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育儿随笔 > 浏览文章

注意不和谐的音符

2006/8/4 10:09:21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生完老大,生老二。有相当一部分孤独症患儿的家长都已经做了。不管是想要体验一下养育正常孩子的快乐,增加人生阅历;还是想在自己百年之后,患孤独症的孩子仍然有兄弟、姐妹来相伴、关照,家长的心里可以得到一些慰藉,这本来就是每个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生活安排。

  这个夏天的一个周末,几个孤独症的家长相聚了。碰巧的是这其中有三位家长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第二胎有的是男孩儿,有的是千金。这三个第二胎最小的三岁,最大的十几岁,是中学生了。

  一个家庭当中,既有正常孩子,又有患孤独症的孩子,应该说这种家庭是“特中特”,在家庭中通常要一国两制,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出现矛盾,遇到问题,是平分秋色的解决,还是有侧重的调和,孰重孰轻,家长心中想必自有一杆秤。

  先说说陈先生的两个孩子,大儿子十几岁在培智学校读书,老二是个小妹妹,只有三岁,由于年龄的差距,两个孩子玩不到一起去。妹妹年幼,还不能完全理解孤独症是怎么回事,对哥哥的举动有些好奇。经常告诉哥哥,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许动,看样子比父母的管教还要严格。

  燕女士的两孩子都是男孩儿,大孩子在培智学校读四、五年级,每天由保姆接送。老二有四岁,他不喜欢哥哥。那天因为哥哥掐他,他伤心委屈地哭起来,对保姆说:“你把哥哥带走,带到你们家去,我不喜欢他。”哥哥掐他,可能是喜欢他,想与他交往,但方式不对。也可能是忌妒他,或者讨厌他。但是不管怎么样,看上去他们俩兄弟并不是互相吸引,而是互相在排斥。

  如果我是妈妈,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先批评老大呢,还是先安慰老二,不知道怎样去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说老大不懂事那的确是属实,说老二不懂事也丝毫不夸张,因为弟弟只有四岁。看来“特中特”家庭的家长,的确不好胜任。

  第三个要说的是于先生,他的大儿子培智学校毕业,现已经21岁,是个高功能孤独症患者,会帮助家里做饭,语言表达十分流畅。妹妹十几岁,是个中学生。从老于那里,我了解到这兄妹俩在生活中时常出现问题,妹妹以有患孤独症的哥哥为耻,非常不高兴哥哥接听她同学打来的电话。据老于讲:有一次,妹妹让哥哥帮她买冰棍,冰棍买回来,她自己大吃起来。老于奇怪地问:“为什么不给哥哥吃?”妹妹振振有辞地说:“我已经给了五毛钱跑腿费了。”在她眼里钱是可以替代情感的。

  还有一次,妹妹让哥哥给她洗个苹果,老实善良的哥哥,不但洗好苹果,还把苹果皮削好,送到妹妹手上,可她一口也没有给哥哥吃。不但如此,甚至于洗脚水也让哥哥替她倒。没有善意地帮助哥哥,反而倒让哥哥多次为她服务。在她看来哥哥的憨厚老实就是傻,傻人好指使好欺负。从老于的言语中,我感到了一个父亲的气愤与无奈,甚至还加有一种隐痛之中的失望。

  出现上述的这些情况,不得不想到我们当下的教育。现在的应试教育,学生除了读书就是考试,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抓分数,学生、家长为了上名校也在费尽心机抓分数,但是相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尽管“八荣八耻”也在那里宣传,但是有一些学习是在走形式。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分数固然重要,专业成绩也十分重要,无论从家庭的角度、学校的角度、乃至国家的角度,培养出来的人都应该是德才兼并的人。不管将来是博士也好,是硕士也好,学历不能完全代表能力,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格,即使是名校毕业也只能是你人生经历的一个小小的阶段。真正走入社会,最重要的是一个做人的道德和品质,起决定因素的更是你的面对挫折、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品格教育应该是每个“正常”孩子从小就抓起的事情。家长如果忽视了抓晚了,很可能这个世界上就少了一个关心患孤独症的人,少了一个讲手足之情的人。原本和谐的家庭,就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希望相关的家长能注意这个问题。
0% (0)
0% (10)

下一篇: 孩子命运的关键是家长 上一篇: 家道和谐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注意不和谐的音符]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