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是指个人通过造型的媒介,创造具有审美价值造型的历程,也就是指对于具有审美价值的造型,所进行探索与感受的历程。这种活动原是儿童自发性活动,涉及儿童知性与感性的成长与应用。美术教学即是将属于儿童自发性活动,予以系统话语趣味化,使儿童在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发挥其潜能;获得表现与满足,进而有益于健全人格的发展。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为美术课教学设计的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制订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1、低年级学生年龄在7—10岁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教学内容:
点连线单元:通过点连曲线、直线,使学生掌握曲线直线的画法。理解直线可组成正方形、长方形;曲线可组成圆形,从而使学生对基本形有初步的认知。点连先的组合练习中,让学生描画动物及简单景物,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各种线条组合物体的能力,在描线过程中,线与点能准确重合。绘画中出现大小、高矮空间关系的概念,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理解就可以。
绘画单元:临摹简单的圆形、半圆形物体,通过临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能力,加强形象记忆力,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一种物体的画法,可反复临画,不要求大小和形态完全准确。涂色单元:能灵活运用3—6种颜色,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物的应有颜色,涂色要求在轮廓线之内。
注意力单元:把1—30的数字连起来,连出一个完整的图案。要求按照数字的顺序连,不能漏画,也不能错画,数字与数字之间用直线相连。
2、中年级学生年龄在11—14岁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教学内容:
点连线单元:灵活运用多种线条,连线描绘较复杂的景物,画面出现前后遮挡关系及远近的空间关系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远近关系,要求学生在描绘过程中线与点能够准确重合。
绘画单元:(1)临摹三角形、半圆形、圆形、方形组合成的日常用品。安排每节课画一个内容,但形状有变化,要求学生能掌握一种以上画法。(2)创作添画:根据所学内容添画简单景物,大小形态不作严格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想象力。
注意力单元:(1)两图对比找不同点;将缺少部分补充完整。(2)从相似线条中辨认物体轮廓。(3)空间感:在同样的位置画出和示范图相同的图案。涂色单元:能灵活运用6种以上颜色,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物的固有色,涂色要求在轮廓线之内,色彩鲜艳、准确。
高年级学生年龄14岁以上教学内容安排:
绘画单元:临摹动物图案,能添画简单的场景,表现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
临摹日常用品,每种物体掌握一种以上画法。
设计单元:讲解简单的设计理念及图案规律。教授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给日。
用品设计图案:如连衣裙、书籍封面、茶杯、花瓶。学生可临摹也可自由创作,要求能完成一种以上设计。
命题创作内容:可以给学生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题目,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然后进行绘画。如春游归来可以有这样的题目《春天的公园》,参观海洋馆后想象画〈海底世界〉
第二层面为教学策略:每一种美术教学策略都包含启发活动,创作活动,鉴赏及奖励活动。每一种策略的启发活动方式都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几种启发策略来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讨论策略:就单元问题提出与该主题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回答,通常这些问题是由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组成,并且以后一种为主。封闭性问题在于引发儿童固定正确的答案。如主题为《我的家》可提这样的问题: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东西?桌子、椅子、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儿童所用的思维方式为回忆或聚敛性思考;开放性问题在于引发儿童多方面的答案、期望与幻想,儿童所用的思维即为发散性思考。还以《我的家》为例:现在我们就可以这样提问:除了现在你家中有的东西,你还希望自己家里有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希望家里有一台电脑,这样就可以在家里玩游戏;希望有一个机器人可以帮妈妈做家务------通过这些讨论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使其在动手画前心中就有一个明确的想象目标,这样儿童就会按照自己讨论是所想象到的物象去加以表现。这就解决了有时候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时,确定一个内容,学生却常常觉得没什么可画的或干脆说“不会画”问题出在那里,实际上并不是他不会画,而是他根本不知从何画起。
