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文摘 > 康复教育 > 浏览文章

社会互动语言之教导

2008/12/1 15:37:34 来源:雅虎奇摩部落格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凤华

彰化师大復健諮商研究所副教授

摘要

互动式语言(Intra-verbal)是自闭症学生主要的行为缺陷之一,如何协助自闭症打破自我的藩篱,互动式语言的教导及拓展是一重要关键。本文从B.F. Skinner (1957) 的互动式语言概念探討增进高功能自闭症学生互动式语言能力的具体教学方式。文章首先从Skinner之语言行为(Verbal behavior)之观点討论互动式语言之內涵;教学的向度则以主题式互动语言为主轴,逐一討论教学的重点序列课程,其中包含:简单的刺激联结关係训练、生活相关事件的因果关係、相关字词的联想、主题式对谈的开展、以及肢体语言的学习;最后则介绍相关的研究论文做为佐证,並期待做为实务者之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功能自闭症、互动式语言、社会互动、主题式对谈、语言行为

The Impacts of B. F. Skinner’s Intra-verbal Behavior on Teaching Students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Hua Feng, Associate Professor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bstract

The major deficit of students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is on the area of social interaction, especially social language. The important part to help the students with autism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is to teach social language, or as defined by B. F. Skinner as “intra-verbal behavior”.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cepts of intra-verbal according to B. F. Skinner’s “Verbal Behavior”. Secondly, the teaching method major focused on topical conversation, the more complicate intra-verbal behaviors, and proposed the five parts of sequence curriculum: simple stimulus connection training, life related cause-effect training, free association with known words, topical conversation, and non-verbal behavior training. Evident-based research was introduc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Key word: students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intra-verbal, social interaction, social language, topical conversation

【前言】

B.F. Skinner (1957) 於语言行为(Verbal behavior)论著中,將语言从行为功能的角度做一重新的詮释,並將语言的类型依不同的功能区分为八种类型,包含请求(Mand)、复诵 (Echoic)、接收性语言(Receptive)、物件命名(Tact)、复杂指认(Receptive by function,feature,and class, 简称 RFFC)、互动性语言(Intra-verbal)、阅读(Texture)、以及写作(Writing)。其中互动式语言(Intra-verbal),正是自闭症学生的行为缺陷之一,如美国精神医学诊断手则中其中一项诊断要件为:有语言能力者,在开始或持续会话的能力上有显著缺陷(APA, 1994),或是虽然有语言行为,会问他人问题,但並不是要他人的答案,也较不理会他人的反应(Wing & Gould, 1979)。因此,有语言能力的高功能自闭症学生在语言的互动上,呈现的常是单向的沟通型態,这也正是高功能自闭症者在人际互动上常显现的困难之处。如何协助自闭症打破自我的藩篱,互动式语言的教导及拓展是一重要关键。本文將从 Skinner (1957) 的互动式语言来探討如何增进高功能自闭症学生互动式语言的能力。

【行为主义与语言行为】

一、Skinner之语言行为

行为主义对行为的界定,强调的是环境与个体反应的互动关係,其中环境又包含有前事刺激(Antecedent)及环境结果(Consequence),將环境与行为反应联结而成的就是行为主义强调的基本行为法则: A(Antecedent)-B(Behavior)-C(Consequence)法则,简称A-B-C法则。此法则可以用来解释所有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当然,对语言的分析,也脱离不了A-B-C法则的运用(凤华,民94)。

依B. F. Skinner (1957) 的观点,语言行为就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產物,强调其沟通的功能性以及对环境的控制性。功能性代表沟通的意图的表达,若沟通意图达成,同时包含了达成沟通意图以及对环境控制的后效强化作用。从A-B-C的观点而言,环境中的前事刺激(A),依不同的语言类型会有不同的型態,其中包含有人、事、物、及各式的语言刺激等;语言行为(B)则是受制於不同的语言型態而產生的对应反应,受环境的增强作用而有持续发生的可能;而环境中的结果(C)则扮演重要的后效强化作用(Contingency of reinforcement)。依照行为分析方式,语言不再是语音、语意、语法等不同元素的组合,而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因此,只要在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中安排適当的前事刺激与后效强化结果,语言行为的习得就可以预期;语言的学习不再是困难的发音问题或学童的发展问题,而是环境安排適切与否的问题。

