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带了一个行为比较多的自闭症儿童,叫小强(化名),四岁的男孩,出现最多的行为是:坐在地上,屁股使劲的往地上碰,要不趴在地上,手放在额头上,使劲的碰地,不停得哭闹。
刚开始时老师采用忽视法,不管他,任他发泄,老师观察发现孩子在头碰地后,会去寻找老师的身影,当老师走过来拉他起来时,孩子的动作更加猛烈(头碰地)。
老师分析孩子为了逃避枯燥无味的训练,特别针对自闭症孩子的特点制定了一份特殊的目标,是为了减少孩子不必要行为的出现,为以后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1.快速捡积木:手把手的协助孩子拿积木放在一米远的距离筐子里,每天十分钟来训练孩子做事的持续性。
2.感统训练:加大运动量,来提高孩子的气流量的同时减少孩子不必要的行为出现,使孩子的配合意识及听指令的主动意识有所改善。
3.语言训练:针对孩子的基础点例:呼其名应答,看口型模仿闭唇--m--妈妈,使孩子的配合意识及模仿意识得到初步的改善。
4.理解能力:执行生活化指令例;捡起来,扔垃圾,搬凳子,拿书包,坐下等。
5.听统训练;就是听觉统合训练音乐的频率忽高忽低忽重忽轻来激发孩子的脑神经。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内容,孩子在自伤自残方面有了明显的减少,使家长看到了一些希望,在希望的背后老师和家长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值得了,孩子渐渐地有了主动配合老师训练语音的意识,在训练中孩子不在像以前坐不住,乱跑,乱拿玩具等其他物品并且孩子在生活化指令有了较大的改善例;过来,坐下,拐弯,走了 ,拿书包等都能较好的执行。不良行为的减少给语言训练增加了时间。
老师通过训连孩子总结了一些实践中的经验:
1.行为问题比较多的孩子不能直接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
2.感统训练才是训练行为的最基础的内容。
3.听统的辅助来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
4.常规意识得建立。
5.才是语言理解训练。
孩子的行为在一天天的减少主动配合学习的意识刚刚开始。因此老师在训练这一类型孩子时不能急,耐心+方法=成功。
现在的强强仍然有坐在地上闹情绪的时候,第一、闹情绪的时间很短。第二、有目的的闹情绪。如老师带孩子来上学的路上,孩子很高兴有时帮助老师提包,有时主动拉着老师的胳膊走,可是一到学校门口就开始发脾气坐在地上不起来,孩子此时的状态表明不想上学用坐地上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时老师不理睬孩子就直接进学校门往楼上走,孩子看看后就尾随楼上上楼上课了,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这说明孩子的思维在不停的应用。
此时孩子行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1.是否有足够的睡眠;2.是否吃的合适、是否饿了、是否口渴了;3.是否在行为的发生前有过不愉快的事情;4.是否学习中有过高的压力。行为的训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训练好的,甚至孩子不出现自伤行为也会出现其他的不良行为。
因此,此项训练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的正确引导孩子才能有好的行为出现。用动作、手势、眼神、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强强加油。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