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老师讲座心得
在参加甄老师自闭症儿童培训之前,很多家长都会认为阻碍我们的孩子进入社会生活的最大的障碍无外乎就是语言。因此家长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孩子的语言教育上来了,每天都希望孩子可以发出一个新的音节,甚至学会一个新的词语或一句话。然而我们有时也会发现即使语言发育很好的孩子,也并不能很顺畅的和别人谈话和交流。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中,家长们困惑了,甚至对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信心,作为一名机构教师,我能做的也只是一直鼓励我们的家长们不要放弃希望,但我却也提不出更好的教育方向和方法。直到参加了甄老师的培训班,让我觉得自己今后的工作都有了明确的方向。
就像甄老师说的一样,一名孤独症儿童,即使他的语言方面发展再好,语音、语调、语速再正常不过,倘若他不能用他的语言去解决问题,那么他依然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教育的价值在于让一个什么都不会的自闭症变成一名有很多社会功能的接近于正常人的自闭症。我们要把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第一位,而语言则是社会性发展的桥梁,是孩子解决问题的工具,它来自于孩子丰富的体验。在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教育当中,我们应把社会性教育放在康复训练的统帅地位,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除去语言我们还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也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孩子的社会认知等等。我们还要训练孩子的行为逐渐正常化。让我们的孩子逐渐懂得社会交往的规则和礼仪。
对于孤独症儿童,在他们平静的时候,他们的表情似乎只有一种:对身边事物漠不关心的淡漠表情。正是这样的表情,让想要接近孩子,想要和孩子们交流的人们渐渐放弃了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事的想法。正是这些异常的行为把我们的孩子推出了社会交往的大门。
因此,关于社会交往与社会礼仪的教育也变得十分有必要。这些其实并不复杂,也并不需要孩子具备多么高的功能。年龄再小的孩子我们都可以开始进行教育。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对他们进行社会交往与社会礼仪的教育,更容易让我们的孩子融入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当中,让孩子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教起。例如:辨别和使用各种面部表情。爸爸妈妈可以在自己的脸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表情,还要告诉孩子们我们所做的各种表情的名称,例如“微笑”“皱眉毛”“撇嘴”“哭”等等。我们也可以搜集一些有不同表情的人的照片或图片,给孩子解释每一个表情,“微笑”就表示高兴,“皱眉毛”就是发怒就是生气,“撇嘴”就是很痛苦或哪里疼,“哭”就是伤心了委屈了。孩子们往往都会喜欢老师或家长在他们面前做出各种夸张的面部表情,他们在看到这些夸张的表情大都会很感兴趣,这也正应对了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的理念。
对于教孩子使用各种面部表情的方法,我建议家长可以用让孩子照镜子的方法来教。让孩子学会照镜子,既学会了一项生活自理的内容,又可以让孩子从另一个方面认识自己。而且有的孩子也许对照镜子这项活动很感兴趣。首先,让孩子注意到镜子中的人就是自己,让孩子指出镜子中人的五官。然后让孩子一边照镜子一边做出不同的表情:笑的、撇嘴的、哭的、皱眉毛的等等,镜子会照出孩子各种不同的表情,孩子也可以一直看到自己面部各种表情的变化,渐渐的孩子就会喜欢上这样的游戏,对于各种表情的理解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非语言的交流也有很多,而且这一点对于很多语言发育比较慢的孩子显得更加重要。往往一个手势动作就可以代替非常复杂的语言描述。我们要设法教孩子可以理解甚至去使用这些手势动作。例如:击掌。这是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激励的动作。当孩子完成了一个课题或者我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都会伸出双手和孩子击掌。当有人伸出双手想要和孩子击掌时,我们只需要辅助孩子的手来回应我们的双手就可以教会孩子击掌了。对于类似击掌、握手、再见等等的礼仪性手势动作,我认为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教孩子把这些课题作为一种对方将手伸出来以后的一种被动的回应。因为孩子对于什么时候应该握手,什么时候应该击掌又是什么时候可以说再见往往会判断不准确。将这些社交礼仪作为一种被动的手势教给孩子,他们理解和应用起来就会更加的简单和方便。
以上仅仅是我在教学当中总结出的一些小方法,当然,这些并不是最终的目标,我们对孩子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礼仪的教育,最终目标是希望孩子可以在交往中体验到快乐。但愿能给家长和其他老师们带来一些方便。希望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