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一名家长通过电话向本报反映说,徐汇区某公立普通小学三年级学生小衡(化名)是个自闭症儿童,大冬天里天天睡在教室水泥地上,老师好像也不管,孩子父母也许还不知道,其他家长“都看不下去了”。记者到学校实地了解情况后得知,小衡父母了解孩子的病情,但是坚信“正常的环境”能够对小衡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而“一个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和“近40个学生的正常学习秩序”,却让学校左右为难。
回顾:孩子入学时就异常
昨天下午,记者在该校3楼走廊尽头的教室里看到了清瘦的小衡。小衡坐在最后一排,刚刚从家里被送过来,由于老师“应付不过来”,他天天回家吃中饭。起初他靠在椅子上双手快频率转动着英语课本,时不时开心笑起来,但不一会儿就卧倒在教室后面,把小脸贴在冰凉的水泥地上。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小衡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
从一年级开始就担任小衡班主任的范老师告诉记者,小衡刚进学校时,老师们就发现他的行为很异常,他经常大半天或者一整天躺在教室水泥地上,从后面爬到前面,时不时发出怪叫;上课时他会突然冲到窗台边,或者冲出教室跑到楼上,这个时候就得全班出动去找他。从一年级开始,不断有家长到学校反映,小衡已影响班级其他近40个孩子的正常学习秩序。上个月,徐汇区特殊教育学校董李凤美康健学校的几位老师来到学校,学校顺便向他们提及小衡的情况。那些老师说,小衡是典型的自闭症患儿,并带他到康健学校接受了一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
解决:学校家长沟通无效
“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权利,但是受学校目前的教育资源限制,小衡和其他孩子的受教育权利都受到了影响。”学校教导主任曾老师对记者说,学校老师和其他学生一直以来都非常照顾小衡,然而小衡的情况需要更多更专业的照顾,普通学校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老师为了照顾小衡而把其他学生放在一边,这对其他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曾老师说,两年多来,学校一直在和小衡家长沟通这个问题,希望他们带小衡到专业机构去做鉴定和治疗,便于学校或区特殊教育中心为小衡安排针对性教育,“但他父母一直在拖,学校也束手无策,我们不能逾越家长的监护权采取一些实际对小衡有利的相关措施。”
随后,记者联系上小衡的爸爸罗先生。罗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带孩子四处求医,但医生们对小衡的病一直没有定论。然而不管怎样,家里人都相信,比起在特殊学校来说,在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呆在一起对小衡更有好处。因为孩子小,还有发展空间,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东西对他有直接影响。
症结:决定权在家长手中
记者就此采访了徐汇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徐汇教师进修学院特殊教育科邱老师表示,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根据现行的有关教育法律条款,孩子上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决定权在家长手中。然而目前不少家长没有足够能力做出正确判断,选择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方式。
邱老师说,如果是轻度自闭症患儿,接受相关鉴定后被列入随班就读计划,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一定程度上融入普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但如果是中、重度的话,应选择特殊教育学校,因为那里有更加专业的师资和相应充足的教育资源,而小衡很可能患有较为严重的自闭症。
邱老师说,特殊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上海特殊教育的专业性正在逐步提高,但整个社会对特殊儿童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偏见,很大一部分家长往往不愿意把孩子归入“特殊群体”,宁愿让孩子在普通学校“晃”着,也不愿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