的方向多提供孩子学习的机会。譬如训练他们帮助家务,简单的烹调等,虽然在刚开始时会非常辛苦,但想想一两年却可以换来未来二,三十年的轻松及陪养孩子的工作能力,也是值得的。
3).孤独症患者在工作之余亦和正常人一样需要休闲,因此给予休闲技巧的训练也是相当重要的。训练他们的休闲技巧,不但可以帮助孤独症患者调剂生活,同时亦可以让他们扩展人际关系,参与社交活动。
4).孤独症患不能一辈子关在家中,家长必须让他们与外界接触,了解社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环境,学习社会生活的技巧。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