二、互动式语言之內涵

B. F. Skinner (1957) 针对互动式语言类型在A-B-C之原则下所呈现之语言行为特性如表一。表一当中所显现的互动式语言特性是语言行为与刺激的关係没有呈现对应的关联性 (No point-to-point correspondence) ,在学习的过程中,互动式语言的养成是透过自由联想、串联、以及环境中的正增强作用產生(如表一)。依B. F. Skinner (1957)的看法,互动式语言又分为下列三种型態:简单的应对寒喧、接续他人语言、以及长串的语言对谈。

(一)应对寒喧:

生活中常见的就是寒喧问好。例如生活中常出现的打招呼的语言行为,若从A-B-C的观点解析,可以窥见其语言內涵与环境互动的关係,如表一范例一中,当个体甲听到「你好吗?」(A),个体甲回应「我很好」(B),会得到环境的自然性增强(C),如肢体语言(如对方的微笑或点头)或语言行为(喔、真高兴等),对於初学者则会伴隨有其他的类化性增强(如很有礼貌)。

表一、互动式语言之A-B-C分析

语言刺激 (A)

语言行为 (B)

获得一般正增强 (C)

Intra-verbal

范例一

师:「你好吗?」

生:「我很好。」

师:「很好。」(加上肢体语言的增强)

Intra-verbal

范例二

师:「床前明月光」

生:「疑是地上霜」

师:「举头…」

(二)接续式互动语言:

第二种互动式语言则是接续他人话语的型態,最常见的就是在语言课程中的教学互动,老师的一句话会引发学生的下一句话,接著老师会再引发另一句话,如此过程不断的重复,可以將不容易学习的概念藉由互动的方式串联而成,例如在学习诗、词等困难的课程时,採用此种教学策略,逐步的在对话中自然强化而成(如表一范例二),常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此种对话型態也常发生在很有默契好朋友的对话过程,如:

甲:佐助真是…

乙:太酷了,我就知道你又在..

甲:发癲了,可是,我就是…

乙:忍不住。

甲、乙:(笑成一团。)

能成为好友或死党,绝非偶然,透过行为分析的解释,更能够看到其中的端倪,彼此间的正增强作用更是功不可没。

(三)连续性互动语言:

在连续性互动语言的產出过程中,是透过连锁反应 (Chaining)的学习而產生(Skinner,1957);例如以下的对话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互动式语言的对谈內容:

甲:你会去哪里看电影?

乙:我喜欢去新光三越看电影。

甲:喔,这样。那你喜欢看甚么类型的电影?

乙:我比较喜欢去看文艺爱情的片子。

甲:真的吗,我也是,那你甚么时候想去看电影?

乙:这个週六不错,我们一起去看吧?

上述语言对话的內容可以继续延伸而形成一长串的对话。一般而言,相同的两人所谈的內容就是由一句对话接续著一句对话串联而成一连续性的对话;过程中之所以会持续这样的谈话,环境中的强化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甲的语言行为是因为乙的回应而產生自然的正增强作用,再次强化甲语言行为发生的可能;当然,甲也同时是乙的语言行为的刺激物,而乙的语言行为则受制於甲的语言刺激,並同时受到甲后续回应的增强作用,而强化再次回应的可能。因此,彼此交谈的两人同时是对方的语言刺激以及增强物,其中自然性的增强就是情感的愉快经验及满足感,无怪乎交谈在社会互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极具有吸引力的人际行为,因为过程中处处感受到正增强作用。

