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到27日,济南一直细雨绵绵,甄老师远道而来,给我们带来非常生动又至关重要的一课。精彩的讲课就像这夏天让人无比欣喜的雨一样,及时的浇灌了我们贫乏的理论土壤,或许我的见解还不够成熟,但只要能对孩子的训练有好处,我们一定会努力的吸收。
甄老师的讲课确实是一个“挖井”的过程,社会性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听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果然如此。下面是对甄老师的讲课的几个方面的见解:
一、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孤独症的核心障碍是社会性发展障碍,在听讲座之前,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在日复一日的个训当中,竟发现自己有时忽略了这个重要的理念。每天面对家长焦急而又无奈的神情的时候,真是恨不得赶快把测试表和方案上的内容全部都教给孩子,让孩子什么模仿、什么认知、什么语言、什么精细、什么学业,统统过关。用最快的速度走出机构,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可是融入社会最重要的是什么?有时竟然在家长“今天又不会说u了”“怎么这个精细还过不了”的询问下,迷失了。我们只看到了表象,却没深入内涵。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教会了孩子几个模仿,而是我们为什么要教会孩子这个模仿。无论我们教师,还是家长,在我们训练孩子之初,我们一定要先搞清楚我们的目的,也就是甄老师说的“战略问题”。我们不能把路越走越窄,一定要穿过这逼仄的小胡同,走向光明的大道。训练孩子任何一个课题的时候,都应该想到这些的课题的意义,要把所学的东西真正的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样我们的努力才会无限的放大,带给孩子真正的进步。人际交往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关于怎样训练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前真的是忽视了工具性交往这个很重要的环节,而且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学会怎样打车、排队、买东西、打电话等等其实比让孩子学会对他们来讲很困难的跟别人玩要重要的多。“学会的东西对生存有价值”。而且工具性交往其实是在为孩子的情感性的交往打基础,孩子随着工具性交往的发展,认知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情感性交往的需求会逐渐强烈起来。到时候顺水推舟地引导孩子就能够事半功倍。
二、语言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桥梁。语言是座桥,而且是座非常重要的,语言发展好的孩子,对其社会性的发展会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相反,就会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桥梁也就是工具,是连接人与人的工具,尽管我们说人沟通的工具不只是语言,表情、甚至音乐,还有文字、图画都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但语言无疑是最方便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一个天天拿着卡片和文字跟人沟通的人,和一个用语言表达他的想法的人,哪一个更快捷、更方便,更容易被别人接受,不言而喻。孤独症的孩子其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上的障碍,有语音、语法、叙述顺序、表达方式、表达场合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所以家长是那么的重视孩子的语言,不难理解。而对许多孤独症孩子来说,主动语言又是非常薄弱的环节。有的孩子不是不会说话,“我要喝水”“我要饼干”并不是不会,但是照样拿过来就喝,抢过来就吃,这是缺少了动机。这就要看训练者是否用心。让孩子只有在主动表达以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对于训练孩子的语言就非常重要了。当然孩子这样拿过来就喝,抢过来就吃也有对社会规则感的缺乏,所以在这方面也应该加强教育,让孩子“承担后果”。语言的发展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孩子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有些语言很少的孩子,经过训练,不是不可以发出常用的单音、叠音、词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像来到了瓶颈处,总觉得很难突破,很难再有更大的进展。这时孩子的理解认知能力制约了语言的发展,孩子在不知所云,只成了单纯的模仿发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时孩子对于语言内容的理解出了问题。如果孩子连“苹果”都不懂,怎么可能在看到苹果的时候告诉你“我要吃苹果”呢?所以要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加强理解认知的训练。当然,只是单纯的学会各种句式句型,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这个语言就是不具备社会性的。孩子要理解如果不说“我可以进来吗”就直接闯进别人的房间是非常不礼貌的,是会让别人讨厌的,那么他的语言才真正具有了社会性,才让语言真正成为了桥梁。
三、自我意识是社会性发展的灵魂。如果说社会性和语言虽然我们没有甄老师讲解的那么深入的认识,但还是大体上知道其重要性的。但自我意识是我平时真的想的很少的一方面。怎样才能使孩子真正的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发自内心的主动要求学习?是自我意识。是孩子真正的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常我们教孩子,都是教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掌握的东西,而并不是孩子自己主观上想要学习的东西。(当然在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从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的角度选择我们认为应该选择的课题是必然的)如果一个孩子主观上开始想学习了,那么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训练者都会觉得舒畅。当一个孩子在做完一个模仿,听到训练者的鼓励和赞扬,脸上出现欣喜的表情的时候,那么恭喜,这个孩子就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性,知道自己可以让别人开心,自己也会开心,开始有主动要学习的欲望。训练孩子自我意识的初期,应该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为目的。
四、认知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这是无庸质疑的一点。认知有非社会认知(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知)和社会认知(对人与人的关系的认知)。我们在重视给孩子进行非社会认知的时候更应该重视孩子的社会认知。当然社会认知比非社会认知要难,而且非社会认知是作为社会认知的基础存在的。一个孩子如果还不认识苹果,想要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就很困难。但认知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非社会认知的层面上,即使一个孩子非社会认知再好,但他的社会认知很差,那么势必也会非常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由于个训的局限性,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的十分有限,在课下,在生活中,随时对孩子进行社会认知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绝对不可忽视。孤独症孩子的思维多数在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层面,也就是我们在训练孩子认知的时候要多让孩子动手去感知,用形象的具体的教具来训练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如果不能做我们该做的,那就做我们能做的”。还有许多许多细小的感受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感谢甄老师这次及时雨一样的讲座,感谢这宝贵的机会。感谢成长。
2007-7-4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