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 受 孤 独 陈一青
我们这些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对“孤独”两字好象有些望而生畏了。尽管“孤独症”和“孤独”不是一回事情,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喜欢孤独。 对大多数人来说,孤独是提不起兴致的,是落落寡欢的,甚至是痛苦的。有这种认识的人,可以说是从没有感受到孤独的美妙。 孤独是独自享受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孤独是心灵沉寂中的瞑想;是灵魂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幽幽流淌和缓缓诉说。孤独是一种独处的能力;孤独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精神放松。 喧闹的世界,浮躁的社会,繁忙的工作,生活的压力以及种种烦心忧愁的事,仿佛把我们拖入了一条身心疲惫的深谷。没有退路,很难自拔,心慌神乱,不知所措…… 如果在夜幕降临之际,用厚厚的窗帘隔绝外面的喧嚣,点亮一盏微弱光线的灯,倒上一杯飘着清香的茶,在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悄然走进自己的孤独世界,去感受它的芬芳和宁静;去感受它的无人之境。在那里沉默,在那里思索,在那里寻觅…… 于是在沉淀后的思维中,人们找到了头绪,在纷繁复杂的事情中,人们寻出了根源和应对的方法,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真正需要,确定了自己生活的原则和方向。 孤独是独处,在独处中会引发人们深层的思考和省悟,人们会重新审识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会重新做出自己的选择。人们会在平息躁动情绪的同时在静谧中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在每一次的孤独中有所感触,在慢慢的体味中成熟成长,开始享受到孤独带来的诸多益处和一种特殊的快乐。 英国人安东尼 . 斯托尔在《孤独 . 回归自我》这本书里曾经有这样的论述: “一个人如果有勇气接触并表达最深处的情感,而且还知道不必担心被拒绝、被批评或被视为另类,他的内心就常会出现一种重组或选择的过程,并且因此带给他一种平静感,也就是一种已触及真理最深处的感觉。” “独处的能力与自我发现和自我了解有关,也就是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察觉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 “孤独能力有助于领悟,释迦牟尼在树下的瞑想,耶酥在传道过程中多次退出人群独处,穆罕默德每年斋月期间避隐到洞窟,高僧闭关隔世等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认为他最精辟的一个观点是:“一个人的生活,如果没有孤独交错着,他的智力范围将永远无法拓展。” 我想:我们的孩子脱离了红尘,他们生活在一片无人惊扰,也无人喝彩的世界中,这里没有虚伪,没有贪婪,没有斗争,没有世俗的一切东西,未必不是件好事情。 我不是拒绝与外界的交流,而是想在一次次孤独的静寞中找到自己,在一次次与心灵的对话中找到生活的真谛。与孤独相伴,使我增强和开拓了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与孤独相伴;使我走出了一条完全与众不同的人生心灵的轨迹。
茫然仓促的世界使我们 逐渐地感到疲倦 相对地 孤独 是多么从容 是多么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