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书写的其它考虑
要能形成功能性的书写,所需具备的能力是更多更复杂的,除了已有基本的生理与技巧的准备外,要能形成具沟通目的之书写,尚需考虑的因素有:
书写的范围,包括:
1.可由记忆中书写一些数字、符号、注音等。
2.仿写,由相似的字型中,继续再产生更多的数字、字,形式有:
A.平面(近距离)的仿写:可由相同平面或同一张纸上仿写。
B.三度空间(远距离)的仿写:可由垂直面来仿写,如抄写黑板的字。
3.听写:更高层的书写能力,整合听觉和动作反应,而不需要靠视觉,如听写自己的名字、地址、电话等。
4.作文:能将片段或句子组合起来,包括认知的理解、整合、准备计划、句子的产生及校正等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整合,需要运用语言、认知和感觉动作技巧等能力。
可辨视度,包括字体的形成、排列(组合)、大小、字体的分配、和倾斜度等。
书写的速度。
人体功学的因素,包括:
1.写字的姿势:即身体姿势的控制及稳定度。如坐姿控制、背部稳定度、头部控制等。
2.上肢的稳定度及活动度:包括肩关节、手肘、腕部是否能稳定,来让手能灵活地操作。
3.握笔姿势:是否能用正确有效的握笔姿势来书写。包括三指动态(见本刊*页)握笔姿势,及小指的稳定度
脑性痲痹儿童常见之握笔、书写问题:
脑性痲痹儿童由于脑伤,使身体各部位的发展与协调,受到既有的限制;也因为这些限制,使脑性麻痹儿童常常因为肌肉张力、肌肉力量、姿势控制、动作控制、动作灵活度、感觉动作整合、知觉概念等原因,而影响书写操作能力。一般来说,脑性麻痹儿童较常见的书写问题,分别有:
1.姿势控制问题:因姿势控制差、躯干稳定度差,无法维持良好的坐姿或直立的姿势,而影响双手的操作。
2.肌肉张力问题:这类问题可分为:
A.高张力之脑性痲痹儿童常因张力太高,而无法做出分离的动作;或灵活度 差:或用关节角度受限:或用一些不好的代偿动作(注1),而影响握笔。
B.低张力之儿童,易因关节活动角度过大、肌肉力量过弱而影响动作控制。
C.动作控制差之儿童(ataxia)易因稳定度差,动作控制差,无法做出较平顺 的动作而受影响。
D.不自主动作(例如徐动型)之儿童,易因肌肉张力的改变(忽高忽低),使得 稳定度,动作控制差,产生一些不自主或突然的动作而受影响。
3.肌肉力量(耐力)不足:包括姿势的维持,上肢的稳定和双手小肌肉的力量不足,而影响握笔或书写。
4.上肢稳定度差:有些儿童因肩关节或/和肘关节稳定度差,无法维持一持续、有效的动作稳定,而影响手的操作。
5.手腕稳定度差:因张力过高,易造成手臂向下翻转、手腕内弯而影响;或因肌肉力量不足,而影响小肌肉的发展。
6.手指灵活度差:尤其是掌指间操作灵活度,且包括虎口尚未建立,而无法正确地握笔或调整笔的位置。
7.动作控制差:脑性麻痹儿童有些因受张力影响,易因一个动作而造成全身性的、无法分离的动作;或因不自主、突然的动作,无法做出平顺、分离动作;或因肌肉力量差,用不正确的方法,将关节过度伸直,把两个骨头卡住的方式(即关节卡住locking)来协助稳定,而影响动作控制。
8.感觉动作问题:有些儿童因感觉经验不足,或本身神经系统整合的问题,感觉过于敏感或迟钝,导致不喜欢握笔、操作,或无法感受到物体所提供的讯息;有些儿童因运动觉较差,无法由动作的过程提供回馈,而无法适当地握笔,或书写力量不适当。
改善脑性麻痹儿童的握笔、书写技巧能力:
了解脑性麻痹儿童动作操作上的困难后,如欲促进此类儿童的书写能力发展与运用,则必须从几个方面着手:维持良好、稳定的姿势或坐姿;减轻肌肉张力的影响;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增加上肢稳定度;促进手腕稳定度;促进手指灵活度;改善动作控制能力;以及增加感觉动作经验等等。以下即针对改善脑性麻痹儿童的握笔、书写技巧能力的方法,分成「活动」及「辅具运用」两部份提供改善的方向。
活动
*稳定、良好的坐姿
髋关节(骨盆)弯曲90度,膝关节弯曲90度或稍小于90度,双脚稳固的踩在地面上。若小孩子的背部控制较弱,可协助将其背部固定于椅背上,或可让身体靠近(或靠在)桌边(注2),以协助其背部挺直。
*减轻肌肉张力的作用:可提供如下活动
1.被动关节运动 : 降低肌肉张力,维持关节活动度及角度。
2.对于较高张力的小孩子,给予缓慢、规律的摇晃(前庭刺激),如在摇椅上轻摇、在大龙球上轻晃等。
3.对于较低张力的小孩子,给予快速、不规律的摇晃(前庭刺激)。
注:给予前庭刺激时需注意小孩子的反应,若小孩子出现脸色发白、呕吐、不舒或过度兴奋等情况,即应立即停止活动,尤其对有癫痫的小孩子更要小心,因易引发癫痫作用。
4.给予肌肉力量训练(如下文)。
*加强肌肉力量、上肢稳定度、腕部稳定度、动作控制能力、感觉动作经验等,活动如下:
1.学动物用四脚走或爬,如小熊走路。
2.小牛耕田:让孩子用双手来走路,大人从后协助抬其双脚,或抬其下半身(骨盆以下),或躯干处。
3.从腿部抱起孩子,让其手扶墙壁做伏地挺身的动作;或让孩子用趴姿,扶其下半身(骨盆以下),让其手撑地做伏地挺身的动作。若孩子的背部控制较弱,可往上扶至腹部或靠近胸部之较高处。此动作要特别避免小孩子用头的甩动(往上抬或往下掉)来带动手的动作。这是因为孩子易用张力的作用,用力将头往上甩,引发伸张张力,带动全身的伸直而挺身;或将头往下甩,引发弯曲张力,带动全身的弯曲而弯身。如此就达不到让孩子练习肌肉力量的目的了!
4.将纸或画板贴于墙壁上,让孩子在垂直面的方向练习画画或做书写的准备,这样的动作可以协助孩子发展腕部的稳定度;增加其对垂直方向的定位能力,降低对方向的混淆;以及透过手臂、肩关节,有助于手独立的活动,或与手臂的分离动作,并且可提供本体觉的刺激。
5.让孩子趴着写或画画,操作时可安排趴于楔型垫上;或在胸、腹部处壂一软垫。须让肩关节露出垫子边缘外。此动作可藉由使手臂承重,而助于增加近端关节的稳定度;以及练习分离手臂、手和手指的动作,让手和手指独立操作。
6.双手掌平放于桌面上或敲击乐器上,手臂可舒适的放在桌面上,让小孩子作拍打的动作。
注:活动时避免孩子用手指头的动作代偿,以指头关节过度翘起,来带动手腕的动作,或代替手腕的动作
7.搓揉黏土、面团、砂土等,可练习手指动作、增加抓握力量、协助虎口的张开。
8.拧毛巾的动作,可练习抓握力量、协助虎口的张开、双手的协调动作等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