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育儿随笔 > 浏览文章

明天我会更坚强

2005/1/7 10:03:49 来源:孤独症康复动态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我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一名普通的员工。我有一个8周岁的儿子。2001年6月在哈尔滨儿童医院被诊断为儿童孤独症。次年在北京六院确诊为不典型儿童孤独症。当时我对孤独症的名字非常陌生。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才了解到此病预后不良,康复困难。当时的感觉和所有患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一样,惊愕、困惑、失望、伤心,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面对现实,我也曾经想过了放弃。那个时候,我有些歇斯底里,埋怨、指责、推诿成了我当时的真实写照。在这种紧张的家庭气氛里,孩子的病情更加严重,不断的尖叫声将我唤醒。这是孩子在抗议家里的争吵声。望着孩子那无法表达内心感受的惊恐表情和那双空洞的眼神,我醒悟了!既然孩子已经不幸,作为母亲的我,有责任帮助他走出困境、走出孤独!
转变观念后,我冷静地接受了现实,细心地观察孩子,从孩子的最弱点着手来强化他。为了正确引导孩子,我订阅了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的会刊,《孤独症儿童康复动态》成了我的教科书。每一期、每一篇我都一字不拉地认真阅读,在这里我真心地感谢协会给予我的帮助。不断地邮寄书籍,为我正确引导孩子奠定了基础。当我累了,对孩子的强化有松懈的时候,是它给我鼓劲加油;当我迷茫困惑的时候,是它给我指明方向。
有了教案心里也有谱了,在家强化孩子也不盲目了。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从三点入手:一、是语言,二、是自理,三、是胆量。我感觉这三点对他来说是适应社会的门槛。只有越过门槛才能走向社会。
我的儿子叫杨博文,是1995年11月25日出生的,在他六岁的时候所有的能力仅仅相当于3岁的孩子,特别是语言,几乎就不会说话,最多只能说3个字。为了让他说话,我坚持做到他的所有要求都必须表达清楚了,才能满足。当时真的吃了不少苦,因为孩子不配合用狂叫来拒绝你的指令,我没有被他吓倒,我感觉我俩在做斗争,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胜利。 以前,他一叫喊我就妥协,满足他各种要求,总认为孩子有病可怜,现在我改变了我的想法。一味地满足他的要求是害他,而不是爱他。以前假如他饿了,他就哭闹,我就给他所需要的,无须表达我就明白。现在我就问他,是不是饿了想吃饭。一开始他不配合,好像我不是在跟他说话,闭着眼睛哭,我就耐心地等,直到他累了就拿着面包和水问他要不要,他伸手就抢,我没有给他而必须让他说:“妈妈,我饿了。”当时的心情真的很难受,看他那哭闹的样子我真想给他几巴掌。但我必须要有耐心。经过几次的较量,孩子终于说话了。我很高兴,马上给他需要的食物和他爱喝的饮料。同时又吻他、夸他。让他知道如果按大人的指令去做的话,会得到奖赏和笑脸。慢慢他也适应了我。虽然每次都要哭闹一段时间,毕竟还是按照我的意思表达了。一开始说话是一个字,慢慢地加到两个字、三个字,就是这样一点点地增加到三句话。刚学说话的时候,我说:“你跟妈妈说,我饿了。我就给你面包。”他也跟着说:“你跟妈妈说⋯⋯”他鹦鹉学舌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我就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省略了第一句话。就说:“我饿了”。而且每次的说法必须一致。这也是我通过《动态》里的文章得到的知识。如果你说话的语句改变了,虽然意思是一样的,但自闭的孩子却无法理解。特别是在教他运用你、我、他的人称代词上,更是下了很大的工夫。我就跟他爸爸互相教他。我用手指他爸爸说:“你”。拍自己说“我”。指孩子说:“他”。然后他爸爸用同样的方法说你、我、他。然后让他效仿。一次一次地重复,一次又一次地纠正,经过大约半年的时间,终于教会孩子运用了人称代词。他的语言能力也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在是一说话就叫人啼笑皆非了。
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倍增信心。孩子现在能开口说话了,眼睛也有对视了,这对于正常儿童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而对于自闭的孩子来说却用了我一年多的时间。虽然我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孩子毕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这就是我付出的回报!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到幸福呢?!也许我是一个外向性格的人,我看问题总是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这也是我们自闭儿童家长必须具备的心态。只有我们很乐观,天天笑容满面才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强化孩子,教育孩子。道理人人都懂,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我每天都这么想,世上万物都不是完美的,孩子也一样。为什么上天会把有缺陷的孩子送给我?是因为他相信我有能力把孩子教育好、抚养好。正是由于我的良好心态,才使我的孩子进步比较大。现在孩子基本能听懂大人的指令,但怎么能增强他的自理能力呢?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就是强化和耐心。