【教学的向度与方式】

社会互动式语言的內容可依难度分为基本互动语言及进阶社会互动语言。以下则依序说明其內涵及教学方式

1 基本互动语言

基本互动语言包含的向度如:打招呼、基本对谈、及一般性的语言对谈。表二所显示的基本互动式语言又依照语言行为的被动或主动性区分为不同的行为细项,在主动打招呼的行为中,也需要教导对情境的辨识,如学习分辨何时是打招呼的適当时机,以及弹性的应对方式;教学方式可以透过单一尝试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或核心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eaching)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標(凤华,民91;民94)。

表二、基本社会互动式语言行为內涵

行为向度

行为细项

1. 打招呼

1-1回应他人的问候语

1-2主动向他人问候

2. 基本对谈

2-1当他人询问个人基本资料问题时,能回应该问题(姓名、年龄、家人姓名、电话、地址)

2-2被他人询问后,也能回问他人相似的问题

3. 一般性的对谈

3-1当他人询问一般性问话时,能回应该问题 (你喜欢的食物、你爱看的电影、你喜欢的顏色)

3-2主动性: 被他人询问后,也能回问他人相同的一般性问话

2 进阶式社会互动语言

进阶式社会互动式语言行为,如串联式对谈及主题式对谈皆属之,其训练过程必须透过较复杂的方式来达成。一般而言,依照Freeman 与Dake (1997)以及作者的实务经验,主题式对谈中应涵盖下列几种语言行为的技能:简单的刺激联结关係训练、生活相关事件的因果关係、相关字词的联想、主题式对谈的开展、以及肢体语言的学习。要教导適切的主题式对谈的互动式语言,必须先进行上述各项语言行为能力的训练,本文將依序说明之。

1 简单的刺激连结关係训练

依照Freeman 和 Dake (1997)的建议,此种训练是帮助个体增加对事物的了解,特别是自闭症学生在刺激的选择上常有过度选择的现象,为使自闭症学生对某一刺激物能逐步產生多重线索的反应,对单一的事物有多元的面向;此外,透过此种刺激连结训练,也有助於基本因果关係概念的產出,此训练实为一基本语言拓展的训练。依照作者实务经验,教学顺序建议如下:(1)从「 是」的相关词组开始、(2)逐渐加入感官知觉相关的词组,如:吃、嚐、闻…等、(3)逐渐加入动作相关的词组,如:坐、站、打等、(4)逐渐加入前置词相关的词组 ,如:在里面、在外面等、以及(5)逐渐加入感觉的相关词组,如:觉得…。

2. 「 是」的相关词组的教学

表三是依照A-B-C方式呈现以「 是」为主轴的相关例句练习,A由教学者提出问题,学生则试著將词组相连结,环境的后效强化是语言產出的重要推手。其中词类的组合一般是形容词加上名词,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都是可以练习的词组。

表三、「 是」的相关词组的范例

配对的字

(形容词+名词)

问话的方式(A)

连结(B)

环境的反应(C)

红色/ 苹果

阶段一:呈现苹果图片或字卡 + 「甚么和苹果在一起」(相关性问话)

阶段二::呈现图片或文字「红色/ 苹果」 + 「为甚么苹果和红色在一起?」(原因性问话)

红色和苹果

一起

因为苹果是红色的

一般性正增强

(如:答对了)

一般性正增强

(如:答对了)

圆形/ 月亮

阶段一:呈现月亮图片或字卡 + 「甚么和月亮在一起」(相关性问话)

阶段二::呈现图片或文字「圆形 /月亮」 + 「为甚么月亮和圆形在一起?」(原因性问话)

圆形和月亮在一起

因为月亮是圆的

一般性正增强

(如:答对了)

一般性正增强

(如:答对了)

3. 感官知觉相关的词组 (如:吃、嚐、闻…)

表四是以「 感官知觉」为主轴的相关词组例句练习,其中词类的组合也是形容词加上名词。此处特别將感官相关的形容词特别列出,是考量该类形容词较为抽象,对自闭症学生的学习较具挑战性,特别和上述可以从外观上判断的形容词做一区隔。此外,在回应的过程中必须加上对该词类的动词描述,在句子的复杂度上明显的高於上面的练习。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也都是可以练习的词组,但必须是可以加上感官知觉的形容词。

