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介绍自闭症的文章都是这样开始的:1943年美国医师肯纳首次描述十一位具有情感接触之自闭性障碍的儿童,并称之为「幼儿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幼儿三岁以前即表现出异常或有缺陷的发展,其特点为在「社交互动」,「沟通」,及「局限、重复的行为」三方面之功能异常;而交互性社交互动本质上的障碍是最主要的特征。
从幼儿时期起,自闭症个案便可能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不怕陌生人、不容易和亲人建立亲情关系、缺少明显分离焦虑、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遇到不舒服或挫折无法主动寻求慰藉、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方面的困难;年龄较大的自闭症患者显现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依据社交内容调整行为的能力,也无法了解社会规则与习俗,常常使其在人际互动上感觉受挫,有的则会因此出现忧郁或愤怒等情绪,而他们即使出现这些情绪反应时表达方式也多半显得不适当。
大约有50%的自闭症个案无法发展出有意义的沟通性语言。即使在非语言沟通如手势、表情等方面自闭症也都有程度不同的缺陷。自闭症的特征随着年龄、智商及自闭症的严重程度而不同,这些缺陷会持续至成人期,并以类似的社交、沟通及兴趣型态问题呈现出来。它的盛行率约为每一千人口中有一名,男女患者的比例约为3.5比1。
以前自闭症曾被认为是育儿环境所造成的,然而后来发现自闭症儿童早在面对这些问题之前就已出现发展迟缓的现象了,而且自闭症与明显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大约三分之一的个案青春期出现癫痫的作。因此,它的病因目前医学上尚无定论但很可能是多种的生物性因素造成了成长期的脑共通的机能障碍。
再谈到「自闭」一词所描述的孤独状态。先不提每个人都可能经验过的、在某些情境下、孤独的感觉或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许多精神疾病都会呈现一般人所谓的「自闭」现象。其实,最早在公元一九一一年瑞士的精神科医师布鲁勒即提出了自闭式思考为精神分裂病的原发性症状之一,现在则有人针对精神分裂病患者常出现的社交退缩及情感淡漠的症状形容之为自闭。
其它如忧郁症、强迫性思考、社交畏惧症、适应障碍症、敏感性人格障碍症、儿童期的情绪障碍症(如分离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或社会功能障碍症(如选择性不语症、反应性依恋障碍症)等,都有可能因状似孤独与自我封闭而被人以「自闭」形容。
倘若我们清楚的了解了上述「自闭症」的特征,就不会对自闭一词再感到疑惑。其它的精神疾病个案即使有所谓的「自闭」现象,应该另外还有各自相对应的精神症状或情绪状态(例如忧郁症的忧郁情绪、失去兴趣/快乐感、活力减退、低自信与无助无望感等)。
最重要的分别是,他们有正常社交响应的能力而自闭症个案没有;其次,某些个案或有沟通的困难,但他们应没有自闭症所特有的沟通本质异常。
当然,对每个可能出现发展上或思考情绪行为问题的个人尤其是在儿童早期,都需要及早接受相关的整体评估及适当的诊断,以针对个别的问题及其实际年龄、心理年龄及阶段发展性的需要来安排妥善的治疗,协助其成长学习,改善症状,并适应社会生活。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