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这样一段心理矛盾的时期。孩子刚确诊为孤独症的时候,总想将来等孩子能力强一点后,会被别人当作正常的孩子;但是正常孩子的发展也是非常快,能完全跟上他们很难,尤其很多孩子包括我孩子在内起点非常低。我孩子刚开始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不敢对老师提太多的要求,因为确实那时候孩子基本上不能在集体中学习。虽然我们那时候没有和老师讲,但老师对他的了解,恐怕也非常深刻。况且现在的老师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部分都是大专生,我儿子所在幼儿园还有好几个本科生,都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这种与众不同的孤独症孩子,基本能一眼看出来异常情况。即使家长不讲清楚,老师也不会把他当作正常孩子。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和老师讲,也未尝不可,关键是讲清楚孩子的实际,取得幼儿园和老师的同情和帮助。我选择的时机是在中班下学期,那时孩子已经在家里单独教学的情况下,表现出了比较强的能力,也在幼儿园里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有了纳入正常教学的基础。这时候我才向幼儿园院长和老师原原本本的讲清楚孩子的疾病和发展可能,得到了她们的关怀和帮助,这点我非常感激她们。所以,同老师沟通是可能,也是必要的,家长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时机,也可以逐步把情况告诉老师和幼儿园。
太多的奢望会带来更多的失望,很多家长见面的时候都彼此会说这个孩子可能会正常,那个孩子可能也会正常。其实,孤独症这个圈子是一旦走进来啦,就很难再走出去。全世界那么多孤独症孩子,真正完全融入主流社会的屈指可数,绝大部分终身有明显的症状;对于比较全面发展的孤独症孩子,只不过那些症状已在他的认知和理性的控制范围之内。
我的孩子现在认知上并不太困难,当然不能离开我的辅导;他与正常孩子大的差别主要在于社会交往、语言能力和一些行为举止上,我想即使他会把这些症状带入他的成年生活,只要他能不断发展着他的情感、认知,他就是一个成功的孤独症孩子。我不会强求社会一定要把我的孩子当作正常孩子,但我要给他创造一个比正常孩子更好的环境,来逐步过渡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期间就要我不断地和他周围的接触者取得沟通和理解。幼儿园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对家长也是个学习提高、学会与社会适应的过程,也是自己心理承受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
在和幼儿园老师沟通的方法上,由家长去教老师ABA、结构化显然不合适,除非家长与老师之间有特殊的社会关系(亲属、上下级等)。不过,我们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家长可以把自己在家里教孩子的做法、经验整理一下,把你最想让老师配合你的内容(包括ABA的常识)结合进去,写几个有典型意义的、成功的家庭训练事例,给孩子的老师看,诚恳地请她们给你提意见。这样渐进式的交流方式,比较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毕竟在“求助”。不必急于求成,老师慢慢就会体谅你的苦心,也会增强教育你孩子的信心。通过这种方式,大家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训练,是否已经达到了能对别人提更高要求的时候。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