其它动作相关的词组(如:坐 、站、玩、打)、前置词相关的词组 (如:在里面、在外面…)、以及感觉相关的词组则可以依上述的概念逐步类推。

表四、感官知觉相关词组的范例

配对的字

(形容词+名词)

问话的方式(A)

连结(B)

环境的回应(C)

香的/ 玫瑰花

阶段一: 呈现玫瑰花图片或字卡 + 甚么和玫瑰花在一起 (相关性问话)

阶段二:呈现文字「香的/ 玫瑰花」 + 「为甚么这两个字在一起?」( 原因性问话)

香的和玫瑰花在一起

因为玫瑰花闻起来是香的

一般性正增强

(如:答对了)

一般性正增强

(如:答对了)

(二)生活相关事件的因果关係

因果关係的理解是个体未来发展抽象思考的基础,而因果关係现象经常蕴含在生活的各种事件中以及情绪经验的理解。对生活事件因果关係的理解,正是与他人对谈的重要基石;例如:「口渴了所以要喝水」,在句子中明確显示出口渴与喝水的因果关係,此种与生理状况有关的因果关係的现象不胜枚举;在生活中隨时都可以引发相关的因果关係的学习;此外,在平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中也常可观察到因果关係的事实,例如:「有眼睛所以可以看书」、「要穿泳衣才能游泳」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事件;进一步说,一般物品因果关係的学习也是另一个学习的向度,如「电视遥控器不灵了所以要换电池」、「洗衣机会运转是因为有插电」等也是增进个体在因果关係理解的重要经验。

此外,情绪的辨识与理解则是拓展因果关係的重要基石,也是经营社会关係的重要媒介,透过情绪的交流,对於隱喻的概念才能拿捏,对於到底是事实的陈述或是开玩笑的情境,才能有判断的依据。一般而言,高功能自闭症者对情绪的敏感度或情绪的解读有明显的不足,也因此导致人际互动上的困难。因此,情绪经验的解读除了能有效帮助高功能自闭症者突破自我之外,也是发展因果关係能力的重要关键。生活中情绪经验亦隨处可见,如:A生很高兴是因为她在吃汉堡,就呈现重要的因果关係,只要在生活中隨机掌握各种因发情绪的情境立即隨机教学,或採用单一尝试系统化教学,逐步累积经验后就能有相当的成果(凤华、温进明、林郁芬、庄宛儒,民93)。

(三)相关字词的联想

B. F. Skinner(1957)指出,社会互动式语言的学习是透过自由联想的过程,而语言的丰富与否也取决於联想能力的流畅。相关字词联想训练的目的在於增进个体对一般知识的瞭解(Freeman & Dake, 1997),以及拓展对单一事物的扩散性思考,表五就是一简单联想的范例。透过教学者的语词呈现,学生练习去回应与该与词相关的词语,刚开始训练时大多需要较多的提示协助,以及强力的后效强物,再逐步退除协助与增强。

表五、 简单的联想

问话的方式 (A)

学生回应(B)

环境回应(C)

简单联想

教学者呈现一个字或词

(从孩子有兴趣的部分著手)如:下雨 (写下)

雨伞

接续字词(如:雨衣、雨鞋等)或社会性增强

对於较复杂的相关自词联想,可以借用创造力思考教学中常用的脑力激盪术,教学者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激发学生的自由联想,並將所有的相关语言以图示方式呈现,將可促使学生发展出较多元及扩散性的想法。此种练习,对社会语言的主题相关对谈训练、写作能力的增进、或问题解决训练都有相当程度的正面影响。兹举「朋友」此一主题做为扩散思考的范例,从朋友的议题中可以有十分多元的想法,如逛街、分享物品、诉苦的对象、聊天的伙伴等,可以透过如图一方式的呈现,扩散性的列出在思考的过程所想到的语词。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社会互动语言之教导]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