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文摘浏览 > 浏览文章

结构教学法对中部地区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学习效果三

2008/12/8 13:02:44 来源:台湾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式
本研究以单一受试实验设计中之跨行为多探试实验设计(杜正治,民83)来进行结构教学方案,以下依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时间与数据搜集方式做一说明︰
1.实验研究设计
本研究设计是使用单一受试实验设计中跨行为多探试实验设计。由于教学时间较长,故将课程依认知语言、认知操作、社会互动、其它相关学习等呈现,是以教学计划中,同一时期教导不同领域之教学目标。此外,于教学之初,先行教导结构教学之先备技能。实验设计分为三阶段,各阶段内容说明如下:
(1)基线期:评估实验未介入前,个案于认知语言、认知操作、社会互动、其它相关学习等方面的起点行为。
(2)处理期一:分别介入认知语言、认知操作、社会互动、其它相关学习等五大领域之目标行为。此外,母亲在此阶段中,陪同个案于教学情境中。
(3)处理期二:如同处理期般进行教学。然而母亲在此阶段中,撤离教学情境。
(4)追踪期:本阶段撤除结构教学方案教学,评量目标行为的维持情形。
2.实验时间
本实验时间自台湾八十九年十月十一日至九十年一月十一日止(其中十二月五日至十二月八日,停课一周),共计十二周。每周一至周四,教学时间为下午一点至四点。基线期仅进行观察,为期一周;处理期实施结构教学方案,为期十一周;追踪期在停止教学一周后,于一月二十二日至一月二十四日进行,为期三天。
3.资料搜集方法
    数据搜集方式为:(1)由非当天教学者,以摄影机拍摄个案的学习表现,之后再由研究者观看录像带;(2)由教学者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个案当天行为表现。
(二)研究变项
1.自变项
本研究自变项为结构教学方案,其内容分别如下:
(1)教学情境:于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之「统合式资源教室」进行教学, 将教室规划为「个别学习区」、「团体游戏区」、「点心区」、「个人物品区」及「教材教具区」。
(2)教学课程:结构教学课程包含:A.结构教学法之环境结构,B.作息时间表,C.个别化操作系统,D.视觉结构四要素(四要素另于研究工具详述之)。
(3)增强系统:本研究为增进个案的学习成效,实施代币制度,代币的内容依据个案之喜好订定之。
(4)教学提示系统:包含基本教学历程与教学提示。
(5)学习备忘录:记录三名个案当天教学的学习情形,并针对母亲表现给予回馈。
(6)定期教学检讨:为使教学系统一致,教学者每周定期聚会,除针对教学过程作一检视外,并对教学中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作一讨论。
2.依变项
    本研究欲探讨的依变项为:
(1)个案的学习进步情形:
A.个案在认知语言方面的进步情形。
B.个案在认知操作方面的进步情形。
C.个案在社会互动方面的进步情形。
D.个案在其它学习相关方面的进步情形。
(2)家长及教学者对结构教学法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学习成效之评估与建议。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结构教学法对中部地区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学习效果三]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