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训练自闭儿的一些体会
李亚萍
本文要点:
用什么方法训练孩子,进步会这么大?
——这不是某一种方法单独训练的结果,而是长期的综合训练。
——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行动!要有勇气向周围人公开孩子的现状,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宽容和帮助。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要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从他能力强的方面激励他,给他自信。他进步我会特别高兴,孩子的不开窍,我认为纯属正常,不给他施压,正是在这种良性循环的氛围中,孩子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决不能灰心放弃,我们要持之以恒,也许999次没明白,第1000次就会突然开窍!!!
编者点评
我儿子任振羽97年5月出生。在他不到两岁时,我就发现他在很多地方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不但一点语言没有,对别人的语言也毫无反应,要东西不会指,脾气特别大,不满意时尖叫、自残,爱好古怪,喜欢旋转的车轮、电风扇,也喜欢自己旋转,怎么转都不晕。他用脚尖走路、目光发散。当时,我们先后去了北京的好几家大医院,都没查出原因,直到孩子两岁半时,才被北医六院确诊为自闭症。当时同所有的家庭一样,我们家也象天塌地裂一样。先是求医问药,但一年下来,孩子几乎毫无长进,三岁半了,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面对残酷的现状,我只能辞去工作,踏上了训练孩子的艰苦路程。
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通过训练尽量减少孩子的残疾,使其长大后多一分生存技能。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孩子取得了很大进步,能够进入一所正常幼儿园就读。目前,除大运动稍差些外,那些怪异行为均已消失,语言基本可以与正常人沟通,上课可以随着老师的节拍走,认知方面与同龄孩子等同。根据目前的情况,今年9月份进入正常小学基本没问题,很多家长都问我用什么方法训练,孩子进步会这么大,我觉得这不是某一种方法单独训练的结果,而是长期综合训练的结果,现就三年多来的训练体会概述如下,希望与各位家长共勉。
一、 调整好心态。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行动,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在孩子刚被确诊后,我同所有家长一样,也经历了悲伤、绝望、无助的阶段,但天天以泪洗面有用吗?眼泪救不了孩子,我们必须振作起来,正视现实,拯救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康复程度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付出的辛苦与孩子的康复是成正比的,我们必须调整好心态,下决心训练好孩子。
1.我们要有勇气向周围的人公开孩子的现状。因为我们的孩子有许多怪异行为,常常把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在众人面前丢尽。如果我们把孩子的现状告诉周围的人,那么孩子的怪异行为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宽容,还可以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在任振羽三岁多时,我天天带他去SOGO儿童城(与翻斗乐相似,一切感统训练器材都有),因为孩子不配合,常常哭闹,影响很不好。刚好那里的管理人员是一位退休的幼儿园老师,我把孩子的情况和她说了,她非常理解同情孩子,并给我的训练做了很多指导,孩子认颜色就是在这位好心人的指点下学会的。
2.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正常的孩子能力高低也各不相同,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呢!说实话,三年前我真没想到我的儿子能康复到今天的程度,当时我的目标就是:“只要他比自己以前有进步就可以。”所以,每当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我都会特别高兴,自然这种信息也会传染给孩子, 对于孩子的不开窍,我认为纯属正常,不给他压力,转个话题,从他能力强的方面激励他,给他自信,自然,他进步我也高兴,正是在这种良性循环的氛围下,孩子不断取得进步。
二、 训练方法
行为训练法(即ABA),这是在正常儿童的学习生活中也首推的方法,只不过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需要把它分解得更细微、更具体、更程式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因为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所以对孩子的训练我认为应从多方面进行。
1.大运动和感统
孩子的大脑接收信息,都是通过运动的感觉器官去接触探索周围事物而获得的。虽然我们的孩子在听力、视力方面都很正常,但他们在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却存在着过分敏感或迟钝的现象。除了听力过敏,可以用听力统合训练仪矫治外,其它感知问题,却没有什么设备仪器,所以我们必须采取运动与感统训练。
