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5日电(袁秀月)在北京,每天晚上都会有很多人走进剧场,去看话剧、音乐会、演唱会。然而,看似日常的娱乐活动,对于一些人来说却并不容易,比如自闭症患者、罕见病患者、听障儿童……
而伴路人戏剧的创始人马岩相信:“剧场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他们办了一个活动,让这些特殊人群也能和戏剧亲密接触。
志愿者在跟孩子们做游戏。受访者供图
“大家好,我叫牛文静,今天是我第一次来这里。”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一名志愿者挨个向围成一圈的人们击掌。这是开场的第一个环节,所有人都要做,当然,也包括孩子们。
今天是自闭症儿童专场,开始前一个多小时,马岩就来到了北京西区剧场,他要给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培训。
这两天,有30余个自闭症儿童参与戏剧工作坊,而志愿者则更多,两个或四个志愿者负责一个孩子。马岩说,昨天有处不好的地方,他要纠正下。
游戏开场。受访者供图
原来,前一天他让大家互相打招呼,有志愿者习惯性地催促孩子“你快点去打招呼啊”,而自己却不“以身作则”。
“这就好像我们自己孩子似的,你自己不干,你还逼着他干,他心里肯定会不舒服。”马岩说,普通孩子不舒服可能会哭、会闹或不说话,但自闭症孩子可能什么反应都有,这反而会适得其反,孩子闹了之后又得几个人围上去安抚。
在自闭症戏剧工作坊做志愿者,一定要比孩子更投入,做所有老师要求做的东西,而这正是很多人没有掰过来的一点。
沟通方式很重要,马岩说,志愿者一定要放掉怜悯之心,一旦你觉得他太可怜了,其实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特别高的位置上。而实际上,马岩一直觉得,他们做的并不是公益,只是一个戏剧工作坊。
马岩在和参与者互动。受访者供图
一个工作坊两个小时,他们会带着孩子们做一些适合他们的戏剧游戏,大概两到三个。
所有人打完招呼后,算是热了场子。马岩让志愿者和孩子分成几组,第一个游戏是身体模仿,几个人要用身体组成汽车、钟表、火箭等物品。做好后,马岩要一个个看是否过关。
第二个游戏是即兴表演,一个人现场讲故事,其他人按照他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这场,有个男孩儿自告奋勇,讲了一个关于宇航员的故事。志愿者们就地取材,用纸箱子和魔方搭出了航天舱。
马岩在进行解说。受访者供图
有的孩子参与表演,有的则坐在前面当观众,不过,也有不那么“配合”的。有个男孩子,在两个小时的互动中,一直来回无规则地走动,不停地吃东西。志愿者小姑娘就成了他的尾巴,走到哪儿跟到哪儿。不过,他也会时不时地给志愿者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活动接近尾声时,他才安静地坐了下来。
马岩对这样的情境并不陌生。早前,他曾在南加州大学学习戏剧,他所实习的剧场,每个月都有一次剧场开放活动,其中就有一个特殊班,里面有老兵,也有自闭症患者、脑瘫儿、唐氏综合征患者等。
没有志愿者,但有4到5个老师跟他们一起玩游戏。每次持续1个小时45分钟,每半个小时休息一次,大家可以出来吃东西,有披萨、薯片、糖,还有可乐、咖啡等。马岩说,其实就是一个氛围和体验感,在一个空间里,大家能够聊聊天。
参与者在进行戏剧游戏。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经历也对马岩有一定的影响,回国后他注册了一家戏剧公司,即现在的“伴路人”。除了排演话剧,他们还开了各类的戏剧工作坊,有剧场游戏的,有即兴表演的,现在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自闭症戏剧工作坊、罕见病戏剧工作坊以及听障儿童戏剧工作坊。
这起源于2016年,他们排演了一部讲述自闭症孩子的话剧《恒星》,之后马岩就想,既然都做剧场了,为什么不让这些孩子来试一下。
他们乐意参加这些活动吗?马岩说,他们自己应该是开心的,有的人会因为某个志愿者或老师而乐意参加,来了也很开心,有的可能会表达出另外一面。而家长们肯定是开心的,他们都希望工作坊能够长期做下去。
参与者在进行戏剧游戏。受访者供图
有家长跟马岩说,他们这样的活动跟教育差不多,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戏剧疗愈。但马岩知道,他们不一样。首先,教育或疗愈都是专业的领域,需要专业的人去做。“我们比他们稍微初级一点,其实这个初心就是想唤醒更多的人。”曾有朋友跟马岩说,这个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它让大家知道,作为一个高级文明社会的公民,应该去做这些事。
此外,教育都有一个目的,而马岩的工作坊没有什么目的。“做这个事儿,就是证明一点,谁都可以进到剧场来。”因此,这些工作坊对所有人免费开放,他们申请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作为支持。
马岩说,最基础的就是让大家走进剧场,让人们知道,剧场是没有障碍的。
马岩在进行指导。受访者供图
针对不同的参与者,工作坊也有不同的内容,比如自闭症人群,就以戏剧游戏为主。对于听障的孩子们,他们会有一些绘本剧场。对于心智较为成熟的罕见病患者,则会加入一些表演上更为专业的东西。
在跟听障儿童接触时,马岩记得一个细节。有个孩子带着人工耳蜗,其他人就问他,你这是什么东西?这个孩子就特别自然地抠出来让他们看,说:“这就是一个眼镜,就跟你戴眼镜是一样的。”
马岩说,现在很多人都对自闭症、罕见病、听障缺乏了解,甚至很多大学生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也很糟糕。“昨天我还做了一个比喻,比如你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街头上要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给点钱或者是绕开走,但是最正确的做法是报警。”
参与者在进行戏剧游戏。受访者供图
这就是了解和不了解的区别,马岩认为,如果有小朋友十几岁时就开始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群,他就会了解到,世界原来是多彩的。而这也正是马岩做这些活动的动力,他说,他们就是抛砖引玉,如果有更专业的人,大家可以一起做,不要跟耍噱头似的,做完就完了,那不行。
工作坊除了参与者,还欢迎观众报名。不过,观众来了能得到什么,马岩也不能保证,他只是说:“你来这里过一下午,可能跟一般地过一下午不一样。”(完)
本文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