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公鸡“喔喔喔”
1、训练目的:模仿公鸡的叫声,帮助孩子体会发音的感觉,为表达语言打好基础。
2、训练内容及过程。
先告诉孩子该动物的名称。
然后告诉孩子该动物怎样叫。可以借助于体态语如生动形象的手势,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帮助孩子发音,并调动孩子用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3、训练扩展:理解“喔喔喔”是大公鸡的叫声,能把“喔喔喔”与“公鸡”联系在一起。
(二)这是“爸爸”
1、训练目的:通过发“ba”的声音,进一步体会发音的感觉,并初步理解语言。
2、训练内容及过程:孩子判断正确后要多鼓励、表扬,以激发和保护孩子用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3、训练扩展:在日常生活中,能区分谁是爸爸谁是妈妈,并能主动叫“爸爸”或“妈妈”;当有需求时能通过叫“爸爸”或“妈妈”来帮助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称呼其他家庭成员。
(三)“耳朵”
1、训练目的:帮助孩子理解语言,认识五官及身体部位的名称。
2、训练内容及过程:***耳朵,小猫的耳朵等等。
3、训练扩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五官及部位,如鼻子、手、头发等。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做游戏:妈妈说名称,孩子指实物。逐渐加快速度,要互换角色。还可以指着头发说“眼睛”,让孩子判断“对”或“不对”,也可以进一步让孩子了解它们各自的功能。
(四)听指令
1、训练目的:通过对语言的理解与学习,培养孩子听懂成人的指示。
2、训练内容及过程
“过来!”
“去,找爸爸!”
“手脏了,去洗手!”
“把毛巾拿过来!”
等等。
3、训练扩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很多,请家长抓住当时的情景,把该情景的关键词或句子教给孩子,并对孩子提出要求。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把学到的语言运用起来,逐渐达到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目的。
(五)好吃的东西
1、训练目的:结合一日生活,学习一些食物名称或一些相关的内容2、训练内容及过程:
“宝宝,喝奶!”
“菠菜好吃吗?”
“西瓜是圆圆的”
每次吃饭时,家长都应适当地给予孩子语言刺激或与孩子进行交流。
3、训练扩展:利用吃的过程和食物的多样性,根据孩子掌握的语言程度选择训练内容。争取在每餐都使孩子获得一定的语言。
(六)数一数
1、训练目的:结合对语言的理解,了解有关“数”的常识。
2、训练内容及方法。
家长问:“这是什么?”
孩子回答:“这是巧克力。”
家长问:“你数一数,有几块巧克力?”
孩子回答:“1,2,3,,,”
3、训练扩展:有关数的概念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如“1”和“许多”,“一样”和“不一样”,数的理解与组合等等。一定要注意在生活中教。如:吃饭时让孩子拿碗筷并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吃饭?”“爸爸没下班,家里有几个人?”等等。
(七)做客
1、训练目的:培养孩子把尝到的语言运用到社会交往中,真正发挥语言和作用。
2、训练内容及过程
“阿姨好。”
“小明再见。”
等等。
3、训练扩展:生活中还有许多礼貌用语,如“对不起”“没关系”“请”等等。家长要把握好适当的情景,教孩子用好礼貌用语。这不仅使孩子学到交往中的语言,还培养懂礼貌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八)品尝味道
1、训练目的:通过味觉等感官代偿听觉,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2、训练内容及过程:
“这是什么?”
“葡萄。”
“尝一尝,什么味儿?”
“不好吃!”
“葡萄酸。”
3、训练扩展:用同样的方法感觉其他味道,如甜、苦、辣等。还可以用触觉、视觉等代偿听觉,以利于更好地学习语言。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