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校/老师保持最适切的沟通(上)
主讲/本会整理
主讲者小档案:
主讲者谢碧华为前台北市立关渡国中特教组长,
同时也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
文中的婷婷是轻度自闭症者,
藉由母亲在生活当中的协助与拓展体验,
渐渐地带出了婷婷的绘画天份并以创作记录生活!
前言:
我由数学教师跨入特教界是因为我的女儿婷婷。而在老师的身分中,我较偏爱辅导。我曾在政大教育研究所辅导组四十学分班结业,由于辅导与特教在理念上是很接近的,因此当我由数学教师转到特教时,就更能了解其特质。当台北市教育局推动在台北市每个国中都要设立特教资源班时,我就接任特教组长,担任五年至去年(2003年)八月退休。于此期间,接触许多特殊学生,当然,我的启
我的女儿-婷婷是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在带领婷婷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累积特教基础,特别是关于自闭症。事实上,特教包含十项类别的身心障碍学生。身兼特教之教师及家长两种身分,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在于或许我较能跟学校老师做适切的沟通,弊端则是,或许我会为某些观点而跟老师有所磨擦。婷婷从幼儿园、国小、国中到现在高职,一路上都很顺畅的,应归功于我们与老师的沟通做得不错,加上学校
与学校的行政人员沟通:
一、 辅导室特教组
入校之前先找对口窗口─辅导室特教组(不是训导处或教务处)。台北市的国小及国中都设有特教组,公立高中也有,私立高中职则包含在辅导室的辅导老师。特教组可居间协调,我们家长有任何需求、疑问、管教方式‧‧‧都就先去与特教组长沟通,组长可就孩子的特质安排课程。如某些课在原普通班上,某些课在资源班上;如果孩子就读的是特殊班,则某些课可以进入普通班,与普通班融合一起上课,如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活动的课程,安排去上的课,可能为同年级、同时段,而不一定是他原班的
沟通时一定要坦诚的说明孩子的优缺点。家长应对孩子的优缺点最清楚,最忌讳隐瞒孩子的缺点、夸大其优点,因为如此会提供错误讯息,影响安排教师及课程,之后易成为「麻烦」的根源;
二、教务处教学组
偶尔要与教务处教学组沟通协调:例如考试方式,是否需用计算机?要用录音?字体要放大?家长要了解教学组可提供孩子哪些协助。
三、 训导处生活教育组
训导处生活教育组是协助学生生活教育的地方,要让生教组长清楚瞭的解孩子「怪异行为」、偏差行为、特殊语言‧‧‧等,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才不致被当成一般犯规处理。例如因代名词反转或喜欢重复某些词句,别人觉得不知所云;或喜欢摸人的头发等行为模式,同学因不清楚而跑开的动作却演变为抓人头发而导致纠纷。这些都是必须让生教组了解和处理的,才不致对孩子造成伤害。
与导师密切的联系:
导师是站在教学的第一线,所以和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也是非常的重要。我们要让导师了解我们的孩子,当然也是要坦承的告知孩子优缺点及情绪起伏的关键,协助处理偶发事件。若有时间尽可能参与班上的重要活动---- 学校日、运动会、校外教学、说故事妈妈‧‧‧等。
~待续~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