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儿子宝宝七岁半,是个可爱的小家伙。宝宝从出生到三岁半上幼儿园,大家都说他相当聪明可爱。两岁多就会背诵《新三字经》和读相当多的童话、儿歌,现在看他两三岁时的录像,丝毫看不出他是个孤独症患儿。那时候除了发现他常踮着脚跟走路外没发现任何异样。宝宝上幼儿园后,老师向我们反映,孩子不太适应幼儿园生活,不仅话说不清楚,听不懂指令,而且不和小朋友玩,情绪变化大,建议我们到妇幼保健院就诊。当医生诊断宝宝可能是自闭症时,我们怎么也无法相信(其实到现在,我们许多朋友还认为是我们反应过度,这么可爱的孩子怎么会有发育障碍呢)。
我们总想也许是年龄的关系吧,长大就好了,所以拖到4岁多才开始进行系统的训练,现在想来真后悔,如果当初早治疗,现在宝宝的情况应该会更好。这事提醒我们一定要相信科学,不能凭感情办事。
几年来,我们查询了大量的资料,也看到了许多成功的事例,相信孩子经过长期教育训练,无论从脑功能或从生活学习能力上都会得到提高。孩子的康复水平取决于家长的努力,我们不愿向命运低头,作为父母的责任感要求我们决不能放弃。
有了正确的认识,接下来就是耐心最重要了。
许多孤独症患儿的家长把孩子康复的希望寄托在相关机构。其实国内外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每个成功康复的孤独症儿童背后都有不懈努力的父母,父母的作用是任何社会康复机构无法取代的。几年前,有关孤独症儿童的资讯极少,我们无法进行像ABA(早期行为干预)、TEEACH(自闭儿教育计划)这样的先进训练,我们只是用全部的耐心,将对孩子的教育训练融入生活的分分秒秒。
几年来,我们坚持让宝宝负责饭前端饭摆碗筷,自己刷牙牞整理玩具等,虽然刚开始会打翻弄乱,增加不少麻烦,但换来了孩子听指令、动手等能力的进步。宝宝对乘公共汽车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过敏,在车上闹得厉害,常常碰到别人,令我们难堪,但为了让他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仍经常带他乘公交车,并教他给老人、小弟弟、小妹妹让座。现在看来,乘公交其实是相当好的感统训练。还有,每次环境变化都使宝宝发生一次退步,似乎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比如上幼儿园期间的退步曾让我们产生在家是否更有利于孩子进步的想法,后来听从专家意见,仍坚持让宝宝上学,只是注意多跟老师沟通。这一年宝宝进步很明显,对上课有了初步的感觉,逐步适应了将来上小学的要求。总结自闭儿进步慢退步快的特点,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因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除了耐心,还得细心。
许多患儿家长都说孩子难教,其实这是方法的问题。自闭儿个体差异大,因此没有什么通用的方法,得靠家长细心观察、动脑摸索。
我们前段打算让宝宝试一下听觉统合训练,为了让他先适应适应,就让他在家里戴上大耳机听音乐电视,没想到多动的他一下安静下来,乖乖地听完了整盘带子,我们就想,也许用这个办法培养他的注意力是可行的,准备继续试下去,逐步延伸至看动画加强理解能力。
训练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学习的过程,没有钻研精神是达不到效果的。记得宝宝刚开始在妇幼保健院训练时,两手无力,总是握不好笔,连拼图、穿线都做不好,更因为挫败感而不愿拿笔,我们很偶然地拿来一本数字描红本让他涂描,意外发现由于他对数字的兴趣和照描照画带来的成就感,他开始乐意握笔涂写,这使我们感到找到训练他手脑协调的办法了。于是从最简单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画直线、方格,念着形象的儿歌写数字1、2、3,孩子在不断重复中找到了成就感,我们就鼓励他随意画,画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幼儿园老师表扬最多的就是他写字写得很棒,可见并不是教不会。
宝宝今年就要上小学了,他与同学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比如情绪尚不够稳定,交流还不太行。但相信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信心、耐心与细心,会帮助我们在孩子的教育训练上不断取得成功。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