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疗育指南 > 浏览文章

数学,自闭症与“或许有害”的杜曼方法

2009/7/10 9:47:28 来源:南方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开门见山就说:

    孤独症患者通常有出色的记忆力、数学技能、或音乐天赋,这常常使专家们惊叹不已。现在科学家们发现,那些被认为是造成孤独症的基因,可能也会造就数学、音乐、和其它方面的天才。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错乱疾病。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虽然专家学者们已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能阐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前些日子,我恰好看了两篇(1,2)讲网瘾的文章。其中有专家怀疑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孤独症患者数量可能与网瘾有关。

    我曾写过一篇早教要避免形式主义:从“或许有效”的杜曼闪卡说起的文章。这篇文章里我说,现在没有证据证明杜曼闪卡有效,但也没有证据证明这种方法无效,所以我用了“或许有效”这个说法。

    下面,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这个方法,就是这种方法“或许有害”。

    杜曼有一种训练孩子数学能力的小圆点。据说能够培养孩子的数学天才。我们知道,婴儿的大脑可塑性很强,这种数学才能的获得会不会改变孩子大脑的神经联结方式呢?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开头介绍的文章里提到:

    对剑桥大学378名学生的关于孤独症的研究中发现,数学专业中患孤独症的学生可以达到非数学专业的七倍。

    这个研究足够引人联想,有些具有强大数学能力的人,他的大脑的某种神经联结是不是与常人有些不同,而这种不同的联结方式又相对比较容易引发孤独症呢?

    同理,杜曼方法对于婴儿大脑的改造,是不是有可能导致孩子罹患孤独症呢?

    这些只是猜想,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多做一些研究。目前在没有多少研究依据的情况下,只能说杜曼的方法“或许有害”。

0% (0)
0% (10)

Tags:自闭儿

下一篇: 卢主任浅谈对自闭症儿童的引导 上一篇: 自闭儿童情绪调节风向标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数学,自闭症与“或许有害”的杜曼方法]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