首先从吃的方面入手。他要吃饭,必须自己去盛饭。一开始孩子盛饭的时候饭粒撒的到处都是,但我仍坚持让他自己去做,我时刻在他身边保证安全。他要喝水,必须自己倒水。吃完食物以后,所有的东西必须放回原位。每次强化训练时,孩子都是极不情愿地又哭又闹的,家长除了要有爱心、耐心还要有恒心。一次不行就一百次。只要你坚持了,孩子还是能学会的。现在他能自己盛饭、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精细动作能力能达到5岁孩子的标准。但粗大运动能力还很低,我就坚持让孩子做统合训练。每一次他都是又哭又闹地,别的孩子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我就告诉那些孩子,小哥哥有病。他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们也非常理解。大家在爬车的时候或者其他需要排队的项目都主动地等他,但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的训练,我还是把感统训练搬到了家里来做。有些器材是买的,有些器材就是照样子做的。例如滑班车,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成绩不是非常明显但习惯成了自然,每天吃完晚饭他就爬车、做接球训练。不再哭闹了,训练的标准也有些提高了。为了让自己不气馁、不放弃,我总是把孩子的优点和成绩不断地放大再放大。因为总有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孩子还小,可塑性还很强,在我的努力下会好些的。他的康复与我的努力和付出是成正比的。如果我放弃了,孩子就没有希望了,这个心理承受能力必须靠自己的信念,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的。在这里我总是把我的想法说出来,是因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孩子康复的钥匙。只有我们能日夜陪伴孩子,只有我们最了解他们才能坚持每一次的训练和每一次的学习。为了防止自己难以忍受孩子的哭闹,我都要看看桌上贴的“不要打孩子”的字条来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任何事情贵在坚持,经过四年来的强化训练,孩子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他整理自己的文具和物品十分有规律,现在博文已经上一年级快结束了,没有丢三拉四的现象。这也是我感到很欣慰的一件事。
在培养孩子的胆量方面我的做法就是锻炼他。自闭的孩子大多数胆量都很小,遇到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和强音(例如爆竹声、喇叭声甚至关门声)都足以让他害怕。正因为害怕所以就拒绝出门、拒绝到新的环境。但我家孩子特别喜欢坐火车。每次带他去六院看完病我就带他去旅游。在随团出去游玩的时候,因为他会不断地哭闹和出怪动作引来大家奇怪的眼神,这对家长来说可能是尴尬的事情。我也有这种心理,但为了孩子,我微笑地告诉大家孩子的病情,出来玩就是让他开阔视野,不要总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一路上大家都非常关照我们,每个人都故意找话来逗孩子,几天过去了,孩子在大家的热情帮助下也适应了几十人在一起的集体环境,叫喊声也明显减少了,每一次的旅游都给我带来了许多在家里达不到的效果。现在他不再害怕陌生人,在陌生的环境里也能适应,为他今后上学参加集体生活做了铺垫。孩子在7岁半的时候,我带他去两所学校面试,都遭到了拒绝。当时我的心情极为难受。我在家哭了整整一天,这个打击对我很大。但我想环境造就人。不能把孩子往那种封闭的学校一扔就完事,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又通过熟人把孩子送到一个大庆市龙北二小的学校就读。孩子在这里没有受到歧视,全校的师生都在帮助他,使孩子各个方面的进步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我真心地感谢这个学校的所有对孩子有过帮助的师生们。说到这里,再想想那个拒绝孩子入校的校长的话:“这个孩子我们不能收,出了问题无法解决。”是的,我们能理解她。也可以说杨博文是一个幸运儿。这个学校的老师,同班的同学以及小饭桌的阿姨,都为他献出了爱心,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美好!我也不断地跟大家沟通,了解他在学校的一些情况。孩子的班主任是一个看上去就很慈祥的中年女教师。她对我说:“孩子在学校可能学不了多少知识,因为他注意力不集中,不知道听课。但与人交往和适应环境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毕竟孩子长大了要适应集体环境要与人接触。”老师的一番话和孩子的进步使我知道,让孩子在正常的学校就读是正确的。现在孩子学习很费力气,每天我都要给他补习。功课虽然每次孩子都是最后一名,但能适应了学校生活我就感到满足了,特别是孩子的数学成绩让我感到欣慰。他的数学运算能力特别强,而且心算也非常快,每次我给他出题,两位和一位数连加减,他都能准确地比我先算出来。这也是我想找专家咨询这方面强项的孩子往哪个方面发展更好一些?
以上是我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一些做法。虽然孩子现在进步很大,但与同龄的正常孩子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来启发和引导,今后的路还很长⋯⋯我坚信明天我会更坚强。

0% (0)
0% (10)

下一篇: 母亲,应该是快乐的 上一篇: 这条路子走对了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明天我会更坚强]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