我儿子的平衡及空中定位感很差,四岁了还不敢跳蹦床,站在上面只会哭。五岁前不敢荡秋千,荡秋千对于他来说,就象要把他推下悬崖一样。每次我抱着他轻轻悠一下,他都大哭大叫高喊:“救命!”,从他三岁半起,我就天天带他去Sogo的儿童城玩。他喜欢滑梯、滑板车、海洋球、小汽车,却惧怕跳床、大龙球、秋千、空中隧道。我就要求并鼓励他每跳十次跳床奖励玩一会儿滑梯,以后慢慢增加到跳蹦床20次、30次…….100次,奖励玩一会儿滑梯,爬一次空中隧道,奖励玩一会儿海洋球,玩一会儿大龙球,奖励玩一会儿滑板车,渐渐的跳蹦床、空中隧道、大龙球这些他较惧怕的活动都敢玩了。后来,在孩子快五岁时,便进入了海淀培智学校训练班,进行了更系统的感统训练,使他在感知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如在视觉方面,不再迷恋旋转的东西,在触觉方面,不再拒绝别人亲吻,在味觉方面挑食问题改进很多,而且认知语言等方面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进步。
2.精细动作的训练
过去人常说“心灵手巧”,可见精细能力的高低决定智力的开发。有资料记载,人的大拇指代表着1/4的脑机能,拇指与食指的神经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着直接联系,可见精细动作对大脑的作用。而自闭儿童,多数在精细动作方面存在着问题。
我训练儿子先从撕纸、涂鸦、点连线、挑豆子等简单动作开始,待他全部掌握自如后,再练习较复杂的涂色、迷宫、剪纸、折纸等,千万不能好高鹜远,简单的基本技能还没掌握就要求较复杂的能力训练。例如:在孩子还不会握笔时,就要求他涂色,这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太大了,只会给他挫折感,减少他的自信心。记得任振羽刚到海培训练班时,有一次老师要求给小汽车涂色,他涂的最差,上一条红,下一条绿,毫无轮廓感,可我一点没责备他,反而表扬他说:“看振羽涂的是吉普塞大棚车,真漂亮!”简直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后来,回家后,我先从握笔、涂鸦等最基本的练起,到现在我儿子不但涂色好,而且写的字也很不错呢!
3.语言与认知
我感觉这两点是同时进行的,在教孩子认知时,有时他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所以我们不但要不厌其烦的反复多说,还要鼓励孩子模仿我们的口型说出来。
语言先从简单、具体明了的名词、动词开始教起,如“妈妈”“爸爸”“吃”“喝”等。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我见过一位家长,教一点语言能力都没有的孩子说“我要吃饼干!”这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太大了,能让他理解,并说出“饼干”就可以了,不要对孩子的要求太高。
但是在孩子的词汇量掌握到一定程度后,也要及时加强句子的练习。记得我当时就是因为这个尺度没掌握好,造成任振宇曾一度出现语法混乱的现象。因为在人的头脑中,最要表达的就是需求,即句子中的宾语,所以出现了主谓宾倒置的现象。例如在他想吃饼干时说:“饼干”“吃”“我”。因为要“饼干”是他的目的,而“吃”是他想做的,“我”是指他自己。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所说的话都是主谓宾颠倒,所以待孩子的词汇量掌握到一定程度时,一定要加强句子的练习。
关于句子的练习,在最初时,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差,常常出现鹦鹉学舌、死记硬背的现象,例如在教孩子说“你几岁了,你叫什么,你属什么……”时,每当别人问“他叫什么”时,他会自问自答,把整套话都背下来。后来,我发现随着孩子理解能力及实践次数的增加,他可以逐渐把这些话变成自己的语言,所以我认为在孩子不太理解时,教孩子死背句子,也是训练语言的一种方式,待到他理解后,这些句式他就能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语言。
有了一定的语言后,为了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我非常欣赏一位老师所用的讲故事法,从简单的图画故事开始,让孩子看着图给他多讲几遍,等孩子对故事情节理解后,再一字一句地带着孩子讲,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能力,还增加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对于认知上一些孩子理解不了的问题,我多采取把它分解为最直观、最简单明了的形式教孩子。有一次看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人乘坐热气球飘过三峡的记实报道,当时,孩子不明白为什么热气球下面要点火,我就找来一个塑料袋,把他带到煤气灶旁,点着煤气灶,把塑料袋撑开,用煤气燃烧的热气,吹跑塑料袋,告诉他热气球是靠点着火的热气吹上天的,孩子当时就明白了。在后来一次“开心辞典”节目中有过一道类似的题,任振羽脱口而出,选对了正确的答案,把他爸爸惊得目瞪口呆。此外,对于反复讲了多次孩子还不理解的问题时,我们决不能灰心放弃,我们要持之以恒,也许讲了999次没明白,第1000次就会突然开窍。记得任振羽在学习5以内加减法时,对于3+2=5与2+3=5怎么也不明白,我天天不厌其烦的举例讲解,直到第八天,他的头脑突然开窍了,随后,触类旁通,很快就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目前已经能算100以内的加法、30以内的乘除法了,一位新疆的家长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我也是让她同样过关的。
这是我三年多来训练孩子的观点和体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并通过交流,使孩子们的康复水平得以提高。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