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育儿随笔 > 浏览文章

传统手法治疗原则

2006/4/27 10:14:23 来源:明爱脑瘫康复中心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脑瘫患儿在治疗前,应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除按康复常规评估(100项评估项目)外,还应按照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程序进行评估。这样既有对初期反射和自动反应的评估,又有以运动发育标志来划分阶段的评估。

  剪刀步、足下垂,是小儿脑瘫常见的两个临床体征。这两个体征是由三方面原因引起的。第一,原始反射未消失,正常反射未建立;第二,不正常用力引起;第三,由挛缩引起。患儿放松情况下,剪刀步、足下垂能矫正。用力或运动时出现剪刀步、足下垂体征,是由不正常用力引起,在训练中进行手法矫正,一般情况下均能起到效果。患儿在放松或运动状态下出现剪刀步、足下垂,运动时这种症状消失,这种是原始反射消失引起的;在放松情况下仍有明显的剪刀步、足下垂体征,活动时也不能缓解,这是由肌肉挛缩引起的,这就需要采取促通经络按摩法来矫正。

  一个坐位平衡很好,也会爬、翻身的患儿,如配合医生的治疗,三个月就有60%的患儿能独立行走。患儿开步容易,走路难。单从行走来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步,就是能在保护下行走20~50米,步距较好,有较好的平衡能力;第二阶段为纠正姿势,这个阶段比较难,需要患儿整体基础(功能)要好,使患儿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能够很好的发挥,步宽、步数、步态较好,能上下台阶(15厘米),这阶段需要时间长,容易出现反复,所以每个动作必须重复练习。各关节运用摇运法每天按摩20分钟。(即:中医认为“关节为之用”),才能达到第二阶段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脑瘫恢复的最后一关。姿势纠正越好,脑瘫患儿生存的质量就越高,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就越强。单纯的运动功能恢复还是远远不够的,脑瘫是一个整体,70%的患儿智力受到影响,30%~40%的患儿语言受到影响,必须肢体康复与智力康复、语言康复同步进行,才能使患儿真正的康复,才能使患儿生存的质量增强,才能使患儿早日回归社会,参与社会,为家庭与社会减轻负担。

  把脑瘫患儿的巨大潜能引导出来,需要家庭成员与医务人员共同来完成。

  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和痴呆及聋哑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并不是没有,而是长期没有引导出来而造成的功能性废用,很多家长一味地追求灵丹妙药,忽视了对患儿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的原则是家长及医务人员给患儿肢体康复的同时用语言引导患儿。长期的语言引导可增加患儿大脑的信息反馈,形成简单的反射通路,将有意识的随意动作引导到无意识的支配反射动作,在大脑形成逻辑性反射通路,并在中枢形成记忆,许多患儿在运动功能好转的同时,会出现智能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肢体康复与智力康复、语言康复同步进行,才能使患儿最后达到四会同步的康复目标:会走路(会坐、会站、会蹲、会行);会抓(会伸、会屈、会抓、会放);会讲话(发单音、讲话、发连音、唱歌);会认字母(听、知、识、读)。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传统手法治疗原则]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