(二)创造性戏剧策略:就单元主题让学生演出即兴式短剧,不需要布景、服装、化装、灯光、道具,而是由参与者决定角色、动作、情节及对话,演出内容可为现实中的故事或虚构的故事,如“龟兔赛跑”这一单元,老师或学生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分配角色,一位是公正的山羊裁判,一位是骄傲的兔子,一位是谦逊而有毅力的兔子,角色的特点说明清楚后,让学生自编台词,体会剧中动物的特点表情,表演整个故事情节。然后指导儿童画出故事中最精彩或印象最深的一段。在表演的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和观看者都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注意,对于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也有了更直观懂得感受,在画的过程中就会把这种情绪情感自然而然地带到画面中去。通过说故事,丰富意象幻想培养创造能力,在戏剧过程中又使有接受有反应有好奇乐于想象,促进了他的人格成长。
(三)音乐与意象引导:心理学领域对于音乐与创造的研究,大致上已发现,音乐可以(1)促使个人产生高峰经验与自我肯定;(2)促使个人放松与产生意象;(3)促使人勇于接受新经验。这三者均有益于个人创作。节奏较慢且柔和的音乐,较能引起个人的松弛状态,而且易于遐想幻想。音乐是抽象的审美,而绘画是具象的。怎样将抽象的音乐与意象(指外在引起知觉的刺激不存在时,个人对于形状、色彩、气味的知觉)相联系呢?首先利用音乐的声音及指导语唤起学生对过去意象的记忆,一个从没有见过鱼的孩子,你怎么描述他也无法想象鱼的样子,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鱼也听过大海的声音,那么伴随着大海的声音念出与海、鱼有关的语句,他自然就会想象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如《海底世界》这一单元: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肌肉放松,然后拨出与海有关的乐曲,接着缓慢念下列指导语(1)看见一艘透明的海底探险船(2)驾驶它,开始往下沉(3)看到各种各样的鱼、珊瑚和海草(4)走出船外,到海里潜水,听到海里的鱼会发出美妙的声音(5)遇到一只奇怪的海底动物,用手摸摸它,有很柔软的身体(6)它很友好,和它手拉手一起玩(7)和这个动物说再见回到船里(8)潜水艇开始上升就象坐电梯的感觉(9)回到教室正开眼睛。每一个指导语大约停顿20—30秒,对于重点指导语可停顿一分钟。在这组指导语中运用了看见、听见、摸到、走到等器官感受有助于学生的联想。
(四)综合艺术领域策略:这个策略是以综合艺术鉴赏、美学及艺术创作三个领域来进行的,也就是透过艺术鉴赏及美学的教学,让学生发掘可以用来创作的主题及造型要素与原理,再根据单元主题引导儿童发现创作观念,以便进行创作。实施的方式可以分为下列步骤:
#展示图片实物或视听多媒体
#进行艺术鉴赏教学——叙述、分析、解释、评价、感受、美学、想象
#提示所见对象的造型要素及原理(指导具体画法)
以〈荷花〉一课为例
(1)展示“荷花”
(2)问学生:“看到那些东西”(叙述)
(3)问学生:“最吸引你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它最吸引你?它是什么颜色?荷叶有那些颜色?荷叶形状有那些不同”(分析)
(4)问学生:“荷花瓣看起来象什么?荷叶象什么?在荷花池边还可以做什么?(解释)
(5)问学生:“你觉得这个景色的优点是什么“(评价)
(6)让学生静静地再次观赏图片(感受)
(7)提示“荷花”中多变的色彩与形状(美学)
(8)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讨论
*和荷花池有关的动物还有那些
*如果荷花仙子穿着漂亮的衣服,随风而舞,青蛙王子,蜻蜓卫士,蝴蝶姑娘,鱼鸟儿也跟着起舞,那将是什么样子(想象)
以上的启发活动是以运用创造性方法为主体。在启发活动之后,儿童获得创造观念,然后开始运用创作材料,进行创作活动,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率真的运用其视觉语言从事创作,也许形学生的构图不完整,形象不够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第三个层面:教学目标,学生的行为
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以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状态、认知水平、表现特点都不同,所以我们不能一致对待。低年级儿童表现特质是在综合表现的乐趣中,去体会美工的基本能力,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学就不能过于强调技法,而以情景教学、游戏为主,使学生愿意画喜欢画,用色彩和画面尽情表达自己。中年级逐渐有了一定的绘画技能和认知,观察力和临摹能力也有所提高,他们更愿意画出一些具体物象,在制订内容时,就多增加绘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在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对物象的特征、形态、大小、均衡有进一步深入理解,提高认知能力。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及能力的提高,视野较为开阔已不满足于“照猫画虎”阶段,需用绘画手段综合应用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在制订内容时,多为综合运用技巧的创作课,这样使学生有兴趣也有成就感,可以增强自信心。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点,如:较为直观,表现内容丰富,在绘画的同时涉及学生的情绪情感及想象力。我们在授课中尽量多地发掘可利用资源,图片、事物、录象、光盘等,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以掌握的知识技巧表达感情,陶冶审美。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师之友/美术卷》1990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文馥《幼儿美术教育》2000、11中国劳动社会保证出版社
3、(台)郭俊贤、陈淑惠译〈多元智慧的教与学〉远流出版公司2000、2
4、(台)郭俊贤、陈淑惠译〈落实多元智慧的教学评量〉远流出版